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文字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先賢吳稚暉妙語記(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1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6-07-20
    关键字: 吴稚晖 甲骨文 中国文字 箭射矮倭

    ㈧矮子射箭吴稚老说:中国文字,自古从穴居时代结绳为记起,经无数年代之后进化到刻记形状于甲骨之上,是谓先始有文字之甲骨文;以后再经千年之进化,至宋代之宋体而大定。加上宋代造纸之后,又发明了木刻,是世界纸张与印刷之始祖,将中国文化加速推广。回顾世界各国之文字只用于记事传达,而中国文字,除记事传达之外,还包含了艺术,日本学习了若干,高丽少许。越南给法国人以法文拼音代替而消灭了中文;其他民族之文字无法比美。但在百美十全之中,我亦发现有少小错误,举例来说,矮子

  • 文章邓著中国文字结构选解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8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中国文字结构选解》 著作内容 六书

    易系辞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出,而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形象以具,是为中国文字之起源。其后仓颉造字,由图象演变发展而成文字。文字形成之原则为「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汉书艺文志作为:一象形,二象事,三象意,四象声,五转注,六假借,所谓「四象二用」是也。「四象二用」:象形、象事与象意、象声之要点

  • 文章吳稚老的篆書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1期  作者:莊練  出版时间:1982-12-15
    关键字: 吴稚晖 篆书 中国文字 润例刊 通货膨胀

    已逝世的党国元老中,擅长书法的名家不少。如谭畏公延闿,张静江人杰,于右老等,名气都很响亮,吴稚老虽亦擅长行、楷,但其篆书更为有名,这是谭、张、于等诸老所不能及的。王炬先生撰吴稚晖先生行谊拾零,曾说:「吴老先生的书法雄秀,眞草篆隶,世有定评。」考古学家兼甲骨文书法大家董作宾先生生前,对吴稚老的篆书特致推崇之意,照董先生的看法,稚老对篆书一道,下过眞功夫。这是因为稚老对许愼的「说文解字」一书极有硏究,深谙中国文字的源流演变及其递嬗过程,以这种功夫来写篆字

  • 文章王校長宏光先生百齡誕辰抒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88-04-30
    关键字: 王宏光 中国文字 文字学 复音词

    悟及语词之用,千变万化,而其中有一定之法则,其后读太炎先生国故论衡一字重音说,益证其信解之不谬,一字重音说者,即连绵字也!为说明其上下二音之关系,故名为复音,口说者曰复音语,笔之于书,即名复音词,章先生之说云,凡一物二字为名,或则双声,或则叠韵,说文皆连属书之,然古有但制一字,不制他字者,堪踔而行者,此即所谓复音可单称,可单称即可互用也,由此可知中国字为单音缀者常也,因语言中有复音语,文字中亦随之有复音字,而此复音关系,均不违双声叠韵之例,故治中国文字,重要

  • 文章史宗周「中国文字论丛」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5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79-05-25
    关键字: 史宗周 中国文字论丛》 著作序言

    先生讲学论道,钻硏语文,启疑补阙,多所发明。立法议政之暇,尝于台湾省立中兴大学,私立静宜文理学院国文系,讲授中国文字学等课程,谆谆敎诲,弦诵不辍。珠履三千,桃李同沐其惠;绛帐春风,敎泽施于群伦。先生治学,穷硏苦究,孜孜矻矻,锲而不舍。每因一音之考未定,而废寝忘食;一义之源未妥,而数日不休。今能豁然贯通,纳众说之精英,冶群义于一炉,发而为言,言必有据;论而成文,文必有征者;此盖呕心五十年之硕验也。中国文字论丛计分三篇:一曰复辅音歧化之考述,以解复音字、联绵字

  • 文章邓和教授著「中国文字结构选解」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书序 中国文字 六书 学者见解

    八卦出,而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形象以具,是为中国文字之起源。其后仓颉造字,由图象演变发展而成文字。文字形成之原则为「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汉书·艺文志》作为:一象形,二象事,三象意,四象声,五转注,六假借,所谓「四象二用」是也。「四象二用」:象形、象事与象意、象声之要点不同;盖象形与象事,乃独体之文,是字之母。象意与象声,乃合体之字,是文之子。由「文」孳乳而成为字,如子由母生;所以字在后,文在先,字多于文。字

  • 文章中國文字的演變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艾華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仓颉 甲骨文 秦代“八体” 汉代隶书

    前言自從大陸的簡體字,隨著兩岸交流頻繁,台灣方面不知不覺也很自然的接受,甚而針對他們的「簡」,我們這裡便以「繁體」字來對稱,捨本逐末,有點不倫不類了。中文書籍通行的文字是「正楷」,每一個字是獨立的,包含形音義,可以望文生義,看偏旁即知它屬於那一類,筆畫不能省略,媒體記者應站在「以正視聽」地位,導正錯誤,不能「人云我云」,跟著大家習非爲是。本篇即是針對讀者習焉不察的通病,提出正確的方向,避免再以訛傳訛下去。根據中國歷史上文字演變的過程,簡單扼要的說明,有一...

  • 文章為河南美術出版社「中國書法通鑑」在台出版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田曼詩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中国书法通鉴 序言 中国文字 书法

    中国文字是由古代的象形文字演变出来,象形就是模仿自然的图画。至于后来的书画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注重在表现自然中的美。不过此一有形的美,不是西方的写实精神。中国绘画企图的是以有限表现无限,这就是接受了书法精神的缘故。所以,我们称它为中国传统的美术敎育是毫无疑问的。即使宋代的画院——相当于国家的艺术学院——也是将书法列为必修科目。当然我国现在的美术敎育也根据这一传统,还是列书法为必修科。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如希腊、埃及早期的楔形文字,及欧洲、西方的拼音文字等,他们只求

  • 文章中國的書法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胡恒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书法 中国文字 文字结构 传统文化 学习经验

    要学中国的书法,首先要知道中国文字的结构特性,因为文字是书法的母体,更是文化的根源,知道了文字结构的原理,始可谈到笔划的布置,所谓文字的结构就是由一羣美丽的线条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字,换句话讲,是由几个点、昼、结成部首,再由几个部首构成一个完整的字。即由点、画、撇、捺、挑、钩结成一个完美的字,可知点是字的起点也是字的根源,向右伸展成横画,向下伸展成一直画,其他依次类推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硏究的书写方法与技巧,用怎样的方法与技巧才能把字写的好看——美丽就是书法

  • 文章我寫了一本音、義、形比對辨正字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左樹榮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音义形对比辨证字典 文字学 “字族”设定 中国文字独特性

    槪説使用我國文字,將字音、字義、字形讀錯、解錯、寫錯的情形,卽是國學有基礎之士,恐亦難保決不會出錯。至就一般水準者言,當更難免。記得一位文學修養堪稱夠水準的高級官員,在一篇親手撰稿的長文中,面對着數百位與會在座的高級聽衆,居然將「屹」()立不搖之「屹」,錯念成「乞」(ㄑ)立不搖而不之知。從而從各人的表情中也體察出在座的聽衆,約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爲沒有念錯,似乎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在表情上認爲是念錯了。從這一等於是一次認字測試中,測探出國人讀國字,出現「錯」...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