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发展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代的海南教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蘇雲峯 出版时间:1987-09-30
    关键字: 海南 宋代 教育发展 发展历史

    一、緒論海南原爲中國大陸南方的一個荒島,大約於距今二千八百年前,已有黎人居住其間。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〇年)設置珠崖、儋耳二郡以後,正式進入中國之版圖。儘管政治上的統治並非堅固,漢人的移殖,已逐從北部沿海向南發展。但經歷三國與隋唐,人口的移入,反有減少的趨勢。由於中原多故,黎族的反叛性,及漢族移民的稀少,中央政府沒有在此設立敎化機構的意向。敎化的工作,全視地方官吏的良知而定,不過,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唐代歷任官吏中,僅有王義方一人願意負起傳播中...

  • 文章吾埔清末民初教育的發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大埔地区 清末民初 教育发展 往事回忆

    吾埔敎育向極發達,造就人才不少,對於國家社會貢獻至鉅。茲將淸末民初敎育發展情形,簡述如下:(本文參考資料選自中華民國六十年十月在台印行大埔縣志—此縣志係吾埔鄕賢藍萼洲先生擔任同鄕會理事長時出版者)一、教育行政機關的設立吾埔敎育行政機關,係於宣統三年三月奉學部改訂章程,易總董名稱爲勸學所長,民國初年勸學所改爲督學局。民國四年十二月敎育部另頒勸學所規章。民十年以後改爲敎育局,歸縣署管轄,成爲敎育行政機關。督學名稱始於民國十年,其初稱査學員,光緖丙午由縣委任,...

  • 文章光照臨川之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3期  作者:吳開珍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临川市 教育发展 教育投资 港台捐资 投资办学

    臨川 吳開珍臨川市位於江西省東部,人口九六萬,面積二〇〇〇平方公里。在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古往今來,教育昌盛,人才輩出,「才子之鄕」飮譽神州。歷朝一九五次科舉考試,臨川有七三人中進士,其中包括:兩度爲相,矢志改革,列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寫出不朽之作《臨川四夢》,被譽爲「東方莎士比亞」的明代傑出劇曲家湯顯祖等。現代又產生了被稱爲「拆船大王」的台灣實業家王茲華,「養雞大王」台灣企業家黃光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家鄧從豪...

  • 文章崑山工業專科學校的今天與明天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2期  作者:李正合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昆山工业专科学校 教育发展 规模 未来展望

    建设,不断充实外,近年成了下列各大建设:1.国父纪念馆。2.中正纪念馆。3.田炯锦先生纪念馆。4.大陆匪情资料陈列中心。以上各大建设,均藏有富丰之文献资料,为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尙未有者,旨在帮助师生学术硏究,澈发爱国情操,绩效卓著。四、未来的展望当前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国家的建设,也随之逐渐扩充,一日千里。因此,专业技术人才之培育,也应适应国家需要,不特在量的方面,要力求供需平衡,在质的方面,也必须配合工业发展之要求,讲求技术之精密、精湛,更新。本校为

  • 文章新浦私立齊魯小學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齐鲁小学 新浦风貌 人物回忆 教育发展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新浦地區的小學,爲六年「四、二」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二年。一校初、高小俱備的稱完全小學,初小單設的稱初級小學。初小階段爲義務教育,實施義務教育的國民小學的經費,當時政府僅給少量補助,大部份自籌。僅管初小階段是義務教育,但入學率低,失學兒童眾多。一九二九年,新浦山東同鄉會出資,創辦一所初級國民小學,校址在同鄉會院內。一九三八年四月,日機轟炸新浦,次年三月日軍侵佔新浦,在這戰亂的歲月裡,學校停辦。一九三九年,新浦一些評劇票友(評劇業餘愛好者...

  • 文章返鄉隨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5期  作者:吳海甸  出版时间:2012-09-25
    关键字: 返乡 南京总统府 武进规划馆 教育发展 新兴产业

    举国一心,全体一致,挟以规模经济,其势将澎拜而不可挡。常州与武进的教育发展不落人后,但却是以技职教育为重心,是有其独到之处,但期能持之以恒。鉴于过去台湾曾因有完善的技职教育体系,而能提供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人力,惜近十多年因教育政策偏差及文凭主义挂帅,而造成技职教育变质甚至式微,近日政府因经济衰退而猛然惊觉,又欲在未来三年投入二百亿重新强化技职教育,端的是错误的政策比贪污更可怕。此行中亦有安排蒋理事长与当地台商的座谈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双方皆能言简意赅

  • 文章中國第一「才子之鄉」走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3期  作者:殷新波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临川市 重视教育 教育发展 办学特色 社会教育

    臨川 殷新波中國有三大「才子之鄕」,它們是江西臨川、江蘇宜興和湖北蘄春。其中,江西臨川位居首位。江西省臨川巿素有「才子之鄕」的美譽,自古便人傑地靈,文化鼎盛,名士賢才爛若群星。這裏曾經誕生過諸如「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以及北宋詞壇的「雙璧」晏珠、晏幾道等一大批古代名人。歷代的科學考試,臨川子弟也是獨占鰲頭。時至今日,臨川人毫不遜色於他們的先人,特別是臨川的教育發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許多人才、遺傳、社會、教育和歷史...

  • 文章撫州地區教育概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3期  作者:溫挺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抚州地区 教育概况 历史名贤 重教兴学传统 教育发展

    臨川 溫挺撫州,位於江西東部,轄一市十縣,總面積一·八八萬平方公里,人口三六〇餘萬。撫州,是歷史名人王安石,湯顯祖的故鄕,素有「才子之鄕,文化昌明之邦」的美譽。自古以來,撫州人「以詩書求聞達,棄自守而進取」,尊師重敎蔚然成風。截至一九九七年,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四五六二所,其中普通高校二所,成人高校一所,普通中專六所,成人中專一七所,中學二八〇所,小學二九八〇所,幼兒園二八〇所等;在校學生六七萬多人,其中中小學生近六〇萬人,敎職工四·五萬多人,敎師學歷達標...

  • 文章話説吉水人文甲天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作者:曾采堂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吉水县 人文历史 民间赞歌 捐建书院 教育发展

    一吉水因赣河自吉安城郊经县城西南十里之墨潭,有清湖洲横亘河中,状若「吉」字而得名。吉水又曰「文江」。[1]前人称「吉水人文甲天下」,[2]又誉吉水为「文章节义之邦」。[3]虽未免过誉,然言之不为无据。考诸史乘,自隋唐开科取士以迄于清之千余年间,江西共得状元四十一人,榜眼二十八人,探花三十五人,而以二甲第一名之传胪十人计,共为一百一十四人。[4]而吉水五百五十四名进士中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状元文天祥,建文二年(一四〇〇)状元胡广,榜眼王艮,永乐二年(一四

  • 文章从广西四状元看广西教育发展临桂县教育环境与学风都媲美内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陳證升 出版时间:2009-07-10
    关键字: 广西四状元 广西教育发展 临桂县教育环境 历史资料

    文·陈证升边远省份同样大有可为,从状元的地域分布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使文化并不发达的边远省份并不影响其中的个别州县的教育发展,而这些州县只要重视文化教育,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这或许得以给我们某些启示。广西临桂状元全国之冠在分析状元的地域分布时,人们多注意以省区来划分,这就如前面所得出的结论;清朝共录取一一二名状元,江浙六十九名最为突出,而广西只有四名状元表面看来虽无法与江浙相提并论,但是,如果以州县来划分,就可以发现,广西临桂县的状元数字在全国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