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文化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勝利後一年的湖北(四)四、湖北概況之二 五、農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4期  作者:涂翔宇  出版时间:1972-07-10
    关键字: 农业成产 农业劳力 交通 教育文化 司法

    先以五十亿动用,由平汉粤汉二路及省府分担之。八、教育文化一、高等敎育—专科以上学校之校数统计表,湖北省计国立三、省市立二、私立五、其中为国立大学一、私立二、国立独立学院一、省市立二、私立专科学校三。学生人数一、三〇二人。学校各县及负责人,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周颕生,校址武昌。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校长王震■,校址武昌。私立武昌华中大学,校长韦卓民,校址武昌。湖北省立农学院,院长管泽良,校址武昌。湖北省立医学院,院长朱裕璧,校址武昌。国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章辑五

  • 文章立三堂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王咨臣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立三堂 教育文化 历史建筑 楹联

    先君生我兄弟四人:長迪德、次迪功、三迪言,隱然有三立之志。故顏所居曰立三堂。 先君本農家子,篤志力學,通經史諸子百家,工詩文,善書法,有王右軍家風。清光緒十九年癸巳,應新建縣學試,補博士第員,復應鄕試屢荐不售,未克竟其用于世。于是以敎育天英才爲職志,數十年如一日,一時俊彥,如熊仲韜、健耘、季偉昆仲,皆出門下。亦課己子迪德、迪功、迪言,均將有成,寒門不幸,迪德、迪功相繼早世,戚戚然終世無歡容,及生迪諏,字諮臣始大慰。稍長授書,恆以「三立」爲訓。歲丙寅(一九...

  • 文章台山概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台山 概况 历史沿革 教育文化 物产

    目前第二区已分设公益、大江、水步三个镇,而今大同乡与毗邻之井水坳乡合并为井冈乡政府,属水步镇政府所管辖。现在水步镇政府所管辖的计有十七个乡或管区。教育文化台山因获得侨胞之资助,故教育普及,文化水准颇高。抗日战争时计有公立中等学校:台山师范(内设初师及高师)。 台山女子师范、台山中学(初、高中部)三所。私立中学则有培英中学、培正中学、任远中学、胥山中学、端芬中学,县立小学只有设在台山城一所,其余各小学均是乡公所所设立,地方面积较大的乡公所则设有二所以上,小

  • 文章內鄉縣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張維倫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安阳内乡 名胜古迹 教育文化

    已成为观光景点的热点。内乡教育文化抗日战争期间开封高中、初中、开封女师等三校,迁至夏馆七年,信阳师范迁至师岗,南阳五中迁至张集,外地有十三所中学迁至内乡县境,对内乡教育提高,颇多贡献,地方人士对学校及师生亦多所照顾,迄今人才交流教化不衰。提起本县人物,自非别廷芳(字香斋,一八八四至一九四〇)莫属。内乡人士均称呼别司令,是地方自卫武装的首领,也是宛西四县(内乡、淅川、邓县、镇平)联防与地方自治的倡导者。于民国十五、六年间,从组建民间武力,打击盗匪、安定地方开始

  • 文章抗戰時期之山東十四區(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張景月 出版时间:1991-12-20
    关键字: 山东十四区 抗战时期 党政 民政 教育文化

    此一初稿,寄來本社多年,一直未獲補充。仍有史料價値,故發表於此。——編者

  • 文章全國的幾何中心——蘭州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劉震慰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兰州 民族 地方教育文化 民间娱乐 民间活动

    每年秋收農閒之後,農家子弟們擁進城來,練拳的練拳,遊玩的遊玩,下棋的下棋,蘭州巿內又注入了一股興奮的血液,一直到過了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各種「社火」陸續出籠表演,才算高潮。接下去,桃李花泛,瓜果上巿,漸漸進入了熱的季節,蘭州就是這樣一個多采多姿的地方。蘭州名自蘭山蘭州是在靑康藏高原的東北邊緣上,恰是我國版圖的幾何中心。黃河從源頭東流,經過蘭州城北而折向東北流,皋蘭山連接馬啣山,即蘭州的東南面,是逼著黃河偏北而入桑園峽去的原因。蘭州即在河山之間的一片平原上,...

  • 文章懷念楊家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杨家集 商业情况 政治区划 教育文化 居民生活

    我原居灌五區(响水口河北)東北鄕,緣家父少山公(留在大陸,如果健在,今年應該九十有六歲)自八師畢業後,一直在楊家集服務,曾任公安局長、小學校長,因此我也就生長在楊家集,直至三十四年秋楊家集陷入匪手,於失陷前夕才離開了楊家集,所以說楊家集在我的腦海裏,有一個永遠磨不掉的影子,有時我在夢中,還會置身在楊家集,故我對楊家集有着特別的懷念。楊家集之由來楊家集位於東門河北岸,長流河西岸,這塊土地屬楊家所有,四鄕八方的人每逢一、三、五、九單日子在此集會交易,後來商業...

  • 文章萬安縣簡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0期  作者:劉玉山 王昌民 曾恢侃 王關仕  出版时间:1982-10-02
    关键字: 万安县 地理位置 行政区域 乡镇名称 教育文化

    )县城高一丈五尺,周五里,垛口三百六十,城楼六座,六门,东曰威远,西曰五云,南曰文明,北曰迎恩,西南曰观澜,西北曰芙蓉。㈡鄕鎭名称全县划分为四区,十九鄕鎭。第一区有:附廓、石塘、剡溪、窰头、嘉乐等五鄕;第二区有:武索、良口、涧田、黄塘等四鄕;第三区有:棉津、社坪、柏岩、长桥等四鄕;第四区有:丁脑、罗塘、韶口、路田、白土等五鄕。县城名城厢鎭。三、教育文化万安县立中学,为全县最高学府,创设于对日抗战初期(民国二十七年),先设初级中学,六班,校址位于城内古色古香

  • 文章古村采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鍾鍾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古村 历史发展 客家风情 教育文化 矿产资源

    古村是大埔縣北今屬茶陽鎭的村莊,四周有散石、東福、演下、彭公輋、翁和坑等小村拱衛著,成爲一體系。古村,話說「村開宋代」,可能更早便有人在此居住,已在一千年以上。村民是客家人、勤勞、努力。先民們眞了不起!以水利建設來說;古村的大溪和小水兩溪中便有新陂,高陂、抱頭陂、塘頭陂、伯公陂、碓陂、長塘陂、庵邊陂等八座;把溪水引到村中的田地去灌漑,增加生產。去年狐狸坑口的碓陂被洪水沖壞了一角;弼祖堂的鍾錫杏先生立刻捐錢把陂修好,眞是功德無量,令人敬佩。大約在民國二十年...

  • 文章尋鄔縣簡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1期  作者:潘善福  出版时间:1983-01-02
    关键字: 寻乌 历史沿革 教育文化 行政区分 山川名迹

    姓等居多。(十六)三标鄕:县北三十里,鄕治设三标圩,以谢、胡、黄诸姓为多。(十七)龙冈鄕:县东北五十里,鄕治设龙冈圩,以王、何等姓为多。三、教育文化寻邑有县立中学一所,民国廿八年秋创立,校址在县城南门对面窝,校长在初创时由县长兼任,嗣交由赖世源先生(赖先生现在台北,已高龄七十余岁)接替,校中敎职员多系饱学之士,如淸末擧人古鹿萍先生等(古先生之孙现在台北任职某单位上校主管)。校风优良,替寻邑培育不少人材。另每鄕有中心国民学校一所,各保有保国民小学一所,敎育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