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四书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四书假借字汇(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邵詩譚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四书 假借字汇 学术研究

    (33)又「…夭夭如也」之「夭夭」。集註:「夭夭,其色愉也」。按「夭」字本義爲屈首(大,象大人之形,兩臂兩腿張開)上端加,象屈首之形。重言爲「夭夭」則與本義無關。詩經桃夭篇「桃之夭夭」之「夭夭」。其義爲「色美」。比「夭夭」只引「色美」之義爲「色愉」。(34)又「…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之「修」。集註:「修,脯也—乾肉」。按「修」乃「修飾」之「修」。引義爲「修身」「修道」…此修乃「脩」字之假借(音假)脩,脯也。從肉,攸聲。(見說文)(35)又「…暴虎馮河,...

  • 文章鄕讯编者撰四书导读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74期  出版时间:1999-12-15
    关键字: 武进乡讯 高永祖 四书导读

    ▲編者按:今年十二月三日,剛好是南京大屠殺六十二周年。高興祖是編者的堂弟。

  • 文章記得我小時候(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鄧飛鵬 出版时间:1980-03-31
    关键字: 幼年记忆 四书六经 祖藏小说

    未娶,不应更娶;四十而未仕,不应……」一口气读至「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我觉得这样的文章,比之四书六经容易读。(虽然孟子里也有很流畅的文章)正在想看它的内容,族长忽然向我告诫。说:你现在不是读这类书的时候。我问:为什么?何老师接着为族长之言加以解释,说了许多道理。紧要处是说:水浒传是好文章,但他书中的思想用不着。因为你正如孔夫子说的「少之时,血气未定」,很容易被书中的说法引入歧途。一般人说:「水浒诲盗,红楼诲淫」;「男不看水浒,女不看西厢」。事实上,虽不

  • 文章連北連南兩經師

    来源期刊:《連聲》 第7期  作者:黃永滋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四书五经 童能灵 张鹏翼 冠豸山

    生当明季。播迁饥馑。而学不废。专用持敬寡欲之功。锐志问学。自治严整。读四书五经。自识心得。著理学入门。后四书。桑梓录。警世格言。等书。以明经老于家。

  • 文章(中原文物)武穆王宜蘭碧霞宮建廟緣起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3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4-07-03
    关键字: 诗文 先贤 四书五经 岳飞

    前清光绪廿一年(一八九五年),日人割据台湾时,宜兰地方人士,缅怀祖国,经进士杨士芳及地方士绅等,为隐藏民族精神于民间信仰中,乃创建岳武穆王庙,期为团结聚会之所。激励尽忠报国之志,待机驱逐倭寇「还我河山」。经三年余筹备于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仲秋落成,为遮蔽日人耳目,以「碧血丹心望晓霞」之义,定名「碧霞宫」。是为全台湾第一座为唤起民族精神而专祀岳王之庙宇,建庙伊始,以劝善聚会,或巡回宣讲四书五经等固有文化,倡导「忠孝节义」,以对抗日人之「皇民化」政策

  • 文章燈謎及土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庸民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灯谜 土语 时人名 四书 诗句

    一、燈謎閱近期文獻,刊張二鄕賢「不經之談的燈謎」,眞是包羅萬象,無美不臻,堪稱傑作。鄙人不揣冒昧,將十年前,參加集思謎社舊稿,抄錄若干,並請張二鄕賢,予以指正。㈠射時人名子房仲弟:張二。碌碌無能:庸民。兩枚原子彈:連震東。一封丹詔下九天:高信。蟾宮折桂客:高玉樹、高魁元。故宮博物院:羅奇、羅列。文王寶劍能繞指:周至柔、周百錬。倫理科學民主:谷正綱。王允之婿:薛岳。軒轅子孫人中龍:黃杰。民爲貴君次之:王亞權。㈡射大學句太保父母:人莫知其子之惡。經濟學:生財...

  • 文章四书假借字汇(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邵詩譚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四书 字词问题 转注之意 假借字字汇

    前言窃查四书之名,始于宋代。缘洛派大儒二程子(程颢、程颐)特重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后乃将此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以为学子所必读。嗣乃由朱子(名熹,字晦庵)集诸家之注释,再加以己意,而成四书集注(以下简称集注)历明清以至今日,学者师之!然此书成自先秦,传抄笔误者有之,遗漏者有之,重出者(衍文)有之,注释乖舛者亦有之。而昔贤多有列论者,故不再赘述。惟周代之书籍,原文厥为大篆。(大篆字数若干,虽无精确统计,但少于小篆,不敷应用,当可断言)故尔假借之字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8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6-04-20
    关键字: 秀才 四书五经 “门斗” “岁考” 明朝

    中了秀才,便是进了学,本来应该在儒学读书的。依照明初洪武二十五年所定的课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四书,是每个秀才所应精熟的;书经、诗经、礼记、易经、春秋的五经,却只要专治一经便够,所谓:「四书五经,各熟一经」是也。此外还有礼射书数四科,⑴关于礼的课程,有经史律诰礼仪等书,每个秀才皆须熟读精通;⑵关于射的课程,每逢初一月半,要演习射法,由长官引导比赛,中彩的皆有奖赏;⑶关于书的课程,即为写字,临摹名人法帖,每日习五百字;⑷关于数的课程,要精通九章算法

  • 文章宋代理學家朱熹先哲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道统 理学 产生及发展 四书与科举 白鹿洞书院

    朱熹承理学之传,始畅阐传道即传心。其中庸章句序:「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忧道学之失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自是以来圣圣相承,接夫道统之传……」最早提出道统两字,而加以系统的发挥。四书的辑合,即有道统意蕴在内。㈤、民国孙中山先生「道统说」。孙氏说:余之谋中国之革命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学说事迹者,有吾独见而创获者。民国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一九二一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桂林时曾问孙氏「先生革命之基础为何

  • 文章間齋記趣(續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明硯香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四书五经 文化传承 私塾生活 人物回忆

    拾壹:传统永远不会过时—许多通俗成语,出自四书。幼时初读四书,塾师只教到会唸会背就算功德圆满,至于章句的含义为何,则从来不加讲解;遇有同学发问时,塾师总以「长大就会懂」一语,搪塞了事,因此,我们这些小萝卜头就只好「小和尙唸经,用口不用心」了,长大以后,领悟力渐增,偶而重翻四书,果然觉得已有些一知半解,这才想起当年塾师那句五字真言,真是一针见血,灵验无比。更有趣的是,后来还发现了日常使用的一些通俗化成语,如:「心广体胖」、「久假不归」、「愚不可及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