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明与文化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洛文化与赣鄱文明之关系——并陈述传承、创新之伟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齊衛國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赣鄱文明 文明传承与创新

    壹、文化文明之区分根据近代中西学者对「文化文明之区分」,简述如下:文化文明,皆系指人类群体而言。文化偏重在内,多属于精神方面;文明偏重在外,多属于物质方面,故人类「文明」的现象虽尽管各地相同,而「文化」的精神却未必能一致。譬如近代一切工业机械,多由欧、美人所发明,此正表现了他们文化精神,而此等工业机械,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使用,这可说世界各地接受了欧、美的工业文明,而不能说接受其文化。因产生文明文化,应用工业机械于人生各方面者,则是文明。这说明

  • 文章利瑪竇來華四百年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彭歌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利玛窦 文化交流 中西文明 传教

    Macerata),十七岁在罗马进大学攻读法律,二十一岁宣立圣愿,奉天主敎为修士,二十七岁由葡萄牙到印度的卧亚,后来辗转经澳门到达我国。先后在肇庆、韶州、南京、南昌、北京等地。至一六一〇年在北京病逝,享龄五十九岁。他是中西文明间的桥梁利玛窦是在明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初抵中国,是年三十二岁;至逝世为止,在我国居住二十七年之久。今年适为利玛窦来华四百年,学术界、宗敎界近期将擧行讨论会和展览会,以纪念这位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利玛窦的重要性,不仅在他传扬敎义的活动

  • 文章中国文明的曙光从良渚升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牛半農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浙江考古 良渚文化 文明发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谁都知道中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泉源。现在经众多考古专家的发掘硏究,在杭州以北三十公里的一个鄕村叫良渚,现属余杭县安溪鄕,发掘出大批新石器时代先民遗址和文物。早在一九三六年,靑年考古人员施昕更就发掘出了黑陶器和石器等文物。本拟着手进一步发掘和硏究,因日寇的入侵,杭州沦于敌手,民族思想处于首要地位,考古工作退居于后,国人也无暇顾及先祖遗址的命运,使良渚沉寂了二十多年。从现在遗址中发掘的文物来看

  • 文章常州新年新政增强地方文化发展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2期  出版时间:2008-01-30
    关键字: 常州 文化 历史 传媒中心 精神文明

    增强地方文化发展活力。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及沿古运河历史文化带的保护和利用,逐步修复历史文化名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剧院年内建成开放,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全面完成改造并对市民开放,启动建设现代传媒中心。整理地方典籍,创作文化精品,传承常州文脉。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三级文化网络,丰富群众生活。

  • 文章一譜認祖根 姬氏源周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姬明富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姬氏 华夏文明 姓氏文化 《姬姓族谱》 姓氏起源

    近年来,举国上下在研究和传承华夏姓氏文化,掀起寻根认祖热潮中,方城县众多姓氏文化爱好者从一本《姬氏族谱》中获得到三大可喜发现:一是姬姓起源于人文始祖黄帝,二是裕州姬氏系周公之后裔,三裕州姬氏由山东迁至此。其《姬氏族谱》中详细记载是这样的:「蔚巍姬氏族,系源远古流长广,《姬氏姓源》云:姬氏出自黄帝,黄帝,少典国君之子,国于有熊世祖凤池十一代拙孙 恒茂 敬书

  • 文章华夏文明看山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申維辰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华夏文明 文化发祥地 山西简介

    ㈠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华夏文明又称为黄河文明,主要是在黄河流域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期间,形成汉民族的主要聚集区文化形态的一种称谓。山西作为黄河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有一系列旧石器和新石器考古的依据来做支撑。特别是华夏文明,作为一种文明的形态出现是有标志的。因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文明的出现。目前我们国家文明探源工程正在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前不久,国家文物局派专家听取考古组的汇报,把他们的成果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就是说发现了

  • 文章「国保」大伊山史前文化遗址发现始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張明達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灌云历史 史前文明 区域文化

    近读《灌云报》载:灌云县博物馆陈龙山先生撰文《遗址公园呼之欲出》。为切实做好大伊山史前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经国家文物局审定通过,下拨七十万元启动建设灌云县遗址公园。灌云县政府成立了遗址公园筹建领导小组,把建设遗址公园列为二〇〇一年着力兴办的大事,公园建设的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此,笔者走访了原博物馆馆员、文博工作者王迎生先生。王先生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大伊山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始末。五〇年代,灌云县文博工作由文化馆负责。一九七六年建造县

  • 文章姚宏影女士捐百萬美元建溫州圖書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4期  作者:金陵  出版时间:1995-08-01
    关键字: 温州图书馆 姚宏影 公益捐款 文化建设 城市文明

    资金筹措迫切性可能性的建议。为使这项文化建设百年大计早日实现,市长陈文宪延缓了城南大道建设计划,八次踏勘选址,与市文化局、规划局、财政局、计划委员会同志磋商,最后才选中市区公园路园西路一号地块。市委书记张友余也几次强调,『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等级的标志。』市民同声称赞。近日正在温州的姚宏影女士得知新的图书馆建设计划消息,即慷慨解囊,把自己在海外创业五十年来的成果奉献出来。她说我能为家乡建设献出绵薄之力,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新馆地在旧城谢池

  • 文章湖北出现象形文字证明我国为六千年文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象形文字 杨家湾遗址 大溪文化 考古发掘 古代文明

    许多符号与殷墟甲骨文接近。专家认为此批象形文字,对于硏究文字起源、发展和长江文明进程,提供重要之线索。(参阅民国八十三年八月七日中央日报七版)民国六十四年四月,总统府国策顾问、前江苏省政府主席丁治磐(似庵)先生所作—吴氏族谱稿序云:「....溯自伏羲氏制嫁娶,遂植家族之始基,人不忘其所生,迄今盖六千四百五十余年,吾中华民族之大,民德之厚有由来矣」。又曰:「今人断自黄帝,而遗忘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应上溯一千七百八十年」。依据近年出土之古物,我国应为六千文化

  • 文章吃在板浦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姚祥麟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板浦 文明古镇 饮食文化 豆腐席 杨福记 地方小吃

    板浦是个文明古镇,不但文化渊源悠久深厚,而且饮食文化也相当出名,故自古以来,在海赣沭灌一带就流传着「穿海州,吃板浦,南城古财主」的民谣。「吃」在板浦,名副其实。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古往今来,板浦人的确会「吃」,板浦人制作的菜肴也特别好吃;明明同是一样普通蔬菜,到了板浦厨师手里,无论是烧炒煨爆炝,还是煎熏卤渍溜,做出来就别有风味,真是五味调和皆可口,四时配合尽宜人。据说名蔚刘开科,光豆腐就能做上一百多样美菜,号称「豆腐席」哩!板浦出名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