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风俗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探訪「中國古玩名村」山西介休張蘭古鎮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張恩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中国古玩名村 山西张兰古镇 历史风俗 古玩市场

    超市、饭馆。时近中午,操著各地方言的「掏宝人」在街上你来我往,因古玩招引来全世界游人把小鎭搅得好不热闹。千年古鎭家家藏宝,户户赏古。张兰小鎭素有收藏古董、经营古玩之风。一直使当地人难以忘怀的是当年张兰鎭一本流落到台湾的《金瓶梅》孤本的故事。据说,上世纪二十年代,小鎭上有本《金瓶梅》,后来从这里传到北京,然后又越过海峡,被一台北市的一位爱好者所珍藏。当地有记载,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鎭,张兰与平遥、祁县等晋商大家相邻。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竟有「小北京」之称。每到

  • 文章『銀同媽祖』祖廟——天后宮兼述媽祖渡台之考證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7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银同妈祖祖庙 天后宫 风俗起源 历史资料

    (作者:曾任同安縣文化局長、宗敎局長,個人事蹟入列「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 文章西安舊事東木頭市街上的幾户人家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历史 风土人情 东木头市 风俗

    如果您也喜歡兩盅的話,經過南大街碱市一帶,大半條街都飄來陣陣酒香,誘得您進去也來幾兩吧。早年“西鳳名酒,太白遺風”的酒簾,已不多見,幾家高大宏偉的建築,雖說不上怎麽豪華,古色古香的朱紅柱子水磨磚,要是搬到現在的電影電視上,做個現成佈景,不要說是裝扮成王府,就是金鑾寳殿,也蠻夠氣派。店門口一付擔子,腊汁肉豆腐干,涼拌蓮菜調和豆幾樣小菜,用以佐酒。天剛交冬,老漢們的臥龍袋套褲就上身,喝幾兩驅驅寒,諞諞閒傳,也是一種享受。南大街的滴水河十字,往東就是東木頭市街...

  • 文章灶王爺上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山人 出版时间:1976-01-25
    关键字: 灶王爷 乡土风俗 历史典故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在那一天,我國各地民間都有祭灶的習俗。灶王爺有的人也叫灶神、灶君、灶公或灶爺。據說,灶王爺原是天上的星宿之一,因爲在天宮犯了過錯,就被貶到人間來,專管每一個家庭的灶間。「灶間」依現在的說法,應該叫作厨房,別小看這個地方,這是一個維繫一家人生活,甚至於也可以說生命的泉源。每個人一睜開眼,就要吃飯,一天三頓,少一頓就覺得難受,而厨房就是一個供應餐飯的地方,這個地方,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而灶王爺也就是掌管這個重要的地方。由於...

  • 文章棗陽集鎭的變遷與發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集镇 社会风俗 历史变迁

    集市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农村贸易组织形式。它起源于殷、周之际。「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集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每隔一定时间(2—5天)在固定地点举行一次交易,曰「集日」,群众入市者曰「赶集」或「赶场」。枣阳自秦汉建制以来,就有集鎭市场,代代相传至今。尤其近一个世纪,集鎭变化很大,发展迅速。枣阳故老相传为七十二鎭店,但有考証者为六十八。据一九二三年版《枣阳县志》载,县内集鎭有市者五十二个,它们是:齐家集、榆树岗、刘升店、马家寨、兴隆集、枣林店、随阳店

  • 文章湯溪零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7期  作者:胡鈞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汤溪县 风俗 历史沿革

    唯彼等均甚为保守,不肯显露他们的高才硕学。浙江月刊上迄未见有提供汤溪的鄕情与风俗习惯,总觉得不是滋味,笔者自幼辍学,投笔从戎,胸无点墨、拿一枝笔、比拿一挺机鎗还重,久久不敢尝试。汤溪县成立于明成化年间,是一个三等小县,县区域原为金华、兰谿、龙游、遂昌四县之交界区,管辖鞭长莫及,治安问题严重之极,尤其县南金华、龙游、遂昌之交界,系属山区、盗匪猖蹶、商旅常遭抢刼,因此经地方所属政府机关建议,为当时朝廷采纳,决定将金、兰、龙、遂四县边缘,划地另设一县治,经

  • 文章拂拳酒席上消閒古走遺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拂拳 历史起源 酒令 宁波风俗

    稀见,其有销声匿迹之势,对现在居住在大城市青年人来说,更是少见少接触了,但是想到当时,拂拳参与者,多是热血旺盛、精力充沛,身强力壮年轻人为主,充分显示男子汉雄风独唱酒席,扬威欢宴之盛况。关于拂拳的由来,据说其历史悠久,说法有多种,而今追究底细系出于何因,其原始形态是怎样?迄今尚无肯定性答案,有待时日和充分证据才能解决。甬人口头语俗谓呼的「拂拳」,正式书面上术语称为「豁拳」,也叫猜拳、划拳、搳拳、拇战、总拳、行酒令等,是一种宴席饮酒时的助兴游艺,也是一种中国

  • 文章鹽的探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方一清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淮北盐场 盐的历史 区域风俗

    的客人,则坐在下首,离盐较远的座位上。在俄罗斯,人们用面包和盐来接待佳宾,以示尊敬和热忱,此风俗一直沿袭到现代。在匈牙利,农民每当盖起新房屋之后,总要在新屋的里里外外撤些盐末,以臻吉祥。「到某人家去作客」,英语意为「和某人一起吃盐」。若指费用(尤其是旅馆中的费用)太贵,英语表示为「用盐太多」。英语中「饶有风趣的谈话」,字面意为「饱含着食盐的交谈。」•盐的生日古老的淮北盐场,过去有一个独特的风俗民情,每年正月初六要祭祀盐婆婆,给她过生日,烧盐婆纸,祈祷盐婆婆保祐

  • 文章名人植樹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9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名人种树 传统风俗 历史故事 古树简介

    泉州有五代留从效环植的刺桐,厦门大生理有淸代厦防同知八十四(字寿征,原任同安知县)种植的大柽柳,广州有孙中山先生从美国檀香带回栽种的大酸豆树,一九八八年四月,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来到原属同安县管辖的祖籍地鸿渐村访问时,也种下了一株南洋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说明名人种树,由来已久。(注:新民鎭柑岭村清代「龙眼树」树龄己二百多年。)同安历史悠久,自西晋太康三年设县迄今已有一七〇〇多年。汉唐名人植树,已无从稽查。自宋以降,就有地方名人植树的传说或记载

  • 文章冬至大如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2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5-12-10
    关键字: 冬至 家乡风俗 传统节日 历史发展

    在我國民間中,一年到頭節日有好多,其中的冬至節是比較突出的,被視作大如年節的節日,在浙東地區筆者深有體會。冬至日,絕大多數年份是在公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偶有在二十三日),也就是中國夏(農)曆十一月中旬左右;有的年份冬至在月初(中旬前),有的年份冬至在月底(中旬後);如冬至在月初,意味着寒冬早到,不久暖春就要來臨;反之,寒冬晚來,須要防冬保暖,相對來說春天來得緩慢些。過冬至節日,在我國北方民間,舊時有宰羊、吃餃子、祭煤窖神的習俗;而在南方江南一帶,有吃餛飩、...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