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慈善事业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旅菲鄭氏難能可貴

    来源期刊:《闽聲》 第48期  出版时间:1971-11-30
    关键字: 郑氏宗亲 慈善事业 奖学金

    本报讯】菲律宾荥阳郑氏宗亲会囘国致敬团参加十月庆典,逗留廿天,遍历全省参观访问,沿途撙节开支,以其费用,移捐慈善事业。如对大陆救灾总会、成功庙、育幼院等,均有相当之捐赠。该团于离台前夕,又宣布由各团员捐出新台币卅四万元,作为郑氏奖助学委员会基金。计一、郑耀堦捐廿万元,分别作为纪念其先祖世兰,及先父崇书之奖学金。二、郑启芬捐四万元作崇琬基金。三、郑雷子佩夫人捐二万元设永明基金。四、郑启芳捐二万元作崇珍基金。五、郑柏辉捐二万元设崇琇基金。六、郑松龄捐二万元

  • 文章奉化慈善事业演革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期  作者:印運煥 出版时间:1966-04-01
    关键字: 奉化 慈善事业 育婴堂 保婴会

    育嬰堂奉縣濱海依山,多屬窮鄕僻壤,地瘠民貧,曩時風氣未開,鄕民習俗,率重男輕女,故生女而赤貧無力養育者,溺女棄嬰之風甚熾。至寡婦及未嫁少女之私生女嬰,更無論矣。淸嘉慶間,由官紳合力募款,倡建育嬰堂,專為收養父母無力養育以及私生棄嬰,以拯溺女惡習,堂設城內孔廟旁,迭經歷朝官紳募捐置產。入民國後,有田產二千一百餘畝,多由全縣八鄕捐集,為奉邑財產最多、規模最大之慈善機關。公推邑中鉅紳董其事,經常雇用住堂乳婦數人,堂中收養嬰孩,卽令輪接哺育,一面隨時覓雇就近乳婦...

  • 文章靑陽談往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泉州客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青阳镇 慈善事业 朝天拜 朝夜拜

    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富甲一方之李吾出生地,庄际昌状元第建于斯,蔡虚斋到此敎学。青阳有八景:「桃花三弄」、「竹马嘶风」、「梅山反经」、「石鼓鸣音」、「圣井涌泉」、「忠孝流徽」、「湖莲胜境」、「法云古刹」等。立兴行,与浙江温州贸易最隆,西边郷香圃、远记、鼎足而三,俱有盛名,且均为乡团幕后经费援手,年为排难解纷,卹贫济危慈善事业所费不赀,从无吝色。敎育文化普及,壁立、耀南、希信三小学,大道中学,尚有数家庭书塾,平剧有怡然票房,南管四角落幷驾齐驱,什音,报乐社团不少,公共体育场一

  • 文章醫療史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医院建设 乡村经济 慈善事业

    海屬新浦公立醫院·張彦忠·海屬新浦公立醫院的前身,係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春日本侵佔新浦後建立的「同仁會醫院」。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由江蘇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接收,改建爲海屬新浦公立醫院。改建完成後,聘請海、贛、沭、灌四縣參議長和地方士紳組成董事會,推舉何孝先(贛楡縣縣長)爲會長。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二月一日,新浦公立醫院正式宣布成立。專員夏鼎文擔任名譽院長,並聘請日本九洲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路忠平,及德國漢堡大學醫學博士劉一麟擔...

  • 文章鄕賢馮孟坤先生傳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馬正一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冯孟坤 人物传记 慈善事业 出资办学 乡贤事迹

    鄕奇賢馮孟坤先生,冠縣城東東呂莊人。家貧,無田產,僅有茅屋一間。父早喪,老母雙目失明,常呻吟病榻,不良行動。孟坤幼年,曾讀私塾一年,僅識之乎而已。然奉母至孝,長年甘旨無缺。初習木工,繼做小販,以賣燒餅油條爲業。一日赴縣城,偶至講演所休息,無意間,聆聽谷士淳(民敎館講演部主任)先生講述武訓興學的故事,大受感動,認爲武訓眞是世界上第一等人。回莊後,精選檀香木,自作靈牌,跪請筆者,爲書武訓先生之靈位,裝於其茅屋之向明處,日以鮮花、水果供奉,並上香膜拜,且祝曰:...

