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会战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軍事作戰外一章(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6期  作者:石覺 出版时间:1982-04-30
    关键字: 战略战术 《孙子兵法》 中原会战

    了很大作用。于中原会战中登封以东阵地前方,摧毁敌军一一〇师团之猛攻,击毁战车五辆,伤毙敌军盈千,随之转移攻势,追逐到密县城附近,这种强劲行动,大半是训练出来的效果。我们以为干部最大的责任,就是「力」的培养与创造,和「力」的运用与发挥。在战胜的成因中,前者占十之七八,后者占十之二三。没有眞实战力的部队,好的计划行不通,好的战法用不上,纵是「术」「略」军用成功,而在战斗上无力压倒歼灭敌人,解决战局,仍是归于无效。故充实战力的训练工作,全体干部务须尽忠竭力,使之发生

  • 文章中原会战逃难琐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王敬賓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原会战 逃难 往事回忆

    抗战期间,大家都喜欢到大后方去,以求安全,我这个热血靑年,却选择了「到沦陷区去」,最后还是到了后方重庆,眞是意想不到的事。民国三十三年二月毕了业,上级分派工作,很尊重个人志愿,问我:「你愿意到那里去工作?」,「到沦陷区去」。「好」。四月间到洛阳,住在东关待命,听说敌情很紧,到了五月初、日军大举进攻洛阳,我军浴血抵抗,展开了「中原会战」。各机关学校,涌向西南卢氏撤退。我们到达卢氏县横涧村,好不容易卸下行李休息,晚上忽然谣传:敌人骑兵绕过洛阳,由东边山谷窜

  • 文章中原会战日寇暴行之我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趙竹亭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日回忆 中原会战 豫中会战

    洛陽古稱洛京,蘇題詩「東岳封迴宴洛京,西墉通曉會公卿」,古作雒,周武王遷殷民於洛水之濱,作洛邑,使周公築城謂之東都。其後成王欲宅於洛邑,嘗使召公先相宅,至平王遷都於此亦曰王城,戰國以後改為洛陽,以在洛水之陽故名。漢改洛為雒,置雒陽縣,曹魏復改雒為洛,故城在今治城西,唐以來移今治也。洛陽西工為一制式營房,形成為獨立營區,為吳佩孚所建,抗戰時,第一戰區長官部設置於此,林蔭大道、大操場、運動場、游泳池等活動場地,均很齊全,西鄰發電廠,水電供應亦充足,戰時補給尚...

  • 文章中原抗日戰史述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战回忆 中原抗战 中原会战

    今年是抗日戰爭六十三週年,為弘揚國民革命之光榮歷史,彰顯鄉親英勇的犧牲精神,敬謹擷取中原八年抗日的重要會戰史蹟,綴纂成文,至心掬獻,冀我先進胞澤見賢思齊,緬懷鄉先達之偉烈壯舉,傳承光大,為促進鄉里繁榮,國家之民主自由,以及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而繼續努力。豫東、豫北會戰(民國二十七年一月至六月)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六日,安陽附近之作戰沉寂,第一戰區乃令各軍編組游擊部隊,並指定活動區域。軍事委員會二十日電示:第一戰區之作戰地區為:東界自黃河口之開封附近,...

  • 文章梁烈士問源事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0期  作者:魯同軒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梁问源 抗日战争 中原会战 殉国牺牲

    深得官兵钦敬。至三十三年春,奉军长之命,代表到共产匪军占领区,谈判互不侵犯,议犹未定:适日寇大擧扫荡,敌我伤亡惨重,八十九年奉令西撤阜阳整补。烈士乘隙返里探省。伪区长刘裴然闻讯,要求参加伪组织,乃愤然西去,间道至河南周家口军部报到。于是参加中原会战,不幸壮烈成仁,可谓死得其所矣。先生德配刘氏未育,继娶王企萍女士,领养一女,名曼卿,于民国三十六年与泗阳程福海结婚,任职江苏省政府,均沦陷大陆。

  • 文章抗戰史蹟文獻選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蕭慶謙 出版时间:1982-09-20
    关键字: 中原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抗日战争 往事回忆 档案资料

    一、引言斯文之选,动机始于爱好,而原於志趣。弘扬中华文化,激发民族志节,余之志也。志之所趋,故选录之,以享同好焉。七七事变,全民抗战军兴,余以文弱书生。献身战阵;奋志杀敌报国,御侮图存。初蹑足于行伍,执干戈以衞社稷;继备位于记室,托毫素而诛寇仇。民国三十三年,中原会战之役,余以陆军独立第一纵队记室,躬冒锋镝,足踏血迹,激扬军威,鼓舞士气;目睹中华健儿,为保衞国家民族生存,前仆后继,奋不顾身,牺牲奋斗之烈行壮擧,輙情不自禁,濡笔而志,载诸手册,备作编史依据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