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子孙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家堂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家训 座右铭 创业 子孙

    吾国之有箴铭之作甚早,黄帝所作「金人铭」殆为嚆矢。其中警句如:『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靑靑不伐,将寻斧柯。诚能愼之,福之根也;日是「何伤」,祸之门也。』意在进德修业,戒愼恐惧,置诸座右硁硁自守,毋敢或忘。后汉蔡邕铭论:「铭所以劝进人生,勗于令德者也。」我家之上厅堂屋有木刻金字楹联一副,为曾祖父之手笔,其辞曰:「念祖父创业维艰,毋忘勤俭;愿子孙有基勿坏,常守诗书。」盖曾祖父辛勤三十年,始创业置产,庇荫后人。惟恐子孙恃财

  • 文章冬日偶拾

    来源期刊:《浦東》 第27期  作者:隨波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压岁钱 打气袍子 乡思忆旧 子孙

    以策安全。五、子孙桶(一)读读「大陆去来」,见到街头一字排列待倒待洗的马桶(便桶),可以知道三十年来的大陆江南,依然呆滞在原来的陈旧状态中,不曾有丝毫改善,为之不胜唏嘘。马桶是我们江南人家家家不可或缺的家具之一。此间江南逋客都曾有过「上马」的经验。照片上见到的是最简陋的一种。当年中上之家所用,由专业化箍桶匠制造出售,分鼓形和葫芦形两种,都是朱红髹漆,白铜箍,还有镶金图案,并不因溺器而失去它的金壁辉煌。也是嫁女粧奁中必备,称之为「子孙桶」,因未使用,里面陈放红枣

  • 文章中国人引以自豪之称谓——「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由来考略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1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中国人 炎帝 黄帝

    说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动上天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动「北斗」而生,尧是庆都感动「赤龙」而生。既然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上天「龙」的传身,那么,中华民族子孙当然都是龙的传人了。[1] 耒耜,耒(累上):耜的木柄。耒耜:起土用的铁器叫耜,铁耜上的弯木柄叫耒。今泛称耕具。[2] 汉高祖「隆准龙颜」:《玉篇》:「汉高祖隆䪼龙颜。」《史记》、《汉书》作隆准,注:音拙。《五音集韵》:「,面秀骨。《博雅》:「䪼,颧頄䪼也。」《说文》:「䪼,头颉䪼也。」《集韵

  • 文章沁水縣柳氏民居概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常建國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柳氏民居概述 子孙后代 县级文物 开发旅游

    河东旧家」的门匾)。时至明代永乐年间(一四〇三—一四二三年),河东绛州公柳琛携妻杨氏定居沁水,建造西文兴村,距今约六〇〇年。西文兴村自柳琛由翼城「河东旧家」迁居于此,百世书香,子孙耕读发迹,「以为文人代兴者」,故名文兴村。文兴村的三台山之东还有一个王氏家族,亦为书香门弟,所以文兴村就有东西之分,其名曰:东文兴村、西文兴村。河东柳氏后人恪守先业,耕读为本,在西文兴村兴办家塾。第三代柳騄于明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年)庚子科中举,第四代柳侃于弘治十七年(一五〇四年

  • 文章炎黄子孙的「印记」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王希文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炎黄子孙 生理印记 铲形门齿 青斑 内眦褶 黄种人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硏究发现,在炎黄子孙身上有三项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生理印记。一是铲形门齿。上颌[1]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像一把铲子。中国绝大多数人是这种门齿,而白种人有这种门齿的只占百分之八点四,黑人只占百分之十一点六。二是青斑。新生婴儿屁股的骶部或其他部位常有淡灰色或青灰色的斑块。中国新生婴儿尤其是东北部的新生婴儿,几乎都有这种特征,一般一两岁时褪去。而白种人和黑种人的新生婴儿都没有这种特征。三是内眦褶[2]。在眼的内角处,由

  • 文章血濃於水的民族親情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陳玲美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人口普查 祖籍姓氏 台湾姓氏 炎黄子孙 血缘关系

