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区史共返回4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鄧縣的浩劫與自治過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邓县 历代浩劫 自治过程 地区

    罕见,嗣以行恶积仇,被刺而死。㈢匪性迁善邓县西北鄕文渠集附近,有张振江者,民初为匪,至民国十八、九年间,收编为团长,任团长期间,匪性未改,仍无恶不作,其部下更借势欺压百姓,众皆敢怒而不敢言,惟张氏本性未灭,尙可为善,当时在张之辖境,有一秀才,胆识过人,认为张之左右,多逢君之恶,其罪大者,一日为拯救地方,冒死求见,陈述历上可歌可泣之英雄行事,及近小人远君子之悲惨故事,劝其勿受部下朦蔽,初试,张以半信半疑,结果,请张作一试验,即知所言之不谬,当以庙前戏楼为证

  • 文章西北歷代地方行政區劃沿革略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7、28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西北地区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淸淸帝入關以後、除奄有明之全部疆域外,復南北征戰,拓土開邊,故版圖較明尤廣,可略别爲四部:一曰本部,劃爲十八行省,即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廣西、雲南。二曰滿洲,劃爲盛京、吉林、黑龍江三特别行政區,蓋以其地爲愛新覺羅之發祥地也。三曰外藩,內外蒙古、新疆、靑海、西藏等地皆屬之。四曰屬國,朝鮮、安南、緬甸、暹羅、廓爾喀、哈薩克、布魯特、浩罕、巴達克山、阿富汗等國均屬之。光緖十年(西紀一八...

  • 文章西北歷代地方行政區劃沿革略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西北地区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唐李唐统一宇内,因山川形势之便,划全国为十道,以道统州,于是地方区划,遂有极大之变革,兹将当日区划之在今日西北境内者,列述如下:(一)关内道之全部——本道区域,东距河,西抵陇阪,南据终南,北边沙漠,即今缓远河套,陕西中部北部,南及秦岭,西抵甘肃东部之地。统州共二十有二:(1)雍州——即汉之京兆尹,隋改雍州,唐因之,领万年(即明淸之咸甯县,国民以后,并入长安县)等县十八。(2)华州——汉属京兆尹地,西魏改置华州,隋唐因之,领郑县(即今陕西华县)等县三。(3

  • 文章八年抗战湖北地区战斗史(上)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1期  作者:何定棟  出版时间:1976-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湖北地区战斗史 战争纪实

    四二三人、损毁房屋一七、七二一间。至其他物资财产,则无法计算,我所受敌机空袭之损害如此重大,而其陆军之烧杀凌辱抢夺,与海军之砲轰等损害,尙无法估计。八年来此血肉换得的是悽惨与沉痛敎训,幸赖最高统帅 蒋委员长英明领导,国人不避牺牲,坚苦奋斗,终克摧破顽强倭寇,以先烈军民之伟大牺牲流血之代价,才有救亡图存之胜利。根据「八年抗战」书中之战斗资料统计与分析,我湖北省地区之战斗,从正式之武汉会战起,自民国二十七年六月,直至三十四年胜利日止,其中大战斗有武汉会战,随枣会战

  • 文章嶧縣簡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孫鍾城  出版时间:1976-09-20
    关键字: 峄县 地区简介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一、历沿革——春秋战国时为鄫国,属鲁,楚改为兰陵邑,隋设鄫州,金改为峄州,明降为县,淸代仍之,属山东省兖州府,今称峄县。原属三等小县,后因枣庄产煤改列二等。二、地理位置——境地位处鲁南,南北向约六十公里,东西向约四十公里,南面与江苏省铜山、邳县接壤,境内除运河两岸有部份平原,其他皆为丘岭山地,人口约二十五万,胜利后行政上设六区廿四鄕鎭。在战略上为进入华北必经之途。三、交通——交通以陆路为主,津浦铁(公)路直穿本县西境,亦为吾国从江南至北京、东北主要

  • 文章简述浙东南区开发的历进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胡牧 出版时间:1991-06-10
    关键字: 浙东东南区 开发 历史 温州地区

    本文试从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全国政治大局的变动对浙东南区历开发进程的影响,作一粗略的探讨,叙述的重点放在温州地区。就浙江全省的文化地理而言,可以分为两大区域:即浙北西区——包括杭嘉湖平原,钱塘江水系,宁绍平原;浙东南区——包括灵江、瓯江、飞云江、敖江水系。浙东南区曾长期落后于浙北西区。两个区域的界线,正好与沿曹娥江口向西南经义乌,再偏西南延伸至金华、衢县、江山这一条地质深断裂带相吻合。界线以西以北准地槽;界线以东以南,为闽浙地盾的部份,两区的地理自然条件

  • 文章民國以來廣西建置沿革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王恢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地区建制 变动情况 历史沿革

    本文係「待定稿」。恢不揣力薄年邁,年來從事「廣西郡縣沿革輯略」,甚慚孤陋寡聞。希望同鄕父老,惠予資料並指敎。如上述民國以來建置沿革,有無遺誤?(注三)甲乙兩級如何訂法?又三十六年五月五十萬分之一圖,臨桂名曰福臨。南寧西北,同正東北,兩江西岸的壇落墟,有「邕西縣」,皆廢置不詳。如有「桂政紀實」,乞借閱。王恢 附啓

  • 文章陶文毅公改革兩淮鹽務考略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周維亮 出版时间:1975-07-15
    关键字: 陶澍 两淮地区 盐务改革 历史考证

    吾湘安化陶文毅公(澍)为前淸嘉(庆)道(光)年间之一代名臣。卒后一年发生鸦片战争,卒后十二年而有太平军金田起事之变。文毅未及躬役其事,故其名转不若素蒙公所奖掖之后进如林文忠(则徐)、胡文忠(林翼)、左文襄(宗棠)诸贤之孔彰。时会使然也。公少负经世志,喜读有关天下利病之书,尤邃志舆地之学。生平事功之最著者三;曰水利、曰漕运、曰盐政。政绩灿然,故能上邀特达之知;宣宗询知家世后,亲书「印心石屋」斋额及擘窠四大字以赐之,际遇之隆,旷代所尠。爰向其玄孙女希华女士

  • 文章香港地区现存之中西火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93-09-30
    关键字: 香港地区 中西火炮 历史沿革

    香港地区,自李唐间,已为交通要冲,历代皆有军队戍守。明淸期间且建寨城及砲台,置砲守卫。西人东来时,船舰多湾泊香港沿岸,准备北上粤闽等地。其后,香港英属,外商之武装舰艇泊碇香港者日多;港府亦于沿岸建置砲台,以作防御。因是,中西火砲之留存区内者,为数不少。明淸期间,政府调查香港地区之火砲,为数不少;惟自英属后,多移置国内其他要塞,遗留区内者不多。此等火砲,于砲管上皆有铭文,颇易辨认。西方火砲之流入本港,早自明末淸初期间。期末,葡人东来,欲占屯门,但为明军所败

  • 文章皖东地区水寨被围与解围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張良謀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皖东地区水寨 解围琐述 历史资料

    时间:一九三九年春二、三月间地点:皖东地区栏干集(古河附近)过程:点验敌后游击部队,被共军突袭,水寨里被围三天三夜,卒赖友军驰援解围。

共43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