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原料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州米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之江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艺术 生产 原料 米塑

    米塑,是一种用煮熟的米粉团作为原料,并添加颜色,制作各种人物、花果、鸟兽的民俗艺术品。它的可塑性很大,可以说,凡见到的物品,均可进行仿制。其工艺操作细致,造型生动,极受人们喜爱。据说,这种米塑艺术,是从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由北方传入的面塑演变而来。温州米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大约在清咸丰年间,以制作寿桃为主。在清代光绪年间最为盛行。当时有名艺人冯阿森,以做寿桃闻名于世,人称「寿桃森」。相传,阿森首创把舞台人物搬上寿桃。不仅艳丽多彩,而且形象

  • 文章鄂南通山紙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3期  作者:謝天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纸业 土法造纸 原料研究

    壹、土法造纸通山位于鄂南,东界阳新,南与江西修水武宁相接,西邻崇阳,北连咸宁,有太阳九宫山脉为富水之源头,境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出产以火纸为大宗,(又名羊山纸)惟数百年来墨守成法,不知改良,制纸者多子孙相继,略述其制造、与设备玆介绍于后:(一)原料:在万山丛中,蕴着许多宝贵惊人资源,除竹和松杉柏可作制纸原料及建筑材料外,其他产品茶、麻油等、鑛产有丰富之煤、芦家源、新桥等地,均用土法开产,在宝湖横埠一带,都是修竹成林,溪涧交错、形成天然产区,我们倘若跑

  • 文章梧州成為人造寶石之都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7期  作者:潘柱材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人造宝石 宝石原料 产业发展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稱,曾是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稱爲水都,爲中國千年都城,除寶石外,松脂產量亦爲中國第一。

  • 文章川菜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1期  作者:黃劉華萱 出版时间:1972-09-01
    关键字: 川菜谱 棒棒鸡 原料 做法 美食

    棒棒鸡目前台湾养鸡事业发达,肉鸡价格低廉,故吃鸡肉,比吃什么肉都便宜。且营养价値甚高,我们何不多予利用。再说吃的方法也很多,经常变换调制,百吃不厌。棒棒鸡这道菜,是吾川嘉定有名小吃佳肴,在成都来说,以东大街夜市,卖鲜羹汤的,或卖鸡丝豆花的,兼营棒棒鸡,口味最道地,其他小吃舘次之。据拙夫云:他廿七年赴渝,由水路道经嘉定,曾亲自品尝,味浓鲜美,既麻又辣,令人开胃,至今谈及,尤馋涎欲滴。来台后虽经常做来吃,惟因佐料不佳,难达尽善,但也颇富家鄕风味。原料鲜嫩鸡腿

  • 文章棬油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4期  作者:靑峯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棬油 榨油方法 肥皂原料 棬油产区

    至眼处成斜形,即所谓油路也。下更置一盛油器。榨时将油饼嵌入槽内,加置木块,用「撞」撞槽木之一端(「撞」系一圆大之木,头处套以铁箍),则油自槽中流出。盛油用篓,大小皆有,大者装三四百斤,小者装五六十斤。篓内用浸有牛血之粗纸敷贴,以免渗漏。棬油以其性质能去汚垢,故为制造肥皂之主要原料。昔日省内鄕民,常以作燃灯之用。民国初年,销售英、美各国,出口数量,年约千余担。以后各地洋咸厂成立,因之省外销量增多,而国外减少。民国十年以后,以川省洋咸厂亦次第兴起,于是省内

  • 文章棬油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7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3-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棬油 品质鉴别 榨油方法 肥皂原料

    至眼处成斜形,即所谓油路也。下更置一盛油器。榨时将油饼嵌入槽内,加置木块,用「撞」撞糟木之一端(「撞」系一圆大之木,头处套以铁箍),则油自槽中流出。盛油用篓,大小皆有,大者装三四百斤,小者装五六十斤。篓内用浸有牛血之粗纸敷贴,以免渗漏。棬油以其性质能去汚垢,故为制造肥皂之主要原料。昔日省内鄕民,常以作燃灯之用。民国初年,销售英、美各国,出口数量,年约千余担。以后各地洋咸厂成立,因之省外销量增多,而国外减少。民国十年以后,以川省洋咸厂亦次第兴起,于是省内

  • 文章一襲綢衣萬縷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陳平心 出版时间:1979-09-30
    关键字: 黑膠绸 云纱 加工工艺 原料 往事回忆

    長夏蟬聲嘎嘎,火傘高張,揮汗如雨,在這樣季節裡的衣著,最好的料子要算我們故鄕的黑膠綢和雲紗了!想起了紗(雲紗)、綢(黑膠綢),就聯想到我的母親,她夏季的衣料都是以紗、綢爲主。因爲母親很愛紗綢,所以我對紗、綢也有一份親切的感情。記得當母親去世「三七」的時候,我們在善導寺爲她打齋,我撿了一包母親生前的衣服去焚化,衣包裏面那幾套綢衫,被佛堂的管理員看到了,他就用廣州話對我說:「這些綢衣料現在再買不到了,這樣把它燒了豈不可惜?!」我聽了窘得滿面發燙,眼淚與汗水同...

  • 文章綿竹大麴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6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绵竹大麴 绵竹酒业 大麴酒原料 制酒时期 大麴运销区域

    绵竹所产大曲,双料老酒及地窖酲色(烧酒别名)等,均脍炙人口,为川省内外人士所乐道,而尤以大曲为最有名。绵竹盛产稻、麦、高梁、玉蜀黍等禾本科植物,以交通不便,无法外销,不如加工制造,使量少而値高;此为绵竹酒业发达之一大原因。据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之统计:全县大曲房共二十五户,九十五窖。在旺月时期,每窖每次出酒三百斤,淡月二百余斤,每酿一次,约三十五日。年产约二十八万斤。此外该县尚年产烧酒二百三十万斤,老酒五万余斤。大曲酒原料,每窖用高梁六石二斗五升。制法:每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