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救国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与陆理事长

    来源期刊:《浦東》 第30期  作者:何尙時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陆容庵 自卫同盟 抗日救国

    本會理事長陸容庵兄,秉性純厚,待人誠實,嚴辨公私,不稍假借,勤業任勞,不習自逸,聲色之娛,一無所好,節衣縮食,周人急難,治家嚴謹,敎子有方。(公子陸繼國美國南達可他大學電子,碩士服務於美國洛杉磯電腦公司,女公子陸臺琍,美國長堤大學營養碩士,服務於美國洛杉磯蒙德利城甲菲德醫院)自接任本會理事長以來,會務發展,有聲有色,深得父老兄弟姊妹們所愛戴。其熱忱卓行,在各期浦東鄕訊中已有詳實之報導。本人與陸兄相交六十年,知之較深,在八年抗戰期間,患難與共,對於陸兄之不...

  • 文章悼懷周益雄專員並簡述其平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李人翹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人物悼念 生平介绍 抗日救国

    一、少有抱负,立志从戎周益雄学长,原名周雄、字秉仁,世居桂林,生长邕宁,随父官游,家学渊源,少有抱负,立志从戎,于民国十五年,考进南宁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本校黄埔)政治队,为同学中最年轻者,人不称其名。多呼小老弟,天资明敏,伶牙俐齿,参加学校周末话剧,扮演花旦角色,演技精湛,中规中矩,维妙维肖,俨然优伶,人人叫好,个个称赞,往事历历,値得回味抚今追昔,不胜感忱。二、抗日救国,功勋彪炳日寇侵华,周君得遂报国初衷,参加抗战积功升迁四十八军一七六师一〇五五团

  • 文章廣西普及教育運動與抗戰(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陳重光 出版时间:1997-01-10
    关键字: 雷沛鸿 抗日救国教育 爱国精神

    一、前言廣西普及敎育運動主要以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至二十七年間的國民基礎敎育運動,以及民國二十八年所實施的「成人敎育年」爲範圍。這個運動的推動投計者爲雷沛鴻先生,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在美工讀期間即致力於敎育救國的探討,民國二十二年,應李宗仁之邀請,返回廣西,主持敎育行政,獲得李宗仁充分授權,自是年起在邱昌渭先生輔翼下,即大張旗鼓的在廣西全省範圍內推行普及國民基礎敎育運動,謀有以明恥敎戰,相與效忠於民族自救運動。自「九一八」事變後,次年又...

  • 文章讓國民黨再擦亮「中華民國」的招牌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革命往事 抗日救国 台湾政情

    中央日報91.10.10今天是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慶,我們撫今追昔,感念國事之艱辛,思及國家之前途,心情其實是沉重的。我們想到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及先烈羅福星先生。後者曾經和林覺民等先生一樣,投身廣州起義,結果受傷未死,走避南洋。民國元年十一月,他奉國父之命,來臺發展組織,於苗栗密組支部,復擴分部於全臺各地,不經年,已有黨員十二萬,其愛黨之誠由此可見。民國三年三月三日,羅先生不幸被日本殖民當局加害於臺北。就義前夕,他在獄中寫下「祝我民國詞」:中土如斯更富強,華封共祝...

  • 文章荒山埋忠骨 英名垂青史——為抗日犧牲於垣曲縣境的寸性奇將軍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王華興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寸性奇 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 抗日救国

    寸性奇,字念潔,清光緒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生於雲南省騰衝縣。宣統元年(公元一九〇九年)入雲南講武堂習武,次年加入同盟會,後投軍參加辛亥革命,因昆明起義有功擢任川邊鎭守使署少校參謀。民國五年(公元一九一六年)參加反袁世凱鬥爭,任四川南溪縣長。民國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攻打陳炯明後,迎孫中山先生回廣州,提任廣州憲兵司令兼大本營中將參謀。民國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一軍軍參謀處處長,參加北伐戰爭。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