  • 文章健廬隨筆 張季直與南通地方建設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63-02-25
    关键字: 张季直 教育建设 慈善事业 南通地方建设

    淸末民初,南通張季直氏致力於南通地方敎育實業之建設,成績斐然,南通有全國自治模範縣之譽。據民國四年張氏自述,以國家之强,本於自治,自治之本,在實業敎育,而彌縫其不及者,惟賴慈善。故自乙未(淸光緖二十一年)起經始實業,辛丑(光緖二十七年)以後,經始敎育,丁未(光緖三十三年)以後,乃措意於慈善。南通敎育設施,除地方各村鎭公立私立之初高等小學校二百四十餘所外,凡專門之校六:曰男初級師範學校;曰女初級師範學校,女工傳習所附焉;曰甲乙種農業學校;曰甲乙種商業學校,...

  • 文章佛光山訪遊誌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凌龍玟 出版时间:1993-01-10
    关键字: 佛光山 出家人 慈善事业 文化事业 佛教圣地

    佛光山在高雄縣大樹鄕境內。距鳳山市十九公里,距高雄市火車站二十七公里。山由丘陵地組合而成,依山傍水,風景如畫的一座勝山。在其山之西南面建築寺院和佛像於其上,故名爲佛光山。此山之寺宇最宏敞,不但是臺灣的佛教道場,而且成爲聞名國際的佛教聖地。佛光山有最大最高的大佛,高一百二十臺尺;有最寬敞的大雄寶殿,建地一千餘坪,有最多的出家人,經常住在寺院的就有三百多人;有最多的佛像:如大佛城就有接引佛四百八十尊;大雄寶殿有一萬四千八百尊;大悲殿有觀音像六千尊;此外還有五...

  • 文章李達人先生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6期  作者:李溪燕  出版时间:2006-12-25
    关键字: 李达人 名贤事迹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慈善事业

    李公達人原名德昌,字達人,後以字行。生於民前一年陰曆八月十六日,陽曆十月七日,即武昌起義前三天。先祖李萬三公,於明萬曆年間,自南京應天府遷至雲南姚安,傳至李祚高,平吳三桂有功,封爲游擊,並謚封其父,子襲世職。民國六年入私塾二年後,入小學、中學。「九一八」事變,徒步六百餘里至昆明,加入討逆軍志願大隊,八個月後,被選升入軍官教導團第三期就讀,後教導團第三期奉令改爲雲南講武學校第二十二期,列中央軍校第十期學籍。畢業後,以少尉見習,任討逆軍第十路總指揮第一大隊小...

  • 文章尹昌齡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7期  作者:國史擬傳 出版时间:1965-09-01
    关键字: 尹昌龄 慈惠堂 慈善事业 人物轶事 生平事迹

    专力慈善事业。成都旧有慈惠堂者,约有田产一百余亩,民国十二年,众推昌龄主其事。不二年,大著成效。其余慈善机关曰普济堂、育婴堂、幼孩厂、济贫厂、恤嫠局等,皆以亏蚀残败不能支,昌龄乃合并之为一,总入慈惠堂,规模遂大,田宅租税,厘然有经。川督杨森,以惠昌火柴厂入之,始有资二万元,昌龄擧债以广其业,累资至二十万元,因更名培根火柴厂。继设培根工厂、培根学校。又立女婴教育所、民生厂、幼孩厂等,凡织布、缝纫、石印、制鞋、制纸、苏裱、木器等手工业,无不分科擧办,挹工商所赢

  • 文章熊希齡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1-01-15
    关键字: 熊希龄 仕途 教育事业 慈善事业 生平略述

    窃国称帝,立辞参政囘籍,同时协助蔡锷(松坡)逃往天津。从此绝意仕途,一心致力于敎育及慈善事业,并特别对国民党革命大业尽力帮助,尤其对桑梓利益多所维护,如挽救长沙纺织厰及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局免于被湘督张敬尧出卖,为其著者。民国六年八月,京兆各县水灾,北京政府特派督办京畿一带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复在北京西郊创设香山慈幼院,收容灾后无家可归之孤儿及当时韩国流亡革命人士之子女达数百人,其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在国内独一无二。又在湖南首创义赈会、临时妇孺救济会,与国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