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习俗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歳寒話臘八粥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愛華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腊八粥 家乡习俗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則是由佛敎而來。其起源的故事,是印度迦毗羅衞城主淨飯王之子釋迦牟尼,母摩耶夫人,生後七日,母死,賴姨母波闇波提撫育,十九歲納拘利城善覺王之女耶輸陀羅爲妃。二十九歲時偶乘車出遊,見衰病及死者,由是念及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盛陰八苦相逼,於是毅然捨棄王室尊榮而出家,於十二月八日夜半,乘馬潛出王城,入東方籃摩國剃髮爲沙門,然後前往王舍城邊阿蘭若林,就鬱陀羅伽仙求道,遂修習諸神之禪定,更正優樓頻螺村之畢鉢羅樹(佛於此處...

  • 文章如詩如畫的平遙元宵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平遥元宵节 家乡习俗 童年回忆

    我少小離家,客居山西省城太原已近半個世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裡的元宵節紅火也很好看,但我總希望能老大還鄕,回家鄕古城平遙鄕下,再過一回充滿兒時甜蜜回憶的如詩如畫的元宵佳節。彩報報春來我們村叫侯郭,在平遙城北八里;那一帶,元宵節一鬧就是三天。正月十四,家家街門上方要貼「報紙」。「報紙」由四張正方形的彩紙組成,下面是「穗子」,如四個橫排並列的「只」字。上面寫著「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風調雨順」等等,內容大抵同於春聯的橫批,都是喜慶吉祥的詞語。只這一貼...

  • 文章祭龍·火把節及登高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期  作者:后希鎧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家乡习俗 祭龙 火把节 登高

    我雖是雲南人,足跡也曾遍及三迤,由於不知研究民俗,僅憑道聽塗說,誠不敢妄談滇中民風習俗。但是,話又得說囘來,若吾滇各地人士,能就已身參與,或本鄕固有的突出風俗,詳作介紹,積少成多,流傳今後,未必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大理的三月街,保山的生肉席,昭通的吃全羊,滇南各地的早米線(過橋),狗街的燒鴨,呈貢的果子園,開遠的趕馬調,芒市的丢包等等,都充滿了生活的情趣;不過略擧數端,已覺賞心愜意。如能廣加蒐集,並獲方家潤色,考其源流,證據古今,美以藻飾,暢敍景色,必能...

  • 文章年景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9-02-20
    关键字: 腊八 年夜饭 灶神 蒸糕 家乡习俗

    我少小离家,一知半解,毕竟肤浅,希望抛砖引玉,借由此篇能引起乡长们的补述,让后辈懂得家乡习俗,以为趣谈。进腊八醃肉掸尘忙我家过年是进入十二月初八日吃了腊八粥后,就开始忙碌了。醃咸肉、火腿,放入天井中的水缸里,醃制水雪里蕻、大青菜,红萝卜乾,这些都可现吃,非常爽口。到了十七、十八就要掸簷尘(大扫除)。习俗是取其谐音,十七十八越掸越发。老房子高大,要用竹竿绑了「稻草把」扫灰,次日就要洗窗帘、门帘、蚊帐、棉被、床围、桌围。那时没有洗衣机,都靠两手,幸好有女佣奶妈代劳

  • 文章杜鵑聲裏歸去來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梁之直 出版时间:1992-04-10
    关键字: 清明时节 回乡扫墓 家乡习俗 家乡发展近况 游船河

    昨夜分明夢到家,飄搖依舊客天涯!故園門掩東風老,無限杜鵑啼落花。——宋·文天祥「旅懷」

  • 文章憶過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欣伯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春节 家乡习俗 扫房 祭灶 地方戏剧 年夜饭 地方美食

    進入臘月以後,一干家庭,便已「忙年」了。舉例言,我家有「驢」、有「磨」、有「碓」(音對,即杵臼,沭陽口語亦如是。),磨粉、舂米所需工具,一應俱全。鄰居們大半缺少這樣的設備,因之,每至我家借磨借碓。尤以「忙年」的人,爭先恐後,接踵而來。無已,我們只得採取「登記」的方法,排定先後次序,今天張家,明天李家,後天王家,直至「除夕」爲止。迨到「除夕」前幾天,往往「挑燈夜戰」,亦屢見不鮮。可憐我家一頭驢,固年輕力壯,固借用者提供美食,然而,日以繼夜的工作,豈不辛苦?...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