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战时学校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战时山西第三聨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桑道之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战时学校 第三联合中学校 《同学录》 人员名单

    二〇〇三年,笔者在山西临汾市百汇古玩市场,购得一本民国三十六年印制的,山西省立第三联合中学校《同学录》。封面图案为锚形校徽,由TSMC四个字母拼成,构图精巧别致。大三十二开本,道林纸石印,五十页双面印刷,全校历届师生员工尽录其中。三联中是民国三十一年八月,日寇侵占山西同蒲铁路沿线大片地盘后,山西省府设于晋西南蒲县东胜山(柏山寺)的战时学校。日本投降后该校迁洪洞县,一九四九年转迁临汾,与省立五联中共用鼓楼西现临汾一中校址,至民国三十七年五月结束。《同学录

  • 文章敵僞時期東北地區的中等教育概况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东北 中等教育 学校

    伪满之敎育制度,亦即皇民化敎育之基本目的。而今日之中国大陆的敎育制度更为缩短,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大学三至四年。此所谓奴化兼毒化的敎育制度之眞面目也。二、各省市(院辖)中等教育分布概况(民国三十二年之资料)壹、辽宁省二十二县 四市1.旅顺市——旅顺师范、旅顺女子师范、家政学校2.锦州市——地方师道训练所、锦州师道、锦州一高、锦州二高、锦州女高(附设道科)3.营口市——营口一高、营口二高、营口女高(附设师道科)、私立培眞国高、私立培眞女高4.鞍山市——鞍山国高

  • 文章在泰和城三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歐陽克沛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泰和城 往事追忆 抗战时期 学校教育 就学生活

    泰和 欧阳克沛民国卅五年秋,原在新赣中学,就读初三,差一个学期毕业的我,因抗战胜利,该校复员上海,撤离蜀口洲,不得已,须转入他校继读。由于家穷,不敢跳班,直接报考高中,生怕中途,无法升学时,而连一张初中毕业文凭也没有,影响日后发展。因而祈能找到一所允准借读学校,以完成初中阶段。抗战时期,由于省府驻泰,许多学校也迁入泰和。据粗估计,有卅五所以上,如:国立中正大学、省立工专、医专、南昌一二中、私立心远、鸿声、新赣……等都是,可谓泰和文风最盛时期。然因抗战胜利

  • 文章國立第廿二中學流亡記(一)壹、振翅遠飛到柴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李春序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 往事回忆 战时学校生活 流亡纪实

    胜枚举。我和百兴弟报到后,先受生活训练,等集中的人数够多时,再举行编班试验。年岁较轻者留在学校,年龄较长者分发至鲁干班,接受军事训练。我们俩人越级挑战,幸均被录取入高中一年级。高中部是校本部,校址在柴集鎭,离阜阳县城大约四十华里。另设三处分校,一分校在后湖,二分校在城西关「打蛋厂」,师范部设在三王寨。战时学校生活,和太平时期迥然不同,五十多年的前尘往事,记忆犹新,兹槪述于后。一、课业方面学校师资,人才济济,水准之高,可谓集一时之选。敎务主任是名敎育家张敏之老师

  • 文章山東省立十五聯中「留呂分校」簡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郭恩成  出版时间:1982-12-20
    关键字: 山东省立十五联中留吕分校 学校概况 战时生活

    本文作者郭恩成先生,山東濰縣五區安固村人,十五聯中留呂分校一級,青年軍入伍,中校退役後從事敎育工作多年,現居臺北市石牌。——編者

  • 文章我与上海中学校长郑西谷先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9期  作者:鈕長耀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郑通和 上海中学 中学校长 学校迁址 抗战时期 政府官员 人物生平 追思故人

    苏讯」三卷第十二期,刋登了程肇鸿先生「记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兼悼郑西谷校长」一文(也承程先生惠寄),使我也想起了郑通和先生,和有关上海中学迁址的一段往事。我和郑通和先生缔交近五十年,他当上海中学校长时,我任上海特别巿立敬业高级中学校长。两校都在上海巿之南巿(上中在陆家滨,敬业在聚奎街),相距呎尺,平时常有来往。当时上海县政府将迁出上海特别巿,江苏省政府同时批准上中迁校。为了县治迁移,还组织了一个县治迁建委员会,我是委员兼召集人之一(当时我兼上海县党部

  • 文章劉惟甫校長等對瑞金綿江中學的貢獻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6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14-08-15
    关键字: 家世出身 《东亚新秩序》 《倭寇之野心》 筹办锦江中学 学校建设 领导队伍 瑞金县立中学新创 战时生活 全县人民文化教育中心 怒潮军政学校 教育事业贡献

    事业,对教育经费尽力支持。县政府召集各乡镇士绅会议,决定征收附加税全部投入办教育。刘校长又考虑学生家长为免学费受通货膨胀之累,规定学生入学缴费以缴学费稻谷150斤,折合当时法币6元。于是教职员之生活乃得安定,而学生因多来自农村,学壳容易取得,双方均无学费负担的忧虑压力。瑞金县立中学新创,名声大振。宁都、雩都、会昌、安远等邻县学子都来报考就读。时值抗日战争正兴,学校还接收了许多外地流亡学生,实行战时生活。每周举行周会,每天则有升旗、降旗活动,刘校长亲自带领全校师生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