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土文艺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的皮影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1期  作者:發武 出版时间:1972-11-25
    关键字: 皮影戏 乡土文艺 往事回忆

    皮燈影在河南叫做「皮影子戯」,是用浸過桐油的牛皮剪成「人」的模型,經妙手巧匠雕刻成許許多多不同的臉譜,塗以油彩,充作戯劇中的人物。奸臣的面部輪廓是尖嘴縮腦;忠良五官端正;武將生像威猛;走卒其貌平平,這些「人物」的四肢頭部,都用小竹棍牽着操縱。皮燈影通常是晚上演出,白天也能在室內表演,只要幾條長櫈和幾扇門板搭個戯台,然後張起那捲幾尺見方白色的透明油布,把它縛在戯台兩端兩個長型的戯箱上,在「銀幕」後利用燈光把皮人的影子投射在白幕上,皮人的動作,輔以戯台內眞人...

  • 文章寧波鄕下的「的篤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4期  作者:葉蓬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的笃班 绍兴戏 演出 乡土文艺

    阿拉寧波鄕下頭,所謂的「的篤班」,亦就是一般所說的紹興戲,又稱女子越劇,鄕下種田人直呼「小娘比班」,因爲,不論男女角色,全班淸一色是小姑娘,寧波人稱女孩叫「小娘比」,倒是名符其實的稱呼,如今,聽起來似嫌粗魯一點。在當初,的篤班在鄕下演出,普受一般鄕親們歡迎,因爲,當時,旣無電影,連收音機亦視同珍品,種田人於工餘之暇,除哼上幾句紹興戲,寧波灘簧、挖花一類曲調外,什麽娛樂亦没有,一旦聽說離村在十華里以內,要做戲文,一到黃昏下工,提早吃飯,會同三親四友,遂卽上...

  • 文章昆明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昆明颂》 故乡风景 乡土文艺

    生長在西南的高原,生活在美麗的湖邊,我們自由又幸福,我們快樂而歌唱,綠了柳林,紅了桃源,那萬紫千紅的林蔭深處,是我們學習的摇籃,醉了東風,怒了波濤,那驚濤駭浪的昆明湖畔是我們生活的樂園。祖國在呼喚,**在呼唤,昆明湖的兒女快快起來,昆明湖的兒女快快起來,快走上**的前線,快走上偉大的時代。生長在**的今天,生長在偉大的時代,我們自由又幸福,我們快樂而歌唱。

  • 文章打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2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2-12-25
    关键字: 乡土文艺 打歌起源 歌词说明

    一、起源相傳三國(後漢)蜀相諸葛武侯征南,率軍進抵雲南永昌府,保山縣境內之諸葛營(後人據史傳所命村名),據以屯守督師,繼又率領少數部隊進抵卡瓦山區示隣之耿鎭邊境,某夜,蠻夷之酋率徒衆偷襲,蜀相以敵衆我寡,難以相抵,遂命軍民於各山寨堆集木柴燃燒,沿寨排列戒備,軍民同歌同舞,鼓樂喧天,虛張聲勢,寅夜達旦,夷敵懼不敢犯,俟後援部隊及時到達,得解危局。從此相習沿傳而演變爲現今滇西鎭康,耿馬、順寧、雙江、滄源、瀾滄等縣,婚、喪喜慶及年節慶典之期,晚間宴罷,男女老少...

  • 文章畫輯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王成喜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洧川文化 回忆往事 乡土文艺 热爱书画艺术 画册序言

    我一九四〇年出生在河南省洧川縣(今尉氏縣洧川鎭)城內一個農民家庭。洧川的古老和它那優秀的文化傳統,是每一個洧川人引以爲自豪的。據舊志載:「洧川乃古黃帝之墟。」那清清的雙洎河水,那肥沃的壤土地,古往今來,孕育著世代勤勞、樸實、智慧的父老鄕親們,也孕育出獨具特色的洧川文化。其中最使我眷戀的是人們的奮鬥精神、民風的淳厚忠誠,對於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崇尙。洧川人每逢過年過節,喜慶大事,家家戶戶都喜歡在堂屋中央掛上《松齡鶴壽》、《威震》、《梅蘭竹菊》……,在字畫的前...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