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教育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胞捐资助学·振兴家乡教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宋勤實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金沙县 台湾同胞 家乡教育

    之情溢于言表,家乡子弟受益不浅,父老乡亲亦深受鼓舞!为此,鄙人特赋古风一首,以志纪念:重教尊师新地天,育才兴邦忆当年;厚德载物地势坤,自强不息天行健;道德文章承先圣,人品学识启后贤;地厚天高乡情重,水远山长青史绵;人生易老天难老,古稀犹记乡国篇;团结统一精神在,夕阳红遍万重山。撰写上文的宋勤实先生,系贵州省金沙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他是少数民族—彝族的菁英分子,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学识渊博,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彝族文化,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曾撰

  • 文章郭楚隆老師情傾校園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張訓強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郭楚隆 家乡教育 大麻中学 诗词

    郭楚隆老师一生的主要领地是三尺讲台,他的三尺讲台是广袤的大漠,他的一生是站在生命的山峰上放飞雄鹰的豪雄。当一批批雄鹰翱翔太空,展现在他眼前的景色宽广壮美时,他发现了美。是的,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他才懂得美,劳而有功就是快乐,所以,他的晚年仍然沉醉在校园里,为家乡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大麻中学是他的母校,他在这里吸允母校的乳汁成长,成长后又为母校的壮大发展而反哺。他与母校的感情休戚与共,水乳交融。一九九三年,大麻中学成功举办了七十周年校庆,他是筹委会委员

  • 文章枣阳教育发展的调查报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姜化一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家乡教育 教学质量 中学教育

    「百年樹人敎育爲本」,此乃古今中外治國的有識之士,所公認的並一致奉行的興邦之圭臬。然而在中國大陸的過去領導者,卻以階級鬥爭爲綱,高喊「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階級鬥爭一振就靈」年年、月月、日日、時時,不斷地喊,同時不斷地進行鬥爭的政治運動。直覺得喊者力竭聲嘶,聽者暈頭轉向。倒行逆施的結果,人民產生扭曲心理視知識爲禁物,說什麼「知識越多越反動、把知識、人才和罪惡,反動聯繫起來,於是學者、敎授成爲改造對象,孔老夫子成爲「孔老二」在打倒之列,孔子的學說是反動...

  • 文章往事有如一絮輕煙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謝桂光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容县县志 往事回忆 家乡教育

    丽芳、李楚闺等的印象仍相当深刻,现在高龄的校友们恐也不会忘记吧!当年,家乡交通实在不便,或因发生珍珠港事件后,日寇在中国战区压力稍缓,大约三年之后,该校迁到自良街与乡中心小学为邻,直至抗战胜利就迁到梧州了。结语教育是百年大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百年尚嫌太短,更何况那兵荒马乱的百年,烽火漫天,哪有办好教育的环境。近阅名作家龙应台女士大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蒐集资料非常丰富,描述非常详细、动人。读来真是一字一行泪,令人惊心动魄。倘若再往前推

  • 文章劉真漢先生榮獲「雙先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傅佩貞 袁武平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刘真汉 家乡教育 侨胞捐资 两岸交通

    兼任大埔县侨联第九至十一届常委、副主席至今。大埔县是华侨之乡也是全省贫困山城之一。为振兴山区教育事业,真汉伯凭自己多年积累的侨务工作经验,配合有关部门打好「侨牌」。他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为侨服务,穿针引线,以诚为侨排忧解难。他不顾年事渐高体力渐差的实际,不辞劳苦地四处奔波,发动侨胞、港澳台同胞热心为家乡建投,振兴山区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筹资一千多万元,兴建中、小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卫生院、大桥等等。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初期,真汉伯首先发动侨胞蓝仁昌、蓝经耀

  • 文章情系家乡花开故土 热爱梓里游子赤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朱尚威 上磜小学 捐建学校 家乡教育 幼儿教育

    新建上磜小学朱尚威先生情系家乡,捐建上磜小学一所及其全部教学设备,另加建慈恩楼一栋,造福梓里,令人感佩。古城幼儿园设备完善罗绍新、罗南健、罗伟青三先生,心爱梓里,在湖寮古城捐建幼儿园,设备完善,二百多个幼儿们活泼快乐,接受现代化幼童教育

  • 文章梓箴教學樓捐建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同乡动态 海峡两岸 家乡教育 招商热潮 家乡旅游

    (注:筆者夫婦與湯溝鎮負责人在新建落成的「梓箴樓」前合影留念。)先父梓箴公,又名子貞(一八九四—一九七七),生長在淸末與民初兩個時代,旣未趕上淸廷的傳統科舉考試,也未能進入民國初年的新式學堂,畢生引爲憾事。因此,在進入社會,服務地方時,非常關懷鄕里子弟敎育問題,首先聯合族人將湯溝鎭上的火神廟改爲湯溝小學,又在湯圩自宅旁,與魁理家叔共有的土地上,創辦了湯圩小學,因此鄰近數里內,各族群的學童,幾乎全在此兩校接受基礎敎育,也有部份遠地親友的孩子來此寄讀者。對啓...

  • 文章「慧吾獎學金」回饋故鄉記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2、63期  作者:劉智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慧吾奖学金 捐资助学 纪念碑文 家乡教育

    和进取心,促使家乡教育事业得到大力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渗透著您的汗水与心血,更夹杂着您亲切的关爱。……我们深深地懂得,您老的资助,不仅仅在基金会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教育事业献身,发展家乡教育的精神,希望您放心,我们会在先生的资助和精神鼓舞下,更进一步投入改变家乡面貌的大潮中去」。区区的奖学金,能帮助了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学童,让我好感动,好高兴,也感到些许的伤感!因为从二〇〇二年起,慧吾奖学金已走入历史了。这虽然是不得不采取的一种作法,但对于一些急须

  • 文章故鄉最高學府:新余高等專科學校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胡述兆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家乡教育 最高学府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简介

    新喻 胡述兆在景色葱翠的仰天岗山麓,波光柳影的北湖之滨,矗立著江西工业重鎭新余市的最高学府—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她是一所文、理、工、商相结合,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兼备的综合性与多功能的高等教育学府。新余高专系于一九九二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将原有的新余职业大学、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及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合并而成。并自一九九三年起,将入学新生纳入国家统一招生,成为全国高校体系中的一所高等专科学校。这所新兴的高校,在李超彬、章荣卿等先生的努力经营下,校务

  • 文章羅卓英父子與虎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蕭冰 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罗卓英父子 人物事略 虎山中学 家乡教育

    广东大埔县城正当人们欢庆虎山中学建校六秩华诞之际,传颂著前国民政府爱国抗日将领罗卓英父子两代兴学育材的动人事迹。罗卓英自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暂居故里,深感家乡湖寮学子外出求学极为不便,因而致力发展教育事业。不久便投身军旅,戎马倥偬。1936年告假返乡,殚智竭力,积极建校,与乡亲父老共商筹建虎山公学之大计,亲自测定五虎山麓川龙窠口为校址,通过说服疏导办法迁移坟冢二百多穴;成立建校董事会,自任常务董事,兼任募捐负责人,既身体力行,带头捐款,又上至军政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