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学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佛学解读 全球化进程中的佛学理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3、4期  作者:殷紅堅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佛学解读 佛学理念 发展历程

    可槪括佛学,他说:佛学是研究「死」的学问。佛教要人厌恶人生,是最脆弱、最怯懦的人生思想,而且大说讴话,害人骗人,对社会危害极大。不过,在无情地批判之后,他也承认:「佛教确实也接触到某些眞理」。至于一个思想、观念开放的现代人应如何来解读佛教经典呢?下面谨就《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从宏观角度,提出几点粗浅看法:——清净志愿:一部洋洋数万言的《无量寿经》,核心理念也就两个字—清净。相对于污染、恶浊而言,清净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人们都知道,烧香拜佛

  • 文章近代浙江的佛敎院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6期  作者:陳榮富 出版时间:1999-06-10
    关键字: 佛教 浙江佛学院 武林佛学院 七塔寺报恩佛学院

    清未以后,由于朝廷腐败无能,帚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当时的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为了回答时代提出的这一中心问题,纷纷寻找思想武器,其中不少人就找到了佛学。梁启超在他的《清代学术槪论》一书中指出:「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均曾把佛学思想作为变法的理论武器,用中国佛学中的「自尊」、「无畏」、「无我」思想激励人们冲击一切封建网罗。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的《五无论》和《建立宗教论》等

  • 文章絕代才華絕世姿 一生身世一篇詩 一代詩人李叔同與溫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蘇虹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李叔同 弘一法师 律学 佛学 晚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出。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文章慶祝玄奘大師的意義專刋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悟明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佛学 学者观点 人物贡献

    国家元首——唐太宗的欢迎,其热烈和盛大,同样的也是空前,就在今天看来,不但是空前,由一千三百八十余年来,还没有第二人出现,如是受人赞叹崇敬,也可以说算是绝后了。可是像这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中国的正史上,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亦未受到国人民族普遍的敬仰。迄到近代,自由学术的风气膨胀,才稍为受到学术界人士的注意和尊崇。也因此才有许多硏究玄奘大师的文字出现。衲在佛学院初读八识规矩颂,即崇敬玄奘大师。又读了西游记及大唐西游记,更增加了衲对大师以五体投地的尊敬。在中华民国

  • 文章大師風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鹿宏勛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讲经 佛学 人物回忆

    玄奘大師於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六二九年)八月初一日隻身由長安出發,誓志西行取經,那時他才廿六歲,發願若不到天竺,寧可死在路上,決不東歸一步,終於冒險西行五萬多里到達印度。一生之中,自國內修學,西遊求法,主持譯經,經他領導譯成的佛門經典計有七十五部,總共一千三十五卷,開法相唯識思想的先河,是我國歷史宗敎中的偉大聖哲。誦經驅虎根據後世「獨異志」一書中所載唐僧取經事有稱:「沙門玄奘,唐初往西域取經,行至罽賓國(Kapisa),道險,虎豹不可過,奘不知所爲,鎖門而坐至...

  • 文章歐陽漸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3期  作者:吳宗慈 出版时间:1986-01-03
    关键字: 欧阳渐 佛学研究 东渡日本 唯识学 佛学教育

    杨仁山居士阐弘佛法,勤其响佛,始知有究竟学。年三十四,以优贡赴朝考,南旋,谒仁山于江寗,得其开示,信念益坚,归即创办正志学堂,主以陆王之学治心,以科学技艺应世,斟酌科目,体用兼备,年三十六,生母汪病逝,渐在广昌县敎谕任,遄归,仅得一诀,哀痛逾恒,即于母逝日,断肉食绝色欲,杜仕进,归心佛法,以求究竟解脱,期年赴寗,从仁山问学,又赴日本,访佛学遗籍,返谋久学之资,曾一度任两广优级师范讲席,病湿罢归,乃挈家居九峯山,营农业,又大病,濒危,乃决舍身为法,时年已四十

  • 文章永嘉禪師不屬於禪宗的五大宗派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5期  作者:徐晉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永嘉禅师 六祖慧能 佛学 禅宗

    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温州学」的最精要部分。永嘉禅师(六六五—七一三),浙江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俗姓戴,字明道,四岁时在温州西山龙兴寺出家,少年即习佛学经典,曾师从天台宗七祖全真大师研习天台教观。一天,六祖大师的弟子玄策法师来访,倾谈之间,发现禅师所言暗合禅宗教义,便问禅师就学于谁。禅师回答说是因看《维摩经》而「悟佛心宗」。法师就对他说:「威音王(第一位佛)以前即得,威音王以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意思是说你自学成才,得有一个权威人士证明,并说

  • 文章玄奘三藏對中國文化之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玄奘 中国文化 人物贡献 佛学

    舍,毘昙,时有讲授。奘师执卷服膺,竟忘寝废食,不数年间,对佛学便有了很深的基础。然为更求进步,便与其兄往各方参访善知识,先至长安,十八岁时,经子午谷入蜀,居成都,又学习了四五年,对摄论,毘昙,俱舍,湼槃,都有更进一步硏究。武德五年(六二二),时年二十一岁,即于成都受戒。坐夏学律,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旅至荆州宣讲毘昙,复至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弱冠方过,足迹已遍全国。复至长安,从僧辩法常诸大德游,硏诗经论,彼等知其根机很大,便叹惜道,「汝可谓释门千里驹

  • 文章六祖壇經所啟示的自我教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3期  作者:彭震球  出版时间:2001-07-31
    关键字: 六祖坛经 惠能 自性 佛学 禅宗思想

    编者:作者彭震球教授,广东省海丰县人,民国三年出生,八十八年逝世。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随即留校任助教,并追随教授崔载阳博士从事研究工作。抗战期间,接受李汉魂将军指派,担任私立力行中学校长(该校隶属广东儿童教养院,学生享受公费),民国三十五年来台,先后应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之聘,担任教授,及侨务委员会华侨教育函授学校兼任校长。著有「回家」、「屋顶上流云」、「课余随感录」、「创造性教学之实践」、「创造性教法」、「佛学人性论」等。本文转载自「佛学人性论」,在此

  • 文章「大藏經」的出版專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陳紅旭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大藏经》 新文丰出版社 高本钊 《敦煌宝藏》 佛学出版

    本文係中央日報記者陳紅旭所撰刊於該報八十一年十月十四日版,今予轉載以饗諸鄉親——編者按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