    日本侵华战败,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初期,台籍人口为六百零五万九千多人,其祖籍多属闽粤两省,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励精图治,台湾人口目前己有两千三百多万人,这确实是中华炎黄子孙瓜瓞绵绵繁衍例证。根据民国十五年(西元一九二六年)底,台湾总督府调查的统计,当时全省三百七十五万一千六百余汉人中,来自福建省者为三、一一六、四〇〇人,占百分之八三点一,来自广东省为五八六、三〇〇人,占百分之一五点六,其他省份为四八、九〇〇人,仅占百分之一点三,以上

  • 文章留梦炎遗祸子孙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6期  作者:為詩 出版时间:1979-06-06
    关键字: 留梦炎 遗祸子孙 历史评价 文天祥

    岭被执,次年十月送至燕京,三年后被杀。是留梦炎亦力赞其请之一,如此断绝宋代遗民规复之望,此即留梦炎遗臭之由来,而其祸贻子孙,受羞迄今,殊非始料所及。二、留梦炎贻祸子孙衢州虽居仙霞山脉之麓,但附郭数十里,均属平原,且居江山港与常山港会流之处,城东十里又有住溪,由松阳、遂昌而来,西通江西,西北达安徽,南接福建,交通四达,不特为浙南重鎭,亦四省孔道。南宋迁都临安,衢州地位更形重要,如孔子南宗,即由宋高宗指居衢州,迄今已历八百余年,是以在当时,俨然大都市也。留姓虽

  • 文章方母毛太夫人事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毛太夫人 生平事略 后代子孙 追思悼念

    空军机械学校毕业,现任职于台中市警察局。子孙辈四代同堂,子孝孙贤,共三十有四人,个个守本份,求上进,子女均成家立业,各有所成,家庭幸福美满。老太夫人勤俭持家,慈慧贤淑,待人接物宽厚仁慈,和蔼可亲,刻苦耐劳,敦亲睦邻,因好善乐施,广植福田,方期颐积德延寿,安享含饴之乐,奈何昊天不吊,晚年因长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后并发尿毒症,于民国九十二年十一月二日仙逝于台中市长兴医院,享寿八十有八,溘然长逝,吾辈亲友,惊闻噩耗,同表哀悼。谨略述老太夫人生平,留后世子孙永志怀思。

  • 文章葉落歸根祖地在召喚中華吳氏大統宗譜修新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3期  出版时间:2006-10-25
    关键字: 祖地 吴氏子孙 家谱 新谱 联系地址

    吴氏在雪堰是一个大姓,过去有近七〇-八七%的人姓娱,现在也还有近五〇%的人为吴氏子孙,他们为雪堰地区的发展在辛勤地劳作著,改变着雪堰地区的面貌,如今雪堰桥鎭已是今非昔比,己有过去老鎭的七、八那么大了,早已是街道宽畅高楼林立,花草遍地。叶落要归根,祖地在召唤,雪堰吴氏家谱第十一次大修于一九三三年举行,至今已有七十多年未予重修,眞有「断代」的危险。这次眞是天赐良机,一些有识之士,在无锡市图书馆组成了「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着手编辑全国,乃至全世界吴氏

  • 文章乱离身世溯根源袁姓子孙在湖南湘潭百井冲的繁衍槪况源开百井 派衍三湘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袁錫珪 出版时间:1984-01-15
    关键字: 袁氏子孙 湘潭百井冲 历史渊源 袁氏家庙 繁衍历史

    敬天法祖,常思木本水源,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当擧世各国正在重视「寻根」工作的时刻,我们要「复兴中华文化」,又怎能忽视各姓氏的历史渊源。他日国土光复,离鄕背井的子孙重返家园,河山或可依旧,人事必已全非。如果能使少小离家归故里的鄕亲,或在远离鄕土出生的年轻子女,凭今日年长者记述的片断资料,对自己的身世和宗族历史,还能摸索出一个梗槪,总是件好事,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主要着眼点。座落在湘潭县属,离株州约十五华里的百井冲,有一项宏伟庄严的建筑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