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环境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鄉話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期  作者:李子瑜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社会环境 教育环境 工商业环境 宗教

    宫廷。此外三北滨海地带,以木机纺织的靑白与三字土布,鄞丙樟村一带植桑养蚕,出产生丝、绵绸。以上都在甬属外县鄕间,宁波市区,机械工业开始,为淸末民初时期,北门外湾头村,开设通利源榨油厂,烟筒高矗,形式尙具规模,为取代人工油车的创擧,惜经营不善,环境限制,不久就吿倒闭。江东和丰纱厂,为兪佐廷先生等集资创办,规模宏大,内部设备完善,厂房宿舍,整列如林,全厂员工将近千人,为宁波唯一的大工厂。大丰面粉厂,恒丰布厂,冷藏公司等,都在抗战前开设,到匪陷前为止,具有规模

  • 文章从广西四状元看广西教育发展临桂县教育环境与学风都媲美内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陳證升 出版时间:2009-07-10
    关键字: 广西四状元 广西教育发展 临桂县教育环境 历史资料

    龙启瑞这样的教育家,临桂县的向学之风一直为广西之冠。在一八九二年的清朝科考中,临桂县不但出了状元刘福姚,还同时考中了八名进士,这也再度证明临桂县的教育成功。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临桂县有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因此,尽管广西的教育落后于内地,然而以单一县而言,临桂县的教育却可与内地媲美。临桂县位于桂林西郊,现在县城为桂林市西城工业开发区,距桂林市区六公里,建县始于汉代元鼎六年距今已两千余年。清朝广西四状元补充资料一、陈继昌—(西元1791-1849)清嘉庆二十五

  • 文章學海堂志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佛朗 出版时间:1972-09-01
    关键字: 学海堂 环境 教育宗旨 学生 教育史料

    附有跋。堂之外门西向,有文澜阁,祀文昌,道光间绅民公建,而阮芸台捐廉成之。与堂有石迳可通。学海堂颇多花木,以木棉为最著。堂前数株,东西分列尤为雄伟。松树为山中旧物,为梅岭松移植(按梅岭松素有名),粤秀松涛,载在志乘。梅树为山梅,此堂初建,移自白云山,由堂沿石磴至启秀山房,均梅树,花盛时蔚成雪海。以上学海堂之全貌也。谷陵屡换,今已荡然无存矣。二、堂的创建及其教育宗旨阮元是淸中叶时官僚中一位颇负时名的学人(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进士,终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

  • 文章鄒海老青年時期成功的奥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76-09-30
    关键字: 邹鲁 成功奥秘 遗传 环境 教育 创办学校

    最大党的政见,支配最大党的经费,晋接全国无数的贤豪,力求贯澈其所信仰的三民主义。其所作为,煞似传奇式的描述。究竟其人生成功的条件在那裏?本文便是想用最客观的态度探讨说明这一祕奥二、遗传、环境教育现在一般人都知道;遗传、环境和敎育,是一个人智识品格的源泉或摇篮,要了解一个人成功奥祕,自不能不从这裏去寻求,现在我们来探索海老的成功奥祕,自亦不能例外。海老名「澄生」,后改名「鲁」,字「海滨」。光緖十一年(即民国前廿七年,公历一八八五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城内儒学

  • 文章大埔角素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1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大埔角 地理环境 教育 物产生活

    人。」我生长于石圳、芹彩洋村,世代久居于此,民情纯朴,守望相助,有如世外桃源。全村三百余人,悉是郭姓。现把大埔角地理环境、敎育、物产和衣、食、住、行一般生活情形,描绘于下:我们翻开吾埔地图来看,除了韩江穿过县境心脏地带下流出海,两岸略有一些平原以外,可说十之八九尽属山地丘陵,如果把今日台湾中央山脉来比,我想也差不了多少(现政府决定开发中央山脉,将来它的价値与发展,必然比我们大埔山地之现况为佳),尤其是大埔角,简直是山地之山地。在它的极东处是大产,这里有吾埔颇负盛名

  • 文章山東私立震華文學院的細説從頭(一)——看震華文學院的起落興衰,記半個世紀的往昔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李殿明 出版时间:2002-03-20
    关键字: 山东私立震华文学院 校名校址 学校环境 教育思想

    教育、与新设的政治经济系等,共为八个系。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南华」两个字就退休了,正名为震华文学院(以下我们就可简称为震华了),并迁址于济南城内大明湖北岸的铁公祠,而在校门口左侧的墙柱上,挂了一呎半宽的一条黑色油漆过的长条木牌,是董事长孙科先生所题「山东私立震华文学院」,从那时开始,凡是游大明湖的人,都会看到震华,而震华也在向大家招手了。(二)震华对济南的依存关系震华生于济南,长于济南,故济南是震华的家乡,也就是震华的出生地。就历史言,济南是古城,建于二千

  • 文章桃源鄉情之回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7期  作者:陳湧濤 出版时间:1980-12-30
    关键字: 桃源乡 地理环境 名称由来 教育发展 风土习俗

    吾邑之桃源鄕(俗稱泥源),是高陂區十三鄕之一。鄕之得名,雖無從稽考,但以桃源名或有其故,自高陂至桃源約四十里之遙,鄕民往來高陂桃源間,僅有四到五尺寬之小徑,並自高陂村石橋起,則屬山區,四面叢山,山多種植桂竹,間雜林木,山之谷有溪流,溪中岩石怪異,流水衝擊若鐘聲然,稍平處深潭魚躍,淸澈見底,而惟一之交通小徑,則沿溪岸或傍山麓,行人或感維艱,但沿途所見,叢山峻嶺,鳥語花香,途中有涼亭數處,供人憩息,有施茶水者,有賣綠豆湯者,行人亦稱方便,迨至鄕之水口菴,則豁...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