  • 文章加拿大城多利华侨妇女抗日救国勲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余超平 出版时间:1980-12-31
    关键字: 加拿大维多利华侨 抗日救国 组织工作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七月七日蘆溝橋事發,中華民族展開全面對日抗戰後,加拿大域多利華僑,在國民黨喉舌新民國報鼓舞之下,首先成立域多利華僑抗日救國會,並卽將原有之華僑婦女救國會納入組織(改為域多利華僑救國會婦女部),先行工作(按域多利華僑婦女救國會於一二八淞滬之役卽已成立,而致力救國工作,其後援助東北義勇軍,以及長城喜峯口之役,救國工作,尤多所表現),由部主任關祝華夫人李秀娟女士、副主任葉焯夫人劉坤潔女士、及余超平夫人聶瑞杏女士等領導,展開廣泛一連串的工...

  • 文章孫中山先生厚望梁上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郭汾陽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梁上栋 生平简介 孙中山 独臂将军 抗日救国

    梁上棟先生(一八八七—一九五七),字次楣,崞縣(今山西省定襄縣)北社村人,係清末民國立憲派首領、民初衆議院議員、教育部次長、「硏究系」核心人物梁善濟之子。一九〇五年,梁上棟在山西大學堂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英國伯明翰大學工科,期間於一九一〇年在倫敦加入同盟會。一九一二年學成返國,時正値南北和談,梁與南桂馨等在上海與南方代表密切接觸,力主山西爲起義省份,後孫中山先生返國屢向袁氏交涉,終使之承認山西爲革命省份之事實。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于右任爲交通部次長,邀梁上棟...

  • 文章平亂保疆、功在國家的抗日名將郭寄嶠將軍——讀「爭議人物——郭寄嶠」一文有感——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0、71期  作者:李玉成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郭寄峤 生平简介 北伐战争 抗日救国 读文有感 不同看法

    中華民國九十六(二〇〇七)年元月出版的第六十八期「甘肅文獻」,轉載了蘭州大學出版社編撰的「爭議人物——郭寄嶠」一文,對這位國軍中的抗日名將在抗日聖戰中所作的貢獻,所建的功勛,和抗戰勝利以後,主持甘肅省政的作為,以及在國共內戰中所扮演的角色,雖作了評介,但因該文作者,是從內戰勝利一方的立場,一旦失敗陣營敵手,故微其大功,甚至將其正確施政措施,定論為擾民劣政,這種評論,顯失公正,而且厚誣先賢。郭寄嶠是安徽合肥縣人,民國前十一(一九〇一)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於故里...

  • 文章「黃埔天水女」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8、59期  作者:孫金龍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报考军校 抗日救国 女生大队 军校生活

    ·七』芦沟桥的炮声,震动了整个中国,也震撼着我们学生的心。敌人眼看打到了我们的家门口,热血青年能袖手甘作亡国奴吗?想到这里,我对外婆说:外婆,投考军校,是学会本领来报效国家的好机会,我们一定能打败小日本,早日回家。天已经很晚了,外婆送我去东校场门(现岷山厂大门一带)集合。她老人家将我送出去老远,我擦着眼泪,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第二天一早,初选录取的三百余名男生、三十多名女生就要集合出发了。这三百多名青年学生,除了都抱有一个投入抗日救国队伍

  • 文章憶舊頌今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8期  作者:福州 范啓龍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旧忆曾经 龙山汀水 抗日救国 弃文从军 同窗难聚

    四十年代,抗日烽火,燃遍神州。我輩青年,負笈汀郡,學習文化,塑造德體。曾齊聲高歌:「龍山下,汀水濱,天鍾靈秀,簧舍集群英。爲學譬登山,中途莫自矜。欲窮千里目,需上最高層。……我輩青年不忘神聖的責任。我輩青年發揚少壯的精神!」雙柏樹下眾菁英,芙蓉國里顯手身。日寇投降,各奔前程,繼續深造,掌握本領;學理學工,習醫習文,從政參軍,赴台謀生,追求眞理,爲國爲民,爲綱銓曾多才藝,英年早逝傷人心。時岳史學論述廣,不幸心臟病歸陰。我輩花甲古稀臨,仍盼強國與富民。眞道是...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