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五华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梅州山河秀 五华恩情深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劉耀華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五华精神 五华特产 五华名人 故土风貌

    菜刀:五华沙田出产的锅鼎,不易生锈,重量轻、色泽好、造型美,素来为家庭主妇所青睐,誉满四方。五华琴江牌菜刀,前身是「永利」菜刀,相信台湾都买得到,当年销往华南各地,现今市场遍布全国。晚近于全广东十三家菜刀厂牌竞赛中,荣获第一,可说小兵立大功。(六)农产佳品:1.柿花:也称柿干、柿饼,产于我县大田,因有肥沃的土壤,良好的品种,种出来的柿果肉厚、质软、味甜、果大,加上独到的制程功夫,让大田柿花远近驰名。2.红曲:又称曲米,是做酒的材料,产在我县莲塘坑,具有「光鲜

  • 文章五華天柱山傳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09-04-30
    关键字: 五华 天柱山 溯源

    注:天柱山上唯一的小石宫—喜雨宫)童年时常随祖父伴同地理师悠游于青山绿水间,由我背负茶壶以利止渴,不但尽情欣赏明媚风光,也饱闻长辈研讨来龙结穴的堪舆知识,当然天柱山上也留下了无数我们走过的足迹。那时所喝的茶就是天柱山出产的茶叶所泡的,玉液琼浆味道甘醇,泡过的茶叶还可当作煮糟汤的配料,可见其珍贵程度的一斑。天柱山四周土地肥沃,林茂产丰,除有名的天柱山茗茶外,还有桃驳李、果合柿、小栗子和响水梨,四季飘香。天柱山坐落于五华(原名长乐)县的东南隅,山之东北为棉

  • 文章台北市五华同鄕会筹建五华墓园捐款纪念办法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卄一周年紀念特刋》 特刊  出版时间:1976-09-19
    关键字: 台北市五华同乡会 五华墓园 捐款纪念办法

    一、本會籌建墓園(義山),以供旅台及海外同鄕之需,特訂本辦法。二、墓園地點:選購台北市或台北縣近郊交通便利之山坡地爲目標。三、墓園建築:除墓地外擬建祭堂、靈堂管理員宿舍,及建牌樓一座。四、墓地大小:分二坪、四坪、六坪、八坪、十坪五種,承購墓地,酌收收費用,以充墓地管理及春秋兩祭費用。如孤苦無依;無力籌措購地費用者,得免收購地費,收費若干另定之。五、購地價款:以募捐方法籌措之。六、募捐範圍:分向海內外同鄕勸募之。七、凡捐款新台幣壹百萬元以上者,以堂名命其芳...

  • 文章略谈客家精神和五华民性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8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客家精神 五华民性 客家历史 五华民系 客家文化

    (編者按:為了讓生活在台灣的五華人更深刻了解自己的歷史背景和客家人的奮鬥歷程,特轉載本文,以激勵後代子孫奮發鬥志。)

  • 文章五华三大奇蹟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2期  作者:張民權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五华 名胜古迹 乡野趣闻 民俗习惯

    五华原名长乐,位于岭东山区,自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一〇七一年)建县迄今(一九八七年)不过九百一十六年历史,地处偏僻,鲜有名胜古蹟可言,惟有几所庙宇,为其他各地所罕见,値得一述:㈠城隍庙古榕树:城隍俗传为阴间县令,每县都有,五华亦不例外,五华城隍庙,位于西门城内,和东门的县政府东西并峙,遥遥相对。西门外是古来行刑场地,一如故都北平之东市、或台北的马场町,因此「出西门」一语是意味着被砍头遭枪毙一类极不吉利的代名词,人多忌讳不言。这些都不足为奇,五华城隍庙之奇

  • 文章五华石匠之乡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7期  作者:李洪倫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五华 石匠之乡 技艺传承 历史故事

    起,就有用石建桥和打房屋基础。清代五华的石宫、石庙、石室、牌坊等,风格独特,石碑、石刻笔划清晰,石狮石像活灵活现……」五华无处不有石,其中尤以横陂叶湖最为著名。此地有大大小小的石山11座,面积2平方公里多,石质坚韧、干燥,是制作门、窗、柱、础、磨和石雕的上料。叶湖采石至今已历300多年,旧时常有几百名匠人在此地制作各种石料,产品经琴江运销兴梅、潮汕或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叶湖村一百多户人家,几乎家家以打石为主业。进入村中,随时可听见叮叮当当的打石声

  • 文章呼籲家鄕應建大學之心聲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锺治華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发展教育 创办大学 五华建设

    台北市五华同乡会今年会议决定,建立民国三十八年后来台乡亲无眷单身资料及补助青年学生返乡机票费用等事项,都是团结乡亲照顾乡亲的一种办法!笔者回忆过去,因时代悲剧的发生,造成多少乡亲被抓来当新兵,过著悲惨的日子,至无法翻身!深感五华教育不足!如非自己及时发现自己学识不够,即予改正,努力读书,可能亦要列入无眷单身之处境了!所谓:「含泪播种的,必含笑收获,受过苦难的淬炼,才能品味美的甘甜」吗!五华之所以贫穷,完全在教育落后,现在如此,古时亦如此!你还记得吗?家乡

  • 文章五华公路沧桑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3期  作者:賴始華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五华交通 历史发展 泥土公路 状况改善 高速公路

    回首望家山烟雨濛濛 凝眸前程路繁华似锦家乡五华县,三十年代时,拥有三条泥土公路,即由兴宁经五华至老隆的兴隆路,华城到河口的华河路,以及由水寨经安流至紫金城的公路,此路可通至河源横坜到惠州,抗战时某一暑假我曾徒步走过。此段路为防日军攻击,横坜至紫金要地挖坑洞。此三条路所有桥梁都是木材架设,遭洪水冲毁时,溪水浅就架设便桥,或涉水通过,视当时情况而异。此时对外交通,好在有五华河平底木船可以通往潮汕。雨后水深可有小轮船来往,水少时由纤夫牵船,吆喝声传远近。汽车

  • 文章李晉謙詩文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五华水寨镇 绝句 故土风貌 律诗

    今日五华水寨五绝(一)琴潭成一脉,河面有商机;船上吃鱼翅,摇舟歌唱归。五绝(二)桥建琴潭岸,万民不再愁;遨游鄕下镇,处处见高楼。七绝(一)蜃楼河市河光彩,去日街头失落空;兴建河桥开四岸,镇人受益万年丰。七绝(二)建立长桥面面通,行行生意自兴隆;远方商贾来相会,夜市华灯照暮空。南投卢山夜宿七律(一)前人浮云白日罩山岭,路转峯回起伏连;入夜灯明楼阁里,更深月照玉牀前。丛林树木参天际,山涧清流注海渊;;日月潭行七律(二)前人緜亘云峯绕日月,潭光荡漾扁舟追;深山

  • 文章五华赈灾诗四首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4期  作者:李吐麟  出版时间:1990-02-04
    关键字: 五华赈灾 散文诗联 艺文选粹

    (編者按:李吐麟先生,梅縣隆文鄉人,歷任廣東省財政廳長、惠州督辦、梅縣及五華縣長,有政聲。晚年鄉居,曾築松杭公路,對書法及堪輿学,均有極深之造詣。)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