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制度沿革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數歷史腳步·談族群融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姚秀彥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早期氏族社会 制度沿革 思想文化

    禹自然成为众所拥戴的共主。无论是平静中和谐交往,或悍御天灾的共同需要,甚或不得已出以战争,但都使族群合并,内部越来越大,数目却越来越少,所以史籍记载,尧时有万国,汤时三千,而到了商周之际,武王东征时的孟律之会,不期而会的有八百诸侯,这里暂不计较商周之间的是非,而直接获得的历史讯息是,族群以各种方式融合的结果,数目越来越少,其次是族群之间,组织松散,他们可以自我选择所拥戴的共主,可见权力是自下而上的。二、制度严整,风貌各殊到了周代,才有中央规模。周本是崤函

  • 文章梁西魏周北四川疆域沿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龔煦春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郡县制度 北周 疆域 沿革

    梁制于梁益二州之外,增置诸州,以州统郡,郡县制度,为之一变,对于前代州郡,损益殊多。于时益州之外,增置东益、北益、绳、江、靑、泸、戎、楚、信、巴、巴东、万、渠、邻、黎、新、南梁、北巴、邛、嶲二十州。又于旧制二十郡外,于都安县置齐基郡,于汶山县置北部郡,于武阳县境置怀仁郡及席郡,于故犍为郡置六同郡,于临江县置临江郡,于曾口县置归化郡,于义阳县置义阳郡,于伏疆县置木门郡,于永康县置万荣郡,于始宁县置遂宁郡,于其章县置哀戎郡,于符阳县置其章郡,于宣汉县置伏虞郡

  • 文章钱的故事(「钱」古名「布」)——略述历代货币制度的变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廖寶惠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货币制度 钱币沿革 档案资料

    余年,是货币制度上之最大变迁也。综观上述钱币,自以汉之五铢,唐之开元,轻重适宜,其制最善,故其行之亦最久。其他朝代,不失之于重,则失之于轻,轻则私铸,重则盗销,足见立法与行法之难。是故通塞因乎时,升降系乎人,钱之制岂有常哉。然观其时势之变迁,制度沿革,于历朝兴废,及政治得失,庶可槪见一斑矣。(注:上:新莽平五千错刀)(注:右下:宋初太平通宝)(注:左下:淸乾隆通宝)

  • 文章云南古国与土司制度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期  作者:后希鎧  出版时间:1971-12-25
    关键字: 云南 历史沿革 土司制度 发展演变

    苗、卡瓦及摆夷等族,多居在国境内外,人数不能确定。但不管怎样说,汉族以外的各族人士,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当在五百万左右。这五百万边疆同胞的先世,曾经建立过国家。如秦汉时代的滇国与哀牢,唐宋时代的南诏与大理,就是本文要谈云南古国。说到土司制度,是元灭大理以后的产物,但与上述古国的政治关系有所相类,就是元人之设土司,也有所本。二 秦汉时代的滇国与哀牢滇国在夜郞(今贵州)之西,邛筰(今四川)之南,也就是在云南省境内。史记说:「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

  • 文章遮頂之亂與十二版納之設流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期  作者:李拂一  出版时间:1972-12-25
    关键字: 云南行政沿革 土司制度 遮顶之乱 十二版纳

    摊派;半充总分各局行政经费。又户征折工银四角,专作修筑道路桥梁及兴建各区局署之用。保留土人原有之耕者有其田之土地村有制度,不予变卖猛遮等五区田地。边民乐输,政费有着,遂停棉茶捐。设流而不改土,于是六百余年来半独立状态之车里土司十二版纳,始获正式跻于中华民国政治之平等地位,同时边民遂亦免于兵戈扰攘,水深火热之中[5]。因猛海土弁之争袭,致掀起遮顶之乱,而劳师动众,而分区设流,进而改县,是又不得不详纪顚末,以资参考也。[1] 光緖二十六年,车里与猛遮之衅

  • 文章甯海縣志今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周靜 出版时间:1979-12-06
    关键字: 宁海县志 历史沿革 概况 海防制度

    沙篓港,以旗门渡为门户,海游港,以宝奥司为门户,都总归于健跳海口,健跳所辖有五屿洋,蛇蟠洋(即旧称大湖港口码头),是众港水会集的地方,洋面濶二三十里不等,是本县之最重要地方,其东四十一里为大佛头山,下即南田为海口之要冲,又南六十里西南六十七里经临海之牛头,靑塘诸洋至海门都是外洋。囘忆我县防海制度,在明初时为了御日寇才开始完备,洪武时命汤和及方鸣谦测量计算地形大小远近,建立城池,置海门衞(领前千户、新河、桃渚、健跳四所)这些所都是防外洋,设健跳所防海口,又设

  • 文章我国科举制度概略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蕭振任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科举制度 历史沿革 考试规则 梅县书院 历史资料

    我国自汉代开始重视儒学、尊崇孔子,于经史之学颇为盛行。其中饱学之士多能为官从政,受人尊敬,形成富贵象征。于是,竞相为学,穷岁月而学,希望待机而进也。至隋朝,为防止门阀流弊,文帝改行荐举制,置秀才科,每州岁贡三人,考试高第者为「秀才」。炀帝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及第者任以官职,以学而优则仕,是为科举制度之滥觞。至唐代学术大盛,用人取士之法:一由学校选拔,名曰「生徒」;二由州县荐举,名曰「乡贡」;三由天子诏征,名曰「制举」。但由生徒进身者不多,制举也不常

  • 文章廣西忻城縣莫氏土司衙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6期  作者:巫秉章 出版时间:2012-04-10
    关键字: 忻城莫氏土司 土司制度历史沿革 世袭土官 壮族历史

    文·巫秉章提供忻城莫氏世袭土司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长达五百五十余年,为壮族史、中国史所罕见。从封建农奴改土归流成流官制度土司制度始于宋代,是唐代羁縻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封建王朝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采取「以夷治夷」、「以蛮治蛮」的政策,利用当地酋长并以其势力管辖所及的区域,分别授予官职,准其子孙相继承袭,目的在于有利封建统治者实行阶级统治。土官是封建领主,对农奴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这种封建领主经济,同奴隶制比较是历史的一个进步。它与当时

  • 文章云南土司及土官制度史话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忠 出版时间:1999-12-25
    关键字: 云南土司 土官制度 历史沿革 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史料考古

    一、历史沿革土司及土官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的一种制度。早在公元一世纪,汉武帝开拓云南地区,并设置郡、县时,就采取了「以其故俗自理」,仍令自保的方法。并曾封滇王常羌为王,赐与金印。按『明史·土司传』的说法,这是开了后世土司制度的先河。诸葛亮当年在南征之后,也曾在云南地区实行过「即其渠而用之」的方法。唐代初年,政府更进一步实施「羁縻之治」,任用一些世居民族上层人仕为都督刺史,这些人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