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文化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西「老表」的由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江西省 “老表” 由来传说 地方文化

    人人皆知,江西人的綽號叫「老表」,湖南人的綽號叫「騾子」,尤其在軍中,老表、騾子之稱,隨處可聞,如此響亮的名字,定有頗饒趣味的由來,否則不會傳聞如此之廣,但知其來由者,卻寥寥無幾。元朝末年,群雄並起,在群雄中勢力最大者,首推陳友諒,當陳友諒在江西起兵時,爲爭取江西人的擁護,乃利用其江西籍的妻子,向江西士紳大拉裙帶關係,自稱是江西人的女婿,果然獲得良好的反應,友諒乃得寸進尺,下令所有士卒,稱江西人爲「老表」,於是「老表」的稱呼,隨著分駐的軍隊而響遍全境,江...

  • 文章摭談湘劇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2-07-15
    关键字: 湘剧 湘剧漫谈 剧本旦角 地方文化

    象吉鄕兄在幾年前,就要我寫㸃有關湘劇的文章,使大家明瞭眞正湘劇的情形,兼慰鄕思。年來公私栗六,遲未應命。最近又舊話重提,實在不好意思再拖下去,勉草此文以應命。我對湘劇所知並不太多,離開長沙已將四十年,手中又無資料,難免掛一漏萬,敬希鄕賢們多加指正。湖南戱簡稱湘劇,是一種地方大戱,結合了高腔,崑曲,徽漢調在一起的劇種。楚劇是湖北花鼓戱,根本不同,有機會以後再說。湘劇的腔調包括了崑曲,高腔(戈陽腔)南路(國劇中的二黃),北路(國劇中的西皮),由遜淸末葉到抗戰...

  • 文章漫話“平陽出戲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4期  作者:馬允元  出版时间:1995-08-01
    关键字: 平阳县 戏剧人才 地方文化 和剧 京剧

    一百多年來,在溫州地區一帶一直流傳著,「瑞安出才子,平陽出戲子」的俚語。瑞安自晚清以來,確實出現過不少才子,但孫家的孫衣言、孫鏘鳴、孫詒讓、孫詒澤等。孫鏘鳴官至侍讀,曾有「天下翰林皆後輩,朝中宰相兩門生」的豪言。他如黃家的黃體芳、黃紹箕、黃紹第以及陳家的陳虬、陳黻宸等,真是才人輩出,譽滿全國。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從事戲曲工作的演員,被稱爲「戲子」,往往被人瞧不起,認爲是低人一等的職業。清朝科舉考試,就有一項不平等的待遇,凡祖上三代從事過戲子、轎夫、屠夫、...

  • 文章故城古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賈忠緒 出版时间:1971-07-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地方文化 中国文化 史料

    际此响应复兴中国文化运动,宏扬地方文化,玆将本县有关古蹟五则,刋载河北平津文献,以广篇幅藉作交流。一、「汉甘陵」:陵在县城内,文庙前,经数千年之失修与管理,几成废圯,迨北伐成功以后,始由县府累予修整,并树立碑碣,由县内名书法家王静之先生书写汉隶「汉甘陵」三字,据清一统志载汉时清河王国都于此,至晋以后始废该陵,为清河孝王陵墓。二、「窦堡店」:在县城北十八公里处与景县接壤,为隋末藩王窦建德谋反之处,后为唐贞观年太宗所平,其遗蹟因年代久远已不复存在,只于附近

  • 文章細説珠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譚國偉 出版时间:1993-09-30
    关键字: 珠江 山川风物 地方文化 历史传统

    江河與人類的生存,文化的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愈是歷史悠久的民族,與江河的關係也愈為密切。古之埃及有尼羅河,印度有恆河,巴比倫有幼發拉底河,歐洲有多瑙河,這都和文化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聯,而被歷史上稱之謂文明古國。我國也被列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當然少不了有江河作為發祥地。它就是中原地帶的黃河。無疑的它創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可是它也曾帶給了中華民族的多災多難。自大禹治水起始,先後即與黃河搏鬪、掙扎。黃河的泛濫成災,經七次改道,毀了多少...

