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制作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外馳名的潮州菜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劉百忠  出版时间:2009-04-30
    关键字: 潮州菜 烹饪 用料 制作 筵席

    中原人民相继对潮州移民和仕宦谪迂,使得中原的烹饪技术得随之亦传入潮州与当地食式渗透融会而行成现在潮州这种独特的烹饪流派。唐代以后,潮州菜得烹饪技术经过历史不断发展,至清末民国初年,已进入鼎盛时期,饮食市场在各通都名店到处林立名师辈出,名菜分呈,通过商务往来,博来海内外各地名食的精华,使潮州菜类更加丰富多彩。为了使大家能了解潮州菜得制作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作者谨参考潮菜烹饪名师罗本生先生的烹饪经验分别介绍于后,分飨读者。潮菜的烹饪法主要有:炆、炖、煎、炸、焗、灼

  • 文章家谱制作方法简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7期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家谱 构成 制作方法 范例说明

    家谱制作方法甲案我国家谱的制作,乍看起来觉得很是麻烦;但撇开它古今不同的一些杂说异词和繁文缛节不谈,来探求它的实质,实在是很容易作的。家谱的构成,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三大项:一、源流;二、世系表;三、传略。其中以「世系表」最为重要。其他两项,视资料的有无多少,大都可繁可减可略。分别说明并擧例如下:壹、源流(说明):源流是记述姓氏的起源,和族人的迁徙与发展。前者一般是由姓氏书中査考得来。最常见且为人所称道的有「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图书集成氏族典

  • 文章梧州之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期  作者:鄧以彭 出版时间:1980-07-30
    关键字: 家乡美食 制作方法 故乡回忆

    食在廣州,人所共說,其實梧州之食,並不亞於廣州。祇因梧州是一轉運商埠,匆來急去,停驂時間不多;且因梧州地近廣州,生意中人又多屬粵籍,成了廣州的尾閭,故人多以食在廣州作讚美,而忽視了梧州。談梧州之食,自以價廉物美,合於大衆化的是談;同時爲了易于計算,其時代背景則以行使白銀末期的民國廿二、三、四年爲準。蓋較後的戰時或戰後,幣値波動甚大,不易作比較。梧州特產食物可口而有名的,首推霉豆腐。此物是用磨完豆腐所剩下的渣滓做成。其價値之賤,製法之簡單,不臆而明。當初發...

  • 文章薺菜小蒜過寒菜糊子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朐陽客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家乡蔬菜 特有美食 制作方法

    同鄕們可能會問這個朐陽客是個什麼東西,專門把我們的破盤子爛罐子抖出來!不能寫點像樣的東西,我得先向同鄕們致意,這是鄕兄又窓兄屢次在電話裡吹鬍子瞪眼睛給擠出來的,唉呀!我的天,㿜芝蔴嗎。先說薺菜吧,吾鄕女孩們有一種遊戲「頑(音「瓦」)彈子」是用五顆約鶉蛋二分之一的石頭子,擺在地上用右手(也許會有左撇子),分單雙交叉從地上抓起來,再抛高,一面這樣做,一面還要唱歌詞,唱錯了抓錯了,都算輸。內中有說到二的歌詞:「二月二挑薺菜,薺菜包餅筋拽拽」(讀去聲),由這首歌...

  • 文章家鄕四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羽潔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故乡园林 特产美食 制作方法

    一、環園海州城裏有句俗語:「楊家花園謝家樓,沈二老獨佔大山頭。」這楊家花園旣無板橋林家花園之雄偉氣派,更乏士林雙溪公園之精緻雕鑿,祇是在海州城圈中少有名氣而已,在半個世紀前社會閉塞,能有點花花草草一泉一石之所,供人怡情遊樂爲願已足。它本名「環園」爲先叔曾祖海峰公,遊宦德州時,整理東門外附郭之田數十畝,闢爲園林,順地勢,依山麓,略呈圓形,預留致仕後以娛晚景,作悠遊之樂,惜解組歸來,旋逢鼎革,客居靑島,不久卽歸道山,創建未竟,祇具雛型,園雖狹隘幸有錦屛倚偎,...

