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剧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推介萧长华的国剧数板「劝戒毒」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国剧数板 萧长华 孟小冬 《劝戒毒》 国剧演唱

    萧长华是民初国剧界的名丑,他不仅在戏剧表演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与影响力,但出口成章的文学才华,亦多发人深省。年初阅读新出版之大雅双月刊创刊号,刊载钮骠先生所撰「萧长华六十年前劝戒毒」一文,可以想见。深感寓义深远,在今日毒品未绝,日切泛滥之际,实有推介,藉广宣传,以收警惕之需要,特抄录以后,俾供参考:「这是三十年代中一桩往事:有一次在北京中长安街新新大戏院(现首都电影院)贴演『黄金台.搜府盘关』,由孟小冬饰演高单,金少山饰伊主,尙高霞饰田法牵,符甫亭饰乳娘

  • 文章国剧游龙戏凤之本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朱雨香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国剧 游龙戏凤 相关内容 正史记载

    国剧中游龙戏凤一剧,亦称梅龙鎭。系描述明代正德年间山西大同,梅龙鎭上居民李龙,与妹李凤(亦称凤姐),开设酒店,一夕,李龙因事外出,店务由凤姐招呼。适大明风流天子正德皇帝朱厚照(厚照十六岁践祚,正値初知人事之始,恶监刘瑾等先悦以耍弄,复为狗马鹰隼,歌舞角觝娱之,使成为一荒淫而不辨善恶正邪之昏主,以便操纵朝政。五年,瑾虽伏诛,其后又有近幸朱甯等导之微行,十二年八月,帝出关游猎,幸宣府,至大同,十月始还京师)微服至此,入店投宿。瞥见店内祇一少女,貌如天仙,任

  • 文章周仲超出資徴分宜厳嵩比較评論文啟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4期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国剧概论》 历史资料 严嵩 征文启事

    日博,渐觉为恶甚于严某者,何止万千?何不广以戯剧丑化?即以近代官场中,其奸其贪其毒其狠甚之于严者,可谓俯拾即是,惟无人言甚或无人敢言。是故我于所撰「国剧概论」一书中,特以古代历史人物,就其所为,加以比较。为免主观,并特引证龚德柏氏[2],及历代通鉴辑览以求正确,惟格于该书主题篇幅,论述未周,兹特就龚氏等所论摘述如下:①龚氏谓:「中国历史上大奸臣,除王莾外,以私怨杀朝臣最多者,以魏忠贤为第一,次为刘瑾。而宰相最奸害人最多者,以李林甫第一,次为秦桧。(卖国除外

  • 文章我对国剧的迷恋与期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京剧爱好 振兴国剧 剧团建设 京剧表演

    注:→图为笔者在一集会中清唱时的神情。)古早年代,家鄕海州有两种戏剧,一为大戏,即京戏;一为小戏,即地方戏剧。我自幼即爱大戏——国剧。但海州无戏院,仅靠迎神赛会时,在庙院的戏台演出,演来演去,就是那几出,像大回朝、轩门斩子、独木关等,演员也都是城内那几位票友。每逢开场锣鼓响起,声震全城,各街道角落,扶老携幼,自带板凳,聚集而来,抢占好的位置;我总是攀登庙院中的大鼎(即高约三公尺的大香炉)两侧突出的支臂,既不要自备板凳,又能居高临下,畅观台上表演。稍长

  • 文章中國戲劇的發展與未來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3期  作者:陳紀瀅 出版时间:1987-01-29
    关键字: 戏剧 国剧 世界地位 地方戏 发展史

    国剧在世界戏剧中有独特地位中国戏剧(国剧)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及舞蹈等等部门,且涵盖着历史、小说、神话及传说诸种类别,绝不写实而以意象表达出来。包括声音,除去京白外,各种角色无不通过艺术变化而成为音乐。因此,国剧的内容,确是集文学的大成;其表演方式,则综合艺术的全貌。戏剧学者前辈齐如山先生以「无声不歌、有动必舞」以统论国剧。这八个字确实代表了中国国剧的精义,为千古不灭的眞言。其初我还怀疑国剧在艺术上的价値,更不知其特点。这也跟齐如老一样,当年也很