  • 文章「忠勤集」讀後感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蕭漢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忠勤集》 书局 地方文化 瑞金县 乡情

    雩都 蕭漢瑞金楊榮昌兄,將其在台期間重要著作,精選一百餘篇三十餘萬言編爲忠勤集,于八十華誕之吉,梓印分贈親友,以爲紀念。忝列契末,猥蒙惠贈一册,于近日拜讀完畢。全書之微言大旨,白委員萬祥先生曾于序言中品評綦詳,套句李白的詩:「此處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我這裡所要說的乃是讀完此書之後,所引發我生命旅程中一段美好的回憶。民國三十六年前後,筆者任瑞金縣政府秘書,其時楊兄則主持三民主義青年團瑞金分團團務(幹事會幹事長);黨團合併之後,轉任中國國民黨瑞金縣...

  • 文章客家人與涼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客家人 凉亭 地方文化 家乡情谊

    客家人原居中原,南宋末年為避兵亂,遂輾轉遷居嶺南及贛、川、湘等地。他們多聚居於閩南、梅州、海陸豐、韶關、惠陽等山區,故爾「有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正因為居住山區,交通不便,古往今來,多少海內外熱心人士,體念鄉親跋山攀嶺之苦,建造一座座涼亭,供過客歇腳、避風、躲雨,以致這些地區涼亭特多,真是「一重山背一叢人,條條山路有涼亭」。茲就大埔較有特色的涼亭加以介紹:涼亭,也稱茶亭,有的建於山崗之中,有的築在峰巔之上,亭內設有石桌石凳,有的還有附近的居住善士備...

  • 文章蘭谿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10期  作者:樂仁 出版时间:1982-10-06
    关键字: 兰溪 方言 地方文化 文词释义

    蘭谿城裡人講的話叫做蘭谿譗、不過筆者在這裏所記的多是蘭谿外北鄕一帶的土話,因爲筆者是北鄕佬,說話硬裡硬腔,到老了都沒有改變,眞是北歲離家老未歸,鄕音未改鬢毛衰了。○吾、城區音「窩」、平聲()北鄕音「挨」、仄聲()。閩南話音「哇」、與古語通,劉秀語:「做官當做執金吾(讀哇),娶妻當娶陰麗華。」○儂、音農、指「你」。辭源:儂、對人之稱。楊維楨詞:「勸儂莫上北高峰。」你們稱「儂仂」。○渠、音其、指「他」。通俗編:吳俗指他人亦曰「渠儂」。他們稱「渠仂」。○食(吃...

  • 文章人傑地靈話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8期  作者:楊衍畦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江西 历史名贤 地方文化 人才 精神文化

    瑞金 楊衍畦江西古稱「文獻之邦」,又稱「文章節義之邦」,江西人善於寫文章,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富有盛名。據硏究江西歷史的學者統計,自唐代以來,江西一一〇〇〇餘人中進士,四十六人中狀元;自漢代以來,有五〇〇餘人上列傳,四十八人任宰輔。還產生了許多巨匠宗師,仁人志士。歷朝歷代,他們留下了大量文獻,從東漢至清代,累計各類文集達萬部,這是一筆巨大的精神文化財富。江西的古代文化,尤其是宋元明和清前期的七〇〇多年間,無論是儒道佛文史哲,是科技經濟思想方面的許多領域,都...

  • 文章南粵先賢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南粤地区 先贤馆 地方文化 人物简传

    南粵大地,人傑地靈,自古人文薈萃,群星燦爛,其中有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地先賢,也有客居南粵並作出重要貢獻的非粵籍著名人物。如何讓先賢這一顆顆閃爍的星辰繼續照耀後人,一直為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南粵先賢館的建設是幾代省市領導和大批有識之士的願望。早在一九八五年四月十八日,張漢青同志曾寫信給時任省箋常委、秘書長楊應彬、提議建設南粵先賢館。二〇〇五年作為廣州市和越秀局的一項重要文化項目,南粵先賢館選址在承載著羊城五仙美麗傳說的明代建築「五仙古觀」內。其中展館建設結合...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