  • 文章桂北的兩棲珍饈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期  作者:星河  出版时间:1978-09-20
    关键字: 故乡美食 石蛙 娃娃鱼 制作方法

    很久以前,曾經在報上看過一段新聞,說是有人帶囘一對非洲巨蛙,準備在臺灣繁殖。圖片上那只巨蛙長有尺餘,像貌猙獰,的確是龐然巨物。日前曾偕友人參觀某牛蛙養殖場,那些肥壯的巨型美國牛蛙,也令人看了頗爲食指大動。看了這些巨蛙,使我想起卅年前旅居桂北的一段囘憶,那一帶的石蛙,比美國牛蛙不但體型更大,而且雙腿要比牛蛙强健得多。桂北多山,山多田少。從廣西的首府桂林西行,有一條小徑進入古化(百壽縣)、古宜(三江縣)而至貴州。攀上鄰縣永福的金竹㘭苦馬嶺,以北全是無盡的高山...

  • 文章罗盘制作史的考证中国磁性指南器的演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4期  作者:呂作昕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罗盘 磁性指南器 制作历史

    指南针或罗盘,是我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制作历史,历来的几种说法如下:㈠其前身是方向盘上放一磁石琢成的小勺。东汉王充《论衡》所说「司南之杓」,就是这东西。㈡《鬼谷子》和《韩非子》所载的「司南」,就是《论衡》的「司南之杓」,这是中国关于磁性指南器的最早记录。㈢宋初有「指南鱼」,是以钢皮制成鱼状而微凹,磁化后浮于水。继之发明以磁针串一段灯芯草浮于水面的「指南浮针」,这就成为「四大发明」之一。㈣「浮针」与方向盘结合的罗盘始见于南宋。更先进的以尖轴

  • 文章殷商青铜器制作考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7期  作者:馮志清 出版时间:1973-07-20
    关键字: 殷商青铜器 块范铸造 制作方法 史语所

    具有光辉历史和艺术价値的殷商靑铜器,有关它的制作方法,已经失传达三千两百多年,最近在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考古组的努力探究下,终于得到了答案。虽然中国古代的靑铜器,一向受到世人的重视,并被公认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但是过去一般人对它的兴趣,多半集中于靑铜器的形制、装饰、铭文等方面,却少有人能从工艺制品的角度,来加以硏讨。揭开制作方法之谜现在由于中硏院史语所考古组对殷商靑铜器制作法的发现,学术界人士都表示:将使世人对中国古代金属铸造技术

  • 文章苜蓿古壘家鄉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吳文蔚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苜蓿 苜蓿古垒 家乡饮食 制作方法

    苜蓿出自西域,係張騫出使西域移植而來我國。北方各省,多植苜蓿以爲牧草,係備天雨或農忙時無暇割取野生牧草之需用,其嫩莖初生出來,可作菜食,且味甚美。用苜蓿作古壘,其味出衆,比他種菜作古壘,尤鮮美而適口,以是故鄕山西,在五六月青黃不接時期,多採苜蓿作古壘,一可作菜,二可當飯,味美適口,百食不厭,誠食物中一種珍貴而又通俗家常之食品也。抗戰時,許多北方人到了四川貴州,見土人常採豌豆巓作菜食,乍看之下,甚覺稀奇,以爲食碗豆巓,如同野人,怎好取食?以後住得久了,入境...

  • 文章豆花豆腐及其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9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6-09-01
    关键字: 豆腐 豆花 制作方法 地方美食 乡俗

    的,吃之无味,豆窖水苦而紧,猪且不食矣。豆花舀入垫布之扁形木箱,经过压缩,便成为豆腐,豆腐之老嫩,视豆花之老嫩为度。豆腐作菜肴,无论城市鄕村,吃法甚多,花样亦繁,不待赘言。其有特殊者,寺庙和尙,与吃素之人,所吃豆腐,多数经过油炸,以豆腐制作整桌酒筵。此种豆腐,为易于作菜,须加生姜,炸油时豆腐块或片涨起厚厚的,软硬随油锅火候而得之。吃豆花亦尙有花样在。甜浆豆花,是用滤过之豆浆加入豆花中,又称浑浆豆花。花生浆豆花是用花生磨成浆煮开之后,渗入豆花中,其味至香醇。豆浆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