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世共返回10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十憶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柳國華  出版时间:1987-03-20
    关键字: 家世 憶往

    一、家世祖籍山东省莱阳县西南鄕毛家埠村,距离县城有一百二十华里,是平度县以西各县赴烟台及东北各省做事者,来往必经之路。全村有四、五百户人家,柳姓占百分八十上下,其余百分二十左右为周、何、于等姓氏。民风闭塞,文盲占大多数,村民大部以农为本,经营小生意的,有店房(客栈)六、七家,三家酒馆,三、四家杂货店,两家染房,逢五、十赶集,村民生活十分艰苦。民国十七年以后,文风稍开,才有小学校设立,赴外地读书的,日见增多。先曾祖父柳公殿基系忠厚老实农民,过日出而作

  • 文章洪旭家世述略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鄭喜夫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洪旭 家世考证

    明季少师[1]忠振伯[2]洪旭,号念衷[3],泉州府同安县金门之后丰港(在贤聚之西北,其地有关津,曰后丰港渡)人。隆武初,旭隶永胜伯郑彩麾下,随之入江右。淸将金声桓攻广信,监军张家玉使旭与林习山往援。声桓之败于许湾也,旭实先疾战,而家玉亲督黄虎等继之,遂大胜。隆武二年(一六四六)八月,封忠振伯。郑芝龙被挟北上,忠孝伯郑成功与所厚愿从者九十余人,收兵南澳,以图恢复;旭与焉。自是『尽效忠悃,终始不贰』,为明郑之股肱元臣者垂二十载。永历二十年(一六六六)八月

  • 文章識文天祥於試卷中的王應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5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0-05-01
    关键字: 王应麟 家世 从政 著述

    一、王应麟之家世王应麟,字伯厚,亦称厚斋,自号深宁居士,人称深宁先生。生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西元一二二三年,卒于元成宗元贞二年,西元一二九六年,生年癸未,卒年丙申,享寿七十有四。家世于汴,世为浚仪人,宋改浚仪为祥符,即今之河南省会开封。曾祖道安,武经大夫,保信军承宣使,因扈从南渡,侨居于鄞,今为浙江鄞县,至应麟始寓居庆源,庆源地当仙霞岭之南,明淸属浙江省处州府,与福建省政和县壤地相接。祖晞亮,朝散大夫,父㧑,嘉定癸未进士,朝请大夫,尙书吏部郞中,国史舘

  • 文章秦啓榮先生的生平記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4-03-20
    关键字: 秦启荣 家世 求学 组军抗战 英烈

    予以补充,力求眞实完整,或因访问未周,有所遗漏,亦请谅宥为感。二、家世先生讳启荣字向村,生于民国前九年(西元一九〇三),世居山东省邹县城里北门书院街,大门崁有欧体正楷字门对「此地在城如在野,其人为士又为农」。[1]乃半耕半读之家。祖父曾入庠为廪生,豁然大度,交游广阔,在地方有排难解纷之善举,深受鄕里父老敬重,对数学之硏究,颇有心得。在邹县书院为潘山长所赏识,关系特别良好,潘为前北洋政府时代国务总理济宁潘复先生[2]之尊翁守廉老先生,淸光緖年间进士,学识渊博

  • 文章我的家世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錢廣彬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家世 抗战 怀念家乡

    于抗战期间投效军旅,保国衞民。初任少中尉组员,胜利后参加剿匪,升任上尉股长,少校组长、中校主任等职。于民国五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奉国防部命令依额甄退,转任党务工作。以上是我的家世的简单敍述。一则是略尽我的一点追远的孝思,一则是一抒我怀念家鄕的情愫。离鄕游子,当有同感吧!

  • 文章宗系述要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1、2期  作者:賡虞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葛氏 家世源流 家乘宗谱

    **窃国,政府播迁台湾,岁月易逝,忽忽三十有四年,虽生聚敎训,中兴在望,而客寄他鄕,祖宗庐墓,久稽展拜,不能不油然时兴故国之思。在匪伪政权毁灭传统道德固有文化政策之下,所谓家乘宗谱,必已荡然无存,将来故土重光,而世变沧桑,族中长老恐多物化,欲求能道祖宗故事者,将不易得,后生小子恐不免于数典忘祖之讥,且不复知宗功祖德之积厚流光,抑何可也!吾为玆惧,因就家世源流,述其槪要,使后之子孙览而知所自出焉。我葛氏源出顿丘,远祖尊晋抱朴子葛稚川公,以传世久远,系弗能详

  • 文章江苏萧县第十区褚兰鎭文献堂王洪兴家世略述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王承溪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萧县 王洪兴 家世 教育

    作者王承溪上校,官校畢業,歷任排、連、營長,內升警備司令部參謀主任,組長、處長等職,抗戰勝利,奉命赴東北籌設屯墾局,收容退役軍官,兩年收容達數千人,安置在盤山農場從事農墾工作,卅六年四平街守軍撤守。我等又奉命撤回南京,其他人員撥入錦州師管區,任上校國防部服務,輾轉經廣州來台。

  • 文章阎锡山的祖籍、家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4期  作者:李木子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祖籍 家世 家谱

    閻氏祖籍在太原閻錫山的祖籍在太原。據有關專家考證,閻氏得姓有三說:一是周武王封泰伯曾孫仲奕於閻鄕,二是周康王少子封於閻城,三是唐叔虞後裔;晉成公子懿食採閻邑。斯三說皆出黃帝後裔,周王之後,本實一源,均因地名閻而得姓。封於閻鄕、閻城的閻氏後裔世系,史無記載,故閻鄕、閻城確址不明而無考。而唐叔虞後裔食採閻邑見於《左傳》,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閻嘉即唐叔虞後裔晉成公子懿的後人,爲閻大夫。其所居閻邑地址在今山西運城市安邑鎮西。《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唐宰相閻立...

  • 文章迁外子弟刘平的家世与经历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7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刘平 家世考证 名贤传记

    居於黃河南岸中原地區的漢族中產家族,從晉朝五胡亂華以來,不甘被北方異族統治,相率挈家南遷,沿淮河漢水安徽湖北而入江西,湧至贛南而阻於五嶺及九連山,便在贛南各縣定居,漸次東移,經亂羅山石壁隘入福建之寧化長汀,散居閩西南之永定上杭武平各縣,爾後又逐漸南移入廣東,在韓江中上游之蕉嶺大埔平遠梅縣豐順興寧五華七縣落居,被先至住民稱為「客家人」。此七縣地區,在廣東整個地域而言,係屬地瘠人稠地區,居民終歲勤勞,難得一飽,鄕間父老常掛口頭的一句話,便是「日求三餐,夜求一...

  • 文章一位少爲人知的忠黨愛國志士——韓衆衡先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孟憲藴 出版时间:1994-03-20
    关键字: 韩众衡 生平家世 革命运动

    一、淸末监生淸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贪渎,加之外交失败,关税盐税均被外国人操纵,因之政府财源枯竭,不得已遂以卖官鬻爵,以增加财政收入,如道台需输银若干,监生需输银若干,百户需输银若干,捐银即可买官,众衡先生世代书香,家学渊源,早年读书过目成诵,才华横溢,未参院考,即输银捐监,监生与秀才同等。并可同样参加鄕试,或膺地方公职。二、家世众衡先生名汝钧,众衡其字也,以字行,世居山东省临沂县,城南三十五华里,傅家庄鎭。其父履贞公,行二,为吾邑名医,在该鎭自设保和堂

共107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