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两岸共返回35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論台灣的命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1期  作者:張體福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台湾 历史 两岸关系

    人類自有歷史記載,其衝突鬥爭即不絕於世。我們偉大的 國父孫中山先生,洞燭機先,在他革命的理念上,早已以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為最高原則,促使世人放棄個人私利,發揚博愛互動精神,期能弭平人類的野性,願天下人民過著永遠和平,永遠安樂的生活。台灣島地位中國大陸之東南海疆,倚著大陸邊緣,此天然與歷史力量,早已成為中國固有領土,實非今日理論爭可以否定的。在公元一世紀之前,台灣島名夷洲,至隋唐時則名琉球。當時大陸人口稀少,並未注意認領這個荒島。但是,歲月的堆積,給中國...

  • 文章從姓氏論台灣與大陸的關係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3期  作者:劉爲鍔  出版时间:1995-01-25
    关键字: 姓氏 海峡两岸 关系

    今天台灣已成開放的民主社會,這是很値得驕傲的事。不過,某些政治人物、往往利用選舉,挑起省籍情結,區分你我彼此,本來都是一家人,結果鬧得到處鴻溝,實在令人遺憾。筆者爲澄清這個問題,特蒐集台灣通史姓氏查號的資料,作了一番硏究,現以姓氏來論證台灣與大陸的密切關係,希望時下某些數典忘宗的人,知道慎終追遠,尋根溯源。這是我不揣陋撰寫此文明目的。曾文正公說,風俗之厚薄,繫乎人心之振靡。由此可見風俗之形成,基於人心之所向,而人心所向之源,大多基於傳統,這是文化力量使然...

  • 文章鄉神陳企都公垂裕後昆

    来源期刊:《同安》 第46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祠堂 奉祀 祭祖 两岸 春秋

    本会理事陈甘霖与陈焕生昆仲之 令先翁企都公暨太夫人林氏,生前乐善好施,造福桑梓,对官山陈氏祖厝颇多贡献,而陈甘霖鄕长之长公子绳策荣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土木工程学博士,陈鄕长焕生之长公子立恒荣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化学博士,学有专长,卓著贤声,自政府开放大陆探亲,两岸交流以后,事为故鄕内官,官山陈氏宗亲会长老闻悉,认为陈理事昆仲在台之成就,足为官山陈氏亲族之表率,提交官山陈氏宗亲大会讨论,决议:企都公暨林孺人之神主,应准予进入陈氏大宗祠永久奉祀;陈绳策与陈立恒二位

  • 文章杞人頌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6期  作者:楊德新 出版时间:1997-10-03
    关键字: 文物 中原 两岸 亲情

    一天几位小同鄕聚在一块,谈天说地,因为都是近亲同学,无所不谈,由天南地北、大事、小事、国际局势、两岸近事、以及家庭糗事、家鄕名故事,总而言之,杞县人做不了大事。因为杞县人遇事,考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思前想后、顾左盼右,再加上利害关系,以致于对他有利的机会,擦身而过,故而方有「杞人忧天」之比喩也,怕天塌下来!这是我们几位同鄕所共识的,我们也认同,杞县古有先贤名人烈士,何不著书称颂,以改他人对「杞人忧天」之观念呢?故作杞人颂,以飨我河南大同鄕也!额首称颂

  • 文章海峡两岸,同属中国:蹈上回乡之路——温州本会「访问团」随行散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何雲凌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访问 两岸交流 历史回顾

    的商贸人士,往来十分密切,还谈论什么「三通」、「四通」呢?百年前日据时代,「两岸交流」就已经非常畅通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于上(九)月发函邀请本会新选理监事,乘「金秋十月」盛会,组团往访。提请理监事会「原则同意」。并决定:除免费接待部份外,由各团员自负机票食住及交通餐叙之开支;酌拨以同乡会名义餽赠温属八市县(永嘉、乐清、洞头、瑞安、文成、泰顺、平阳、苍南)三个区(鹿城、瓯海、龙湾)之锦旗、奖牌、礼品等费补助后,并推举何云凌、郑嘉远、蔡之贯、陈继国及

