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生活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廣西大學創校囘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期  作者:何名忠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广西大学 创办经历 学校生活

    何名忠先生,廣西北流人。復旦大學文學士,日本明治大學畢業,歷任光華、朝陽、國立社敎學院、中國文化學院敎授,現仍繼續任敎,著作有二十餘種,作曲亦多。

  • 文章片斷回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4期  作者:蕭乃文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百侯中学 学校生活 陶行知

    一、陶氏門人 群賢畢集在中國人鮮明的記憶中,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是現代世界史上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九一八」事變的日子,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少將響起侵華號角,揮軍進攻瀋陽北大營。在這之前的同年五月二十八日,廣東廣西聯合成立新政局,邑賢百侯楊德昭先生出任陳伯南將軍駐京代表,頻頻往返於京穗之間,其行動備受各方矚目,京、滬、港、穗等地各大報,競以木刻大字作頭條新聞,顯赫一時。楊氏得意政壇,衣錦還鄕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大筆經費,復辦百侯中學,自任董事長。遠從南...

  • 文章憶念 彥堂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董作宾 年历学 学校生活 人物回忆

    彦堂师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五了,回想在大学时受 彦堂师的教诲,种种情景,如在昨日。许多年来,我每逢硏究工作中遭遇古史年历或甲骨学时, 彦堂师的治学方法见解,如点路明灯,常常为我解决疑难。我的学校生活开始较晚,在高中以前,我基本上是自己瞎摸,进入高中后,又为了赶上未读过的功课,生呑活剥,其实曾经过海化的过程。是以,纵然辅仁中学良师不少,我总觉辜负了好几位老师的教导。进入台湾大学,尤其在二年级转入历史系后,我始得稍窥为学门径,至今数十年了,跋涉求学的长途,所有

  • 文章國立第廿二中學流亡記(一)壹、振翅遠飛到柴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李春序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 往事回忆 战时学校生活 流亡纪实

    胜枚举。我和百兴弟报到后,先受生活训练,等集中的人数够多时,再举行编班试验。年岁较轻者留在学校,年龄较长者分发至鲁干班,接受军事训练。我们俩人越级挑战,幸均被录取入高中一年级。高中部是校本部,校址在柴集鎭,离阜阳县城大约四十华里。另设三处分校,一分校在后湖,二分校在城西关「打蛋厂」,师范部设在三王寨。战时的学校生活,和太平时期迥然不同,五十多年的前尘往事,记忆犹新,兹槪述于后。一、课业方面学校师资,人才济济,水准之高,可谓集一时之选。敎务主任是名敎育家张敏之老师

  • 文章憶河南省立留學歐美預備學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凃心園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校史 学校教育 学校生活 往事回忆

    我想这一定是预防掉换的毛病吧?后来才知道这位先生就是校长李敬斋先生。考试分两次举行,第一次为初试,录取三百一十人,第二次为覆式,录取八十七人。两次试题,都是国父、算术、本国史地等科目,笔者侥幸入选。学校生活学校方面,对于这批未成年的孩子们,照管无微不至。医药卫生方面,聘有专门医生负责,设有澡堂诊所。伙食方面,可以自由组织,校方不加干涉。不论是以面食为主,或以米食为主的,都可以自动选择。统常两桌十六人,一日三餐,定时开饭。此外尙有一个「包伙」,是招来外商包办

  • 文章怀乡忆旧之二:我的学校生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9期  作者:裘軫 出版时间:1975-10-05
    关键字: 怀乡忆旧 学校生活 小学时代 杭州安定中学 上海南洋中学 裘振才 王培荪

    一、家鄉小學時期嵊縣是偏僻山陬,民初時代文化水準不太高,在我童年還看到一位前淸中過擧的老先生裘石銘;另一位得過恩科進士的裘荆川老先輩。石銘是我宗叔公,他家在崇仁最突出,大門上有塊匾額:「父子、兄弟、叔姪文魁。」這不但光耀門庭的標記,官府和地方有事,都得請敎這家主人翁。我年幼不懂,以爲有六位擧人出在一家,自然很了不起。但是那時石銘叔公還健在,他曾和我談及這塊匾額的由來,他說:「老太爺中過擧,小叔也中擧,下一代的我也中擧,實際上是三位擧人。寫在匾上可以排成父...

  • 文章虎山公學憶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4期  作者:言訥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虎山公学 学校环境 学校生活 师恩难忘

    一、前言踏出母校——虎山公學——的大門,轉眼之間,已將四十寒暑;而大陸淪喪,我校蒙塵含垢亦將三十載。在這漫長的歲月之中,其間十年,或爲繼續深造,或爲奔忙衣食,而飄萍南北;其間三十年,乃爲倉皇避秦,而乘槎渡海。然對母校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未能或忘;尤其往日良師益友之前塵舊事,更是歷歷在目,時縈胸臆。今借「大埔會刊」一角之地,撰此「虎山公學憶往」之文,無非藉此以寄托戀念情懷耳。二、五虎山麓的巍峩黌舍母校位於湖寮五虎山麓,校舍爲鋼筋水泥所建之四層樓房,呈「凹...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