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法研究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羲之字的傳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原景輝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王羲之 书法研究 往事回忆

    翻閱中央日報八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長河歐陽勉先生大作「王羲之寫的鵝字能撲犬」一文,引起我有關羲之先生寫字更神奇故事的回憶。六十五年前我在開封私立中州初級中學就讀,我班國文老師程頤唐先生(河南汜水縣人,遜清秀才,優級師範畢業)擅寫鄭文公碑講授古文、蘭亭序一文,未講本文之先,卻講了王羲之寫字的兩項傳奇,聽得津津有味,時隔半個多世紀,而記憶猶新,特將它寫在下面,以補充歐陽之文,並以紀念學問道德高尚的程老。㈠王字可以頂門據說王羲之愛女出嫁,固他官箴清廉,没有很多金...

  • 文章关于颜鲁公人品与书法及学颜硏究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朱玖瑩 出版时间:1985-01-15
    关键字: 颜真卿 书法 人品 颜体书法研究 评论

    中国文学在传统上对于「诗」与「书」有相同的看法:「诗」为心声,「书」为心画,意谓两者皆自心坎中流出,掩饰不得,诵其诗,观其书,即可判断其人之为君子为小人也。本文为纪念颜鲁公逝世千二百周年而作,鲁公忠肝义胆,照耀千秋。银钩铁画,亦垂范千秋。玆从历史到现在,特标擧心画作一粗浅的分析。鲁公书法,见重于世,以赵宋一代为盛,以其时书法名家辈出,手与心通也,爰就众所习知,略擧于左:一、欧阳公集古录云:鲁公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刚劲独立,不袭陈迹,挺拔奇伟,似其为人。二

  • 文章政壇畸人藝苑奇葩王鐸先生(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5期  作者:李九林 出版时间:1987-05-30
    关键字: 王铎 人物传记 艺术成就 书法研究

    中心屈伏矣。」「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穉,易学故也。乌乎!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五 奇葩、畸士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或科学家之所以成功,除其必须具备的专业条件外,总须有一种极为强靱的「执著」精神。有此精神,他为达成目标,可以不顾一切,何仅废寝忘食!在追求过程中,他像迷了心窍,如痴如醉;他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冲过荆棘,再越障碍,跌倒后爬起,再前进。一直到达崇岭顶峯,依然满具钻向天外的野心。这种目标、这种努力,是终身

  • 文章曾國藩的學術與事業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王恢  出版时间:1977-01-15
    关键字: 曾国藩 书法造诣 理学研究 道德学问 维持名教

    」钱基博谓「以雄直之气,宏通之识,发为文章,冠绝古今。流风所被,桐城而后,罕有抗颜行者!」国藩自称「为政十四门,为学十五书,钞文一百首,钞诗十八家。」他对诗之一道,亦具卓识。认为诗道太广,嗜好趋向,各视其性之所近。必穷尽天下之佳肴,辨尝而后供一馔;必强天下之舌,尽效吾之所嗜,则惧蹈庄子不解不灵之讥。陈衍论清代以高位主持诗敎者,在道光咸丰,则为国藩与邢文端,谓「湘鄕出,而诗学皆宗涪翁。」亦足见在文学史上之地位矣。其书法造境亦深,尝以阳刚阴柔论作字之法,而以乾道言

  • 文章千年蒼苔有人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來俊華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碑刻 云台山 撰文 书法 文物研究

    一幅驰誉于世的宋代碑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的云台上,凿刻在天然石崖上的字迹,随处都有。人们在浏览云台山风光的同时,作些观摩考据或临写,硏究书体,揣摩玩味,能使你流连忘返,陶醉在艺术享受之中,更充实了游览项目的内容。连云港市风景区唐、宋、明、清的碑刻有不少,但撰文、书法、镌刻皆出名手,堪称「三绝」的,自然要推宋代祖无择撰文、苏唐卿写篆、王君章镌刻的郁林观三言诗刻为首。这碑刻于北宋庆历甲申之年(公元一〇四四年)距今已有九百五十四年。直到现在,还很好地保

  • 文章老驥伏櫪 躬承盛擧——旅台鄕友於世達熱心修譜記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4期  作者:賀守邦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姓氏文化 修撰宗谱 中国语文 教学研究 怀乡书法展览 传统文化

    义不容辞、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于世达先生原籍常州武进礼嘉五嘉桥(于家桥)。母亲姓于,因为是独女,在家招赘,所以先生兄弟均从母姓。入赘的父亲姓张,坂上北张五房村人,离村不远的殷薛有张氏祠堂。在张氏家谱上,于世达先生为四十世裔孙,名沄。于世达先生一九四八年赴台谋生。长期从事中国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成绩卓著,屡获嘉奖。于先生从小就喜爱阅读和书法。十四岁就以大楷书写大幅《朱子家训》。几十年来,手不释卷,笔耕不止。尤偏爱行书。一九九〇年四月二度返鄕时,曾在常州成功举办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