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诗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诗二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楊森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战 《川军抗战集》

    陇海道上感怀才消炎暑试新凉,沃野欣闻禾稼香;为挽艰危征万里,不教倭寇事披猖。在前线满天烽火遥相望,切齿倭奴势正张;指点三军杀敌处,刀光如雪月如霜。(编者注)上二录自对日抗战初期出版之「川军抗战集」,今日读之,犹足以见杨将军当日挥军杀敌之英风豪情也。

  • 文章李品仙先生的抗战诗及其背景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李品仙 抗战 人物事迹 时代背景

    关。苦战八年终胜利,铙歌齐唱大刀环。同前题又七言律一首阵里轰传日寇降,翻教热泪湿征裳。乍闻捷报疑狂呓,却是盟军破夜郞。八载备尝薪胆苦,一朝赢得国魂香。息兵洗甲还都日,又是山河重建忙。一九四五年秋抗战胜利,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徐、蚌地区,正式举行受降典礼,仪式简单肃穆;李以受降主官身份率同随员坐于上方,日方投降主官十川次郞及其随员,卸除佩刀后由卫兵引导坐于对手下方。然后李以训令一件交给日方投降主官,彼阅读后立即签署,并口头表示日军绝对服从命令,遵照规定缴械。李颔首

  • 文章阎锡山选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七七事变 战争诗词 抗战

    民国二十六(一九三七)年七月初阎锡山感赋云:(一)已过九一八,今日芦沟桥;我未现代化,国中任敌骄。《全传》下云:是年七月初,阎公因患胃肠炎正在养病,突然爆发芦沟桥事变,身体虽未彻底康复,但仍然抱病参与国计,通令山西各地驻军严加戒备,又令绥远部队赶筑工事,并要傅作义对察绥边境严加防备。另派张荫梧携亲笔信赴天津,劝宋哲元接受中央援助,同心抗战。(详全传下六九五页)民国二十六(一九三七)年八月二日扶病飞京云:(二)病体未痊国难求,轻身为国理当该;扶病南行参

  • 文章八十自詠五古十四韵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閔芳坡 出版时间:1988-06-20
    关键字: 诗歌 回忆 抗战

    我生叹不辰,一生居忧患。童年懵无知,时光亦短暂。天灾岁不登,苛政招民怨。盗匪起苻,刼掠遍州县。军阀各称雄,拥兵赌内战。满地尽干戈,生灵遭涂炭。礮声动地来,七七惊事变。日寇鲸肆呑,列强皆震撼。决策在高峰,动员属全面。风雨懔同舟,羣起赴国难。抗战历八年,军民死千万。空袭摧敌巢,归功原子弹。虾夷溃不支,投降无条件。民心望太平,欢声动霄汉。**蓄阴谋,乘时称兵叛。略地复攻城,所欲在夺篡。号令出朱毛,凶残睨闯献。势同火燎原,红到江南岸。和谈既无成,外援空企盼。中枢

  • 文章余绍宋先生文简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08-30
    关键字: 余绍宋 寒柯堂 寒柯堂集 抗战时期

    编者于数月前,承阮毅成先生惠赠「寒柯堂」一集,展诵之余,深喜名著得传,梓谊同感!世人大都只知越园先生之书、昼驰名,鲜有知其与文之有眞性情、翔史实,读之尤有金石声;爰将毅成先生所题「跋」录同越园先生之文,特选数则;借本刊辟充一格,藉供诸鄕长有未知越园先生之行谊与文者,亦得窥其崖略焉。一 寒柯堂跋 阮毅成寒柯堂,系余樾园(绍宋)先生所撰,初印于抗战期间,继印于胜利之后。集中所收之,始自民国二十六年避寇,止于民国三十四年返杭,可以说是皆系有关

  • 文章参加抗日战役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勞聲寰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抗日诗词 淞沪会战 纪念抗战

    八月三十日,本团在胶东与日军周旋,其任务为「确保胶东不得求战」,对抗数月,以战力坚强,无懈可击,达成任务。谨纪以:华北漫天烽火急,胶东情势甚堪虞。倭寇腹地据工厂,海空压境控全区。沈老决心卫国土,请兵选将抗倭奴。我团啣命驻盐场,保卫靑岛任艰钜。敌酋几番施诡计,纪公机智破奸图。芦沟掀起全面战,我部抢先占冲衢。向敌危言施恫吓,不分老幼尽戮屠。日侨多金咸惜命,运用攻心效果殊。亿万财富皆放弃,仓惶空手上归途。钜资不刄归我得,靑岛安全众欢呼。不战屈人诚上策,可胜在敌信

  • 文章〖抗日英烈吟〗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張國基 出版时间:1993-01-31
    关键字: 抗战英烈 散文诗联 历史集萃

    注:本作者现年九十二岁,大平鄕人,早岁毕业省立梅州中学,学有专精。曾在大平鄕与潘滨涛、钟淦秋、古敏予、李建中、张奕粦、廖广庭等先生创办「私立程风中学」,并出任校长,裁成极众。大陆易帜前赴印度侨居,主持加尔各答侨校、侨报,因宣扬民主自由,遭印度政府遣返台湾。在台执敎省立潮州中学,桃李满门,现已退休,端居屛东潮州三星里乐道新村。

  • 文章虎嘯溝與山西大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師道剛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虎啸沟 山西大学 抗战迁校 诗词

    人选。赵推荐了前任教育厅长王怀明为校长。王有许多军政职务,无法分身到校,所以实际上校务仍由徐士瑚代理。山西大学在虎啸沟一直坚持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总算胜利了。十月间学校奉令迁返太原。当年,郝树侯教授写了一篇《虎啸沟》的古,以记行役之艰难,兹将郝全文录于后,以纪当时教学之艰辛:黄龙少村坞,林薮多豺虎,当年游侠儿,凭陵演水浒。铁蹄扰三晋,侨治莅斯土,开榛辟草莱,育才建学府。八方罗志士,论学兼修武,冷落虎啸沟,杏坛比东鲁,地灵因人杰,敢云

  • 文章英風浩氣滿邊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罗卓英 人物事略 绝句 抗战卫国

    军衔,临危受命,参加淞沪会战,卫南京,扼屯溪,戍武汉,战南浔,上高大捷,后任远征军司令长宫,挥师缅甸,筹边定远,扬威域外,功勋彪炳,名留青史,上述这首是他任军委会东南干训团教育长,由桂林迁重庆后,随扈出巡西北时作,其时代背景正是处于抗日战略反攻阶段,抗战节节胜利,日寇阵阵败退之时。这首意境高远,豪气干云,英风浩气,荡乎其间,开头两句一个″开″字,一个″转″字,活画出一幅西北边关战略形势图:一支抗日队伍顶着凛冽的风雪浩浩荡荡出了雁门关,英勇征战,使惨遭日寇战乱的广漠

  • 文章悼念朱愛周鄉賢殉國四四週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張文長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朱爱周 周年纪念 诗句 抗战殉国

    一、衞國保鄕禦虎狼,韋家嶺上血芬芳,山河無限英雄淚,獨向西風灑一場。二、碧血丹心照贛楡,偸生取義兩途殊,江蘇多少人才出,那及朱公大丈夫?三、不成功業便成仁,氣壯山河泣鬼神,威懾倭奴喪盡胆,拈香膜拜敬偉人。四、緬懷民族失干城,蘇北同胞哭有聲,抗日釋囚施德政,除奸保土却私情;身居國破生如死,血爲人流死亦生;四十年前聽杜宇,韋家嶺上月三更。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