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戏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江與溫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4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04-08-01
    关键字: 浙江 温州 乱弹 南戏

    南部瓯江、灵江流域,相传是越王勾践的后裔。其首领援助汉灭项羽,惠帝时受封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今温州市),俗号东瓯王。后世亦以东瓯或瓯越为温州及浙南地区的别称。南戏亦称「戏文」。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萌芽于「村坊小曲」,后吸收宋杂剧、诸宫调、唱赚、宋词等综合发展而成。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号曰『永嘉杂剧』。」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

  • 文章从「南戏」声腔到京剧板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鄭宗昌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京剧 南戏 唱腔 西皮导板

    京剧又称皮黄戏,指的是京剧的唱腔主要是由徽、汉两调西皮与二黄曲腔组成。温州古老的「南戏」流传到大江南北比后相继产生四大声腔——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其中「弋阳腔」由江西传入湖北、安徽一带而和当地地方剧种兼收并蓄融为新声,即吹腔。京剧唱腔就是吸收了吹腔、昆腔等多种声腔而形成的。它继承了昆曲「联曲体」形式而形成现在「板腔体」的曲腔格式。京剧的演唱语言,并不是纯粹的「北京话」。它是把湖广中州音韵和北京语言溶合在一起,创造出京白韵白兼用,四声韵律严整

  • 文章鄉人艷説荆釵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6期  作者:沈不沉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越剧 南戏 《荆钗记》 王十朋

    作为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之一,由温州市越剧团演出的越剧《荆钗记》在去年冬天举办的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上捧走了十八项大奖,今年九月底该团赴北京演出引起轰动,载誉归来途中南下沪杭,使久经沉寂的剧坛终于骚动起来,成为当今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新的兴奋点。连日来几家电视台竞相播放记者采访温州文化部门的领导、编剧、导演和演员的节目,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遗忘已久的温州南戏,也开始成为普遍谈论的话题。「乡人艳说荆钗事」,如今的「艳说」已不单是「乡人」,「艳说」的范围也不单

  • 文章到處逢人説永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沈不沉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昆剧 《张协状元》 南戏剧本

    四月一日在苏州举辨的全国首届昆剧艺术节上,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获得优秀展演奖,在九个展演奖中排名第四,六个演员有五个获奖,其中两个优秀表演奖。《张协状元》是这次艺术节的一个热点,成为与会专家和同行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场里场外,到处出现逢人说项的热闹场面。失落近半个世纪的永昆终于东山再起重振家声,全国昆剧的同行们也终于有机会再次领略永昆别树一帜的剧种丰采和独具的艺术魅力。《张协状元》是中国最早的南戏剧本,据明人记载,温州南戏在「宣和间已滥觞,其

  • 文章南戏之鄕好戏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7期  作者:金振華 出版时间:1995-07-10
    关键字: 浙江戏曲 南戏 戏种 发展历史

    中国戏剧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雏形,有名的楚国艺人优孟孙叔敖谏楚王的故事就是证明。到了唐代,出现了参军戏,戏剧已初具规模。但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仍比较简单。宋代,北方出现杂剧;在浙江的温州一带出现南戏,当时叫做『永嘉杂剧』。它是中国的戏剧最早的比较成熟的形式。南宋迁都杭州后,北方的杂剧亦南移到杭州。当时杭州供百戏杂剧演出的『勾栏』、『瓦肆』,遍于城内外。『楼台飞舞祥烟外,鼓笛喧呼明月中』,戏剧和各种民间艺术亦得到很快发展,古老的傩戏、目莲戏以及

  • 文章溫州人對中國戲劇的貢獻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沈不沉 出版时间:1991-12-10
    关键字: 南戏 戏剧 《赵贞女蔡二郎》 《张协状元》

    而遭到屈死为鬼魂的桂英活捉。温州人最早运用南戏的艺术手段来渲泄对新权贵的不满情绪,因此激怒了统治者,致使《赵贞女》等一批优秀剧目遭到官家的榜禁。[2]稍后出现的《张协状元》,是被收进《永乐大典》硕果仅存的三种戏文之一。该剧的「副末开场」中就有「九山书会,近日翻腾,占断东瓯盛事」等语,剧中还出现了许多宋元时期的温州方言,可以据此认定系温州人所作,属于早期的南戏作。「九山书会」是中国戏剧史上最早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的民间艺术团体。这个「九山书会」当时很活跃,不仅

  • 文章漫談河南曲子(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5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05-01
    关键字: 河南戏曲 乐器 组织

    (三)樂器曲子必需樂器配、牡丹還要綠葉扶。才能相得益彰,分外協調。曲子戲草創伊始,樂器簡陋到無可再簡。只是使用鼓板和伴奏的墜子。開場時由墜子拉十八板,演員卽上場度曲。在伴奏樂器於過門時,演員急走剪子股。過門完畢,再行度曲。演者如是演,觀者如是觀。低級趣味的東西,要其適宜各種場合之演出,原無可厚非。旗槍蟒靠戲,木蘭從軍,克敵榮歸等劇,應運而生。簡單樂器,已不足以支持場面。遂把鼓子曲的伴奏樂曲全部使用,還加上梆子戲的全部武場樂器。就戲劇場面組織來說,已算是大...

  • 文章漫談河南曲子(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6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河南戏曲 题材 曲目

    (五)題材吾豫俗曲文學,向來發達,你若能把俗曲文壇作一鳥瞰,定會使你瞪目乍舌,大吃一驚。單就曲子的劇本來源及作者想作一次探討研究實非易事。因爲一人所知有限。而劇本題材淵源無窮,僅就所知略述一二。㈠題材來源:曲子戲很少創作劇本,除少數時事報導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鼓子曲翻譯而來。就文體講多係翻譯體,其源流可分五類:⑴源於傳記——此類題材多採自經史傳記,文飾變化,在所難免,要以忠孝事跡爲選擇對象。例如:吳湘女分琴——本左傳昭公十九年、與十六年,及史記楚世家伍...

  • 文章靑年魂林覺民(河南曲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9期  作者:王立忠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林觉民 河南戏曲 人物事略

    剧中人】1林觉民2陈意映3革命志士(四人)4店家(可后赶报子,中军、家院)5张鸣岐6李准7俏美人8报子9清兵(四人)10中军11林敬齐12林帼侠13林依新14林可山15家院16赵振亚17林母18刽子手(二人)第一场 送别生:林觉民,以后简称林;旦:陈意映,以后简称陈;同上。林,蓝色长衫,黑色帽垫,黑布鞋,白袜,腰系丝縚,貌端正,颖悟俊秀,眉宇间有英豪雄迈之气。陈,女天靑帔,一般靑衣打扮,贤慧知礼戏台上是一条大路,这里是福建闽县西关,林觉民要到香港去,他

  • 文章南戏荆钗记与王十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3期  作者:鄭定國 出版时间:1988-07-27
    关键字: 南戏 荆钗记 王十朋 地缘关系 人事关系

    浙江温州一带,于宋室南渡之际颇有南戏风行,后来演变为明初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和琵琶记五大传奇。而荆钗记的男主角竟然是南宋状元出身,有烜赫事功、不朽文章的王十朋。明代荆钗记的剧本,以结构细密,故事曲折,文字朴实近俗而吸引人,其写男义女节尤动人心魄,加上剧作家用韵严格而当行,故极易流行舞台之间。五大传奇,若论其优劣,近人王国维等以为荆钗排名仅次于琵琶记、拜月亭[1],至于谈到关目方面则殊胜过其他四大传奇多矣[2]。荆钗记作者是谁?已不可考。众家猜测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