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戏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家鄕的地方戏与说艺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4期  作者:柯展人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松江 地方戏 说艺 追忆

    」「伸手摸到阿姐大腿边呀!阿姐大腿滑来些,我越摸越欢喜。」又如后游庵里唱十八只抽屉的唱词是:「第一只抽屉抽一抽,瓜子花生没盘头。第二只抽屉抽一抽,云片核桃芝麻球。第三只抽屉抽一抽,桂圆荔枝圆丢丢。第四只抽屉好讲究,连环糕上印福寿。」申曲的唱腔等于随口而出的,但是要压韵,容易懂得,也很好听,所以在家鄕很普遍,在江南地区,亦一直占着地方戏的重要地位。文明戏——文明戏的型态就像现在的话剧,一台戏的演出,祗少也要十余人,但是形式上比较单调,没有唱腔,也没有乐器伴奏,所以

  • 文章再談越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8期  作者:任翔 出版时间:1994-08-10
    关键字: 越剧 红楼剧团 地方戏

    左右,已成雏型,亦已有智识分子为其编剧,并游走较富庶的鄕村以资实验;二十三、四年进军杭州,何时到上海,则因笔者未曾自睹,不敢落笔。越剧早期组班者有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李雪芬稍迟,在上海多为后起,有筱丹桂,邢竹琴等约二十余家,堪称鼎盛时期。越剧为我浙名副其实的地方戏之一,鄕亲应多予支持后倡导;片言断语,谬误在所难免,还望鄕长不吝指正。

  • 文章川劇的起源及其特色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81期  作者:D. kalvodova, Phara 原著 詹百翔譯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川剧 地方戏 高腔 雅部昆曲 胡琴腔

    川剧是中国传统地方戏之一,自十八世纪,曾经集中国传统地方戏之精华的雅部昆曲式微后,各地方戏便成为今日所称之传统(或古典)中国戏曲的代表,其在中国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日本的歌舞伎相似。它们形成了一种国家性的戏曲,具数百年的历史传统,在城市鄕鎭的各阶层仍极活跃。在欧洲,对中国各省的地方戏认识不多,汉学家一直把注意力投注在元曲、昆曲和平剧上,平剧本身也是一种地方戏,但两百年来受到宫廷的支持,而有相当不同的发展,使其在地方戏中居特殊地位,重要性超过一般地方戏,不再

  • 文章中國戲劇的發展與未來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3期  作者:陳紀瀅 出版时间:1987-01-29
    关键字: 戏剧 国剧 世界地位 地方戏 发展史

    齐氏以后,他已把国剧艺术整理成套,后人循此方向向前钻硏,国剧不愁无有改进而臻于更精进的地步。」直到今天,我仍坚决相信国剧是世界戏剧艺术中最具有特色、最足以代表中国数千年来的一种文化,也最富有启示意义的文化,也是文化中的奇葩。因我九次到美国,七次到欧洲,且每次无不欣赏欧美「大歌剧」与「舞台剧」,自信对于西洋戏剧,所知不少。二 中国戏剧的多样然而,今天所称的「国剧」,乃是凡是中国戏剧的综合名词(齐如老所创)。由於戏剧的演进,由无数种地方戏的改变,归纳成为「皮簧

  • 文章衡山周玉兰女士独力提倡地方戏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衡山同乡 周玉兰 人物倡议 地方戏

    天人育樂事業公司,係於最近創設成立,創辦人周玉蘭女士,爲湖南衡山人氏,現年五十二歲,與皖籍魯家祺先生,結褵三十年,育有子女四人,均受高等敎育,且各有專長,各自成家立業,可謂家庭幸福美滿。周女士到臺後,原在嘉義定居,於六十五年遷來臺北,定居於北投,以兒女均已成立,較多閒暇,亟欲爲社會作一事業以利大衆,同時周女士對鄕親觀念大爲重視,感於各省地方戲劇,蒸蒸日上,而湖南雖有湘劇組織,每因內部不和,以致困難重重,故在天人育樂事業公司創立開始之際,卽擬於雙十國慶,從...

  • 文章湖南地方劇——湖南花鼓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唐應濤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湖南花鼓 地方戏 地方文化介绍

    湖南地方劇,雖然共有花鼓漢戲等種類,但能流傳普遍,最能引起大衆興趣的,則以花鼓戲爲第一,究其原因,而是由於它具有下列四種特色。第一是:故事趣味化,湖南花鼓,是種獨幕劇的造型,每一齣戲,都有個獨立的主題,都有個具體的故事,這些故事,或爲民間古老流傳的史話,或爲男女戀情的素描,個個都很平實,而是社會人生的反映,透過藝街的手法,編成劇本,搬上舞臺,使人看了,感到非常親切,味趣盎然,故能引起大衆的特別喜愛。第二是:唱詞口語化,這些花鼓裏的詞句,都是用深入淺出的筆...

  • 文章的篤班蛻變爲紹興戱的來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剡溪人  出版时间:1968-07-25
    关键字: 嵊县稻米 丝茧茶叶 上海包工制 地方戏 的笃班 绍兴戏

    本来有地方戏「的笃班」,所谓「的笃」,并无字义,完内以音响为名,这种戏,有腔无调,多为七字一句,无锣鼓管弦伴奏,祇用一个双面小板鼓(较京戏所用之板鼓为小),不用硬棒鼓签,而用竹篾引剖成细直软片,顶端留一竹肉槌子,(和洋琴上所用的相像),敲起来仅是「的的笃笃」的单音,另一手是执檀板一付,作为节拍和声。演者唱一小段,敲鼓执檀板者接一尾音:「嗬呵呤哦——咾嗨——」有如弋阳戏四川戏之接腔。因其戏词,多为七言通俗俚句,所演情节又为爱情故事,极为民间所欣赏,欣赏的人既多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