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元节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故鄕祭拜祖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9期  作者:袁建祿 出版时间:1976-09-06
    关键字: 故乡 中元节 祭祖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這句話出自朱柏廬的治家格言。囘憶過去在故鄕浙江,每個家庭,除了淸明掃墓,中元祭祖之外,家中都供奉有祖先神位,到了年節,或是祖先的冥誕忌辰,一定要備香燭蔬饌,全家大小,虔誠的拜祭一番。祭祀,古時不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國家也是一件大事,家庭的祭祀,對祖先叩頭禮拜,意義不同於信奉宗敎迷信鬼神;在於愼終追遠,不忘祖宗的恩澤。秉一片至誠之心,表無限崇敬之意,孝悌的觀念,由是而加深,倫理的關係,由是而鞏固。現在我們的建築,一切都西化了...

  • 文章七月話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以平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中元节 典故

    农历的七月,俗称「鬼月」,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普渡节,俗称「鬼节」。说起中元节的来历,初本佛敎的盂兰盆会,唸盂兰盆经,超荐七代祖先,并不是什么节日,盂兰盆经为晋代竺护法所译。「盂兰盆」是什么?梵语为「乌蓝」,乃「倒悬」之意,也就是大苦大难,痛苦不堪的意思,经内演绎了一个故事,其主角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没特迦罗尊者,尊者的名字后来被译成「大目犍连」,简称「目连」。在敦煌千佛洞里,有大目犍连冥间救母的变文,这是隋唐以下最流行于民间的佛敎经典故事,梨园行

  • 文章中元节浅谈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4期  作者:董訓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中元节 民俗 普渡 放河灯

    我国向以农立国,每年所有节日均以农历为主。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亦是民间最重要之节日,我国相传一直到今,所以民间在这一天是不轻易放过的。中元节之所以如此重视,乃中国人自古相传七月一日开鬼门关,七月三十日关鬼门关,传说所有孤魂野鬼从阴间放假一个月,可任意到人间来寻东西吃及找零用钱使用,改以这个月称为「鬼月」。本来在这个鬼月里,每天由各村庄轮流举行,后来因民间贫富悬殊,且农家收入有限,不堪负荷,就改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统一做普渡。普渡时,家家户户都备丰富之

  • 文章鬼月說鬼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7期  作者:雲燕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中元节 习俗 祭品 地藏菩萨

    祖先傳給我們的習俗說,陰曆七月是鬼魂活動的月份,因此在阿拉舟山說七月是「七月鬼門開」。臺灣人說七月是「七月是鬼月」。在臺灣七月中元有拜拜,在我們家鄕七月中元有「放焰口」。放焰口也是舟山民間一個大節日。那天街頭搭起祭臺,臺上有道士穿着地藏王菩薩的道服和道帽,在臺上做道場,超渡衆亡魂,一天早、中、晚有三場。路邊供上祭品,是傳供「老三大人」享用的,老三大人是指孤魂野鬼,街頭空中綁着草繩,用來吊掛紙器,那些紙器有紙錢袋,袋子裏裝滿紙錢,另外有紙箱,還有漂亮的紙衣...

  • 文章續談民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田誘予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民俗 中元节 重阳节 祭灶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放燄口」:凡稍为富有者,延请僧道来家,唸盂兰经(有唸一日至五日)为祖先超渡。也有较大寺庙,自动唸盂兰经,为孤魂野鬼超渡。「放河灯」:凡靠近河岸,于晚间以小乌盆,以棉花沾豆油,点灯放盆中,再放河内,听其流去沉没。「食饺子」:无论贫富,祭祖先皆用饺子供奉,奠酒三杯祭毕焚化纸箔或冥钱。乙、「重阳节」(一)1.据「西京杂记」云:「西汉时,于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飮菊花酒,可令人长寿」。故实起源于西汉。2.魏文帝曹丕与钟繇书云:「岁往月来,忽

  • 文章漫谈晋台两地之中的中元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漢靖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晋台两地中元节 盂兰盆来源 中元节禁忌 民间活动

    中元节:阴历七月望日,《五杂俎》谓《道经》以正月望日为上天,七月望日为中元,十月望日为下元。《修行记》:「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又佛教于每年七月十五日起盂兰盆法会,以百种供物供奉三宝。又《老学庵笔记》:『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盖即古尝祭之遗,今人以是日祀祖,通行南北云。薛能<吴姬诗>:芙蓉殿上中元中,水拍银盘弄化生。<乾淳岁时记>;: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

  • 文章中元紀盛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梅齋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张家口 祭祀 法事 习俗 中元节

    农历一年中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与淸明,十月初一,为我国的三个鬼节。家鄕张垣市,过这三个节,各有不同;淸明修坆祭祖,和我国其它地方一样。十月初一则为寒衣节。塞北张垣,到了十月,天气渐冷,人们在添置过季寒衣之余,本乎愼终追远,也为先人烧送些寒衣,所以有「十月一,鬼穿衣」的谚语。至于中元节,是普通祀鬼之日,盖取佛家超度鬼魂,脱离苦海之说,所以过去的县令,在这天须外出公祭无祀的鬼神,道士亦以是日为「中元」,僧、道、尼等信徒共作盂兰盆;所以这天便成了官民共渡的大节

  • 文章中元节的省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8期  作者:胡鵬年 出版时间:2008-08-10
    关键字: 中元节 省思 盂兰盆节 民间信仰

    人间享受美食等良好待遇。贰、中元节的由来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重要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道教的「中元节」及佛教的「盂兰盆节」也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人间受人祭拜,由以上种种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一、道教的说法「中元节」原来是道教之说法,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是天官赐人升官、发财的赐福日;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是水官解厄日,解厄是什么?像车祸、生病、破财都是厄;解厄即成

  • 文章「過七月半」與「提監」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期  作者:任湘蓉  出版时间:1972-08-20
    关键字: 中元节 茄饼 盂兰胜会 犯人 伏法 提监

    又是阴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了,想起故鄕在中元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名为「过七月半」,鄕下人家还要相互邀宴亲朋。过七月半一定要做「茄饼」,把茄饼用稻草心串起来,放在盘中,供在祭桌上,据说祖宗可以提着这种茄饼去参加阴世的「盂兰胜会」,听放燄口,早升西天。茄饼用面粉或米粉做的,饀有菜肉,鲜肉,豆沙,但以茄子为主,或用蒸笼蒸,或放在煎盘里煎。七月半晚上要到各街衖口水码头上,烧化银锭锡箔名为「恤孤」,以恤无主孤魂野鬼;中元节在故鄕是一年中最大一个鬼节,大家还要醵

  • 文章漫谈中元节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李祥禎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中元节 道佛两教 起源之说

    我国民间习俗,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或曰普渡节。我们的家鄕也都重视这一个节日。考中元节的起源,道佛两敎,各有其说:道家有三元节,以正月望日为上元,七月望日为中元,十月望日为下元。惟七月中元的祭典,在三元中最为隆盛。据道藏经云:「是日太上老君与元始天尊集福于世界。九地灵官下降,核定人间善恶。以其日作元都大醮,采诸花果珍物,幢旛宝盖,献诸圣众,道士日夜诵经,囚徒饿鬼,亦得解脱」。又眞武经说:「尔时元始天尊于龙汉元年七月十五日于八景天宫上元之殿,与三十六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