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节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端節在浦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5期  作者:陳長坤 出版时间:1970-06-15
    关键字: 端午佳节 故乡 历史传说 端午饮食

    端阳亦称菖蒲节,又名端午。尝考此一日由来,始见于大戴礼记,谓为夏令小正之纪,以五月五日为阳极之始,同于夏至,所以叫端阳,而浦江一带则称端午。由于端节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它既不同于春冬两,着重在祭鬼祀神;更不同于中秋,仅注意人们官能上的享受;它是特别注意在夏令衞生袪邪避毒的各种措施上。所以一到端节,在浦江各家门前,首先要悬挿艾与菖蒲。按艾属菊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梗粗如箸,叶互生,卵形,羽状分裂,背面丛生白毛;菖蒲生溪涧之中,叶亦高二

  • 文章舊年談舊俗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春节 故乡风俗 元宵节 除夕 丰县

    中断。蒸馍的日子,习惯上都要选个双数日子。大部分人家是选在腊月廿四日这天。因为在廿三这天,要将皇历头—灶君上面的月历,正月十五元宵送灶君时留下来的。—烧去,表示送灶,家鄕似乎没有送灶的礼,只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形式而己。所以蒸馍前,凑着廿三日这天淸扫一下锅屋—厨房。廿四就可以淸淸焚爽的蒸馍了。廿四如果来不及,就在廿六或是提早在二十、廿二日,也无不可。选个双日子,无非在讨个吉利。如果再延后到廿八日,就有些太紧凑,做其他的事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蒸馍也有一种习惯上

  • 文章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4期  出版时间:1970-12-20
    关键字: 冬至 吃祠堂 故乡风俗

    一年二十日个节气,冬至列在第二十二个,再过两个—小寒、大寒—又是下■年的开始—立春了。正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古人说,冬至一阳生,冬至那天为白昼最短的一日,冬至过后,天气渐长,阳气渐舒,照现在的天文学说起来亦是这样,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冬至,在北半球为一年中最短的一日。冬至亦为一年中最后一个佳节,故鄕有句谚语:「冬至大于年」就是说冬至比年更重要,所以大家对冬至看得非常郑重。荠菜团子 丰富夜饭故鄕在冬至那天的朝上家家户户都吃荠菜

  • 文章清明怀故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期  作者:任湘蓉  出版时间:1972-04-20
    关键字: 清明节 故乡 祖坟 扫墓 祭菜 风俗仪式

    上花坟」,上花坟要给坟亲红包;祭扫新葬的坟墓名「上新坟」,子孙小辈都要穿着白衣去祭扫。淸明除了扫墓以外,大家都出外「踏靑」,路上行人如织,若逢有太阳的好天气,俗谚叫「淸明晒得杨柳枯,种田人家弗吃苦」,预兆那年雨水调和,农人快乐,若遇阴雨,所谓「淸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主那年雨水不调匀,农人要辛苦,踏靑的人都折着杨柳枝条,把它连皮带叶捋到枝条的稍头,作成一球,名叫「娘舅」,儿童们把它执在手中玩,大家都非常高兴。故鄕城里人踏靑,到惠山去的最多

  • 文章中原的棗粽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8-04-25
    关键字: 端午节 枣粽子 河南风俗 故乡风貌

    粽子是我国五月端阳应景的食品,也是对战国时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的纪念表示。端阳吃粽子,现已成了我国的民俗风尙。粽子一名角黍,晋风土记:「仲夏端阳烹角黍,以菰叶裹黍米,煑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啖之,名曰粽。」我国今非端阳亦随时有粽可吃,仅不若端阳普遍而已。且亦并非仅以菰叶裹黍米了。花样百出,内容各异,品质味道互有不同,有甜有咸,有荤有素,有山珍海味,有肉类果实……不一而足。但均不离糯米,这是唯一相同之处。而形状亦有长圆、三角、多角、不规则各种,但都少不了

  • 文章八月十六過中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4期  作者:時緜甫遺作 出版时间:1984-09-01
    关键字: 中秋节 八月十六 故乡风俗 逸闻 历史考证

    宁波俗谚:「八月十六等勿到;鸭肉骨头水拖糕。」至今思之犹饶余味!中秋佳节,是一年最好最候,团圆明月,秋色平分,桂子飘香,天气凉而不冷,所谓「已凉天气未寒时」,此景此境最足惹人流连。尤其久客在外之人,格外感慨重重,诵「擧首望明月,低头思故鄕」之句,不觉神驰矣!尤其是满街招摇中秋月饼之广吿,更勾起旅人之鄕思。全国各地均以夏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而吾甬独以其翌日十六日过节,行之几及千年,堪称特殊风,兹就童年鄕居记忆所及,写此以作纪念,并就正于博雅居子焉。据

  • 文章故乡元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北里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元宵节 闹元宵 故乡回忆 风俗习惯

    在美国住久了,每每看到一只中国的布老虎或泥娃娃,都会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鄕」的情怀。我这人天生快乐,爱热闹,特别是新年将至,就更加向往家鄕春红红火火的日子。《李文龙迎春画展》在这异国他鄕举办很新鲜!她吸引了许多华人和洋人前来参观。一幅长卷国画《闹元宵》使我留连忘返。那热闹的场面,熟悉的故事让我激动不已。并把我的思绪带回遥远的故鄕和童年。闹元宵,俗称闹社火。中国民间社火悠久,源远流长,是华夏民俗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爆竹一声除旧岁,从正月初一

  • 文章洛陽老城的舊文化與新文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清明节 参加祭祖 故乡风俗 故乡发展 风景名胜

    办理有序,我因随身带有一台传眞机,要办入关手续,故而行动较慢;出关见家人等候在接,顺利登车到老城义勇街家中,时间大约九点钟。参加祭祖 辈添族长四月五日是清明,张氏家族下黄村,远在明末由山西运城迁此,经过七代分迁小梁村。以往我只认世居小梁村,前年回来停留较久,得能与下黄族亲相聚,约定整修宗祠,我答应赞助促其成。经过族人筹画,募款聚资,数月兴工,终将清季祠堂,从破旧倒榻中挽救回来。眼看是物质方面的进步,实际是思想在引导。「愼终追远」「光前裕后」都是孝心

  • 文章元宵情趣説古今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5期  作者:丘尙堯  出版时间:1991-02-24
    关键字: 元宵节 故乡风俗 历史故事 元宵诗词 方志谱乘

    本刋每年出版之期,均在春与元宵佳节之间,因一年一度鄕亲团拜畅叙之日,亦必介于春与元宵也。我们中国人的农历新年—春,是从除夕到元宵才算过完的,尤其在故鄕梅县,在太平的日子里,人们是尽情欢乐的,在外工作、经商、读书的人,乃至远适异国的侨胞,只要有机会,都要返鄕拜祖过年,他们往往要过了元宵之后才依依不舍地离鄕各返岗位。关于故鄕年—偏重春,早有数位鄕贤报导,现在谨以元宵部分续貂,以供各位鄕亲新春谈助。上灯(音赏灯),是故鄕传统风,各姓在去年所添的新丁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