  • 文章温州同鄕会的国剧硏究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5期  作者:樹泉 出版时间:1995-05-10
    关键字: 温州同乡会 国剧研究会 戏剧交流 传统艺术

    浙江同鄕会曾有国剧硏究社的组织,由麒派名票方震兄出任社长,梅派名角夏华达担任义务顾问,颇有一番盛况,其后因场地问题而暂时中止。对我而言,自幼嗜看京剧嗜听京戏,思之不免惋惜。后于十八年前由温州同鄕会国剧社创办人之一的方震兄继丁世权、李德进之后当选了该社社长。内心的喜悦,髣髴浙江同鄕会的国剧社又借此复活了的感受,而无形中浙江、温州两同鄕会的国剧社就有着联合活动,盖胡炘将军大使同是两同鄕会的理事长。原想藉浙江同鄕会旧历新年团拜召开会员大会盛大场面中取代越剧;来

  • 文章遍嚐戲裏人生——菊壇唯一女花臉王海波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林黛嫚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王海波 国剧文化 女花脸 唱戏人生

    我不喜欢国剧。」说这样坦白话的人应该不少,尤其是在国剧已成弱势文化的今天,不喜欢国剧并不特别,但如果这话是一个浸淫国剧二十年,以之为生的国剧演员所说,那么就有点特别了。「我不喜欢国剧,但是我如果知道某人不喜欢国剧,我一定想尽办法为他介绍这门艺术,让他喜欢上国剧。」台湾唯一的女花脸王海波如是说。王海波十三岁进海光剧校学戏,坐科七年,加入大鹏剧队十年,又曾在国立艺专攻读三年戏剧,近二十年的从艺生涯,与国剧的不解之缘深厚,曾获国军竞赛最佳净角奖,又得到大陆

  • 文章梅蘭芳是江蘇人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3期  作者:崇道 出版时间:1977-09-10
    关键字: 梅兰芳 “四代旦角” 小荣椿科班 国剧改良 婚姻状况

    也吹得好,是一位才艺颇为出色的名手。梅兰芳的祖母姓陈,生二子,长名雨田,小名「大琐」;次名竹芬,小名「二琐」,也就是梅兰芳的父亲,娶杨隆寿的长女,是武生杨长寿的胞妹。杨隆寿掌小荣椿班,梅家家道中落后,有杨家这一门亲戚,转入梨园行,是自然的事。说起小荣椿科班,在中国国剧史上,是很有历史,很有名的一个科班,杨隆寿掌班时,有名的弟子,多的难以计数;例如:后来富连成的班主叶春喜,后来被称为「国剧宗师」的武生杨小楼,和程长庚之孙名小生程继仙,花旦郭五十,老生朱天祥

  • 文章王重敏与他的国剧人物画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50期  出版时间:1997-12-15
    关键字: 王重敏 国剧人物画 名画家 京剧人物

    王重敏,常州人,一九二九年出生。一九五〇年畢業于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傅抱石、黃顯之等著名畫家。曾任教于魯迅美術學院、瀋陽師範學院。現爲遼寧教育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注:梅蘭芳麒麟童合演寶蓮燈二堂放子。)王重敏長期從事戲曲人物畫創作研究。曾先後在香港地區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德國、加拿大展出作品,並被各界文化人士收藏。一九八八年首次在瀋陽舉辦個人畫展,展出精品百餘件,並獲得成功。展出期間著名畫家謝稚柳、戲曲理論家馬少波爲畫展題字祝賀。...

  • 文章漫谈台湾国剧发展史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吳本公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台湾国剧发展 陆光戏剧学校 齐如山 国军文艺活动中心 皮黄

    国军陆、海、空、勤总部的四个艺术工作大队长,王大明兄和笔者,我们丰县人就占了两位,各大队都有国剧队,而是大队最主要的一环。国剧,原叫京戏,北京改名北平之后,在习惯上原称平剧,因为它的艺术形式较其他地方戏剧为典雅,能雅俗共赏,其「有声皆歌,无动不舞」之特色,一般认为可代表近百年来的中国戏剧,而称之为国剧。平剧并不是北平土生剧种,它的主要声腔,是把流行于南方江西及安徽的「二黄腔」流传到湖北后,又结合了流行于北方的「西皮腔」,综合而成的戏曲,又称「皮黄」。它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