  • 文章江南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梁君新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江南游 两岸三通 江南风景 两岸关系

    一台北松山南京祿口 通了!相拒一甲子 時移勢換;煙硝遠去,融合在望。千年古都 十朝都會;鐘山龍蟠 石頭虎踞。雨花台上嘆「中山」!二蠡湖春曉 步移景換:遠眺翠嶂璋連綿,近聞綠波拍岸。三國城内虎牢關,火燒赤壁周郎嘆;聯吳拒魏諸葛悲,曹瞞何等人也?三逛逗寒山寺不見漁火 楓林,江楓橋下 無船;張繼感慨「對愁眠」何來?獅子林内無巨獸也無樹蔭躲暑;假山奇疊 流泉潺潺迴廊亭榭 詩意盎然。四烏鎭水上人家,百床雕花繡鳳;古法白酒香醇,織染紡車花幔。小舟搖曳悠悠,拱橋石板木栓;窄巷...

  • 文章拜读梁君新将军「两岸之路」一得之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2期  作者:陳樹人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梁君新 两岸之路》 书评 海峡两岸 时论社评

    九十七年十月间,在一次「赣风」编委集会,钟久福兄携来梁将军「两岸之路」巨著。梁将军是我卅六年前,共事陆战队,同是第一师的主管,对我所主管职掌之工作推展协力最多;在全海军年度计划工作竞赛中,皆名列前茅,团体荣誉得来非易,「梁兄哥」(时同仁对梁将军之暱称)之密切合作,至今犹念兹在兹,耿记心怀。「梁兄哥」又出书了,我迫不及待的从久福兄手中接过,就席择要读后,对梁将军之远见卓识,为「两岸」和平统一未来之走向,铺上成功之路—「两岸之路」有如暗夜明灯,导引「夜行

  • 文章两岸关系的演变及未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楊開煌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两岸关系 对台政策改变 两岸互访交流

    自一九七九年开始,中共对台政策,即有明显改变,一九七九年元旦,其「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吿台湾同胞书」中,说明「反对台湾独立」,为两岸共同立场,希以此项共同立场作基础结束两岸分裂的局面,早日实现统一。并声明即日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砲击,希望和「台湾当局」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行参观及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该「吿台湾同胞书」之发表,即是中共和平统一政策的起步。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共人大

  • 文章台胞*呆胞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5期  作者:小丁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台胞 大陆探亲 呆胞 两岸经济差距 两岸统一

    的,大都是在大陆旅行中,遭受了欺骗或被敲了竹杠,吃了亏,是无可奈何的一种自嘲。至于有些「台胞」自傲过高,在两岸物价差距上表现了浮华骄奢,出手阔绰到了令人厌恶侧目的地步,引起了大陆同胞的反感与嫉视,因之,不少「呆胞」在浑不自觉的情况下,成了被需索的目标,诚可谓咎由自取。而抗战时期四川人叫我们为:「下江人」、「脚底下人」,现时台湾人称我们为:「外省人」、「阿山」,是同一模式的排外反应与心理偏见。虽然不能认同,但是可以勉强理解与接受。台湾的经济奇蹟,能有今天,是赖全民

  • 文章不盡親情跨海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7期  出版时间:2013-01-25
    关键字: 两岸开放 探亲 两岸三通 昌瑞号 台湾同胞

    十一月二日是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二十五周年,而台湾赴大陆探亲第一人正是常州的周纯娟女士。在接待台湾同胞的过程中,常州市台湾同胞接待站的工作人员见证了两岸亲人悲欢离合、血肉情深的一幕又一幕。熬出的鄕情,浓得化不开鄕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鄕愁》,曾经勾起多少台湾同胞的离情别愁。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台湾顺应民众心愿,决定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三十八年的历史从此结束。周纯娟女士是一九四八年随先生一起去台湾

共357条记录 1/3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