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桃花源》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桃花源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2期  作者:文得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桃花源 游记 艺文选粹

    行。默念渊明记,疑假还疑真。借问今何世?非晋亦非秦。注: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境,列为国际观光景点。山前有小溪,桃树林立,境幽景美。游客纷至沓来,已无渊明记中所谓「与外人间隔」之感。前村亭径间有历代骚人墨客放情挥洒,其中不乏幽雅奇特之句,堪驻足欣赏。石壁上满刻陶诗,由书法名家用各体书法逐句成篇。所谓铁画银钩,跃然壁上,令人赞叹不已。后村为秦人村,则尚保有几分宁静悠然世外之气氛。

  • 文章桃花源在庐山康王谷的考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9、140期  作者:寳元 出版时间:1990-03-25
    关键字: 桃花源记 庐山康王谷 人物考证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世外桃源」也成了一句通行的成语。桃花源虽是陶渊明理想的寄托,但并非凭空虚拟,而是实有其地。据一些学者的考证,桃花源不在湖南武陵的桃源县,而是在陶渊明故居附近的庐山康王谷。康王谷,又叫楚王谷,位于庐山西南部,全长达十余公里,谷中遍长野生樱桃花,并有溪流、田野和屋舍。它的地理环境,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相似。据宋「南康军图径。纪游集」记载:「康王者,楚怀王之子也。秦灭楚时,王避难谷中」。陶渊明是今

  • 文章也谈《桃花源诗·并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桃花源 陶渊明 文学欣赏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实际上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序言,两者的主要思想一致,但写的重点和表现方法是不同的。「记」是用客观的记叙方法,虚构了一些情节,营造出一个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而「诗」则是直接了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淳朴理想社会的向往。后世许多学者对陶的《桃花源诗、并记》均有所学习研究,更有许多评论,现略举其二、三。大陆当代学者游国恩等五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八三年再版)中的有关节中说:它标志了诗人思想发展的高度

  • 文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宿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吳成芳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桃花源 陶渊明 历史资料 自然风光 学者观点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北云台山的东南方,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宿城,昔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士兵筑城让其宿于此而得名。早在东晋时,大诗人陶渊明描写成一如世外桃源般仙境的《桃花源记》文章,与该处十分相似。因而「桃源仙境」之名,一直享誉古今,著称于世。这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绮丽的山水胜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旅游价値。前些天,我们一行在人流如织、车来车往的景区内,也簇拥著游客穿行其间,有幸领略了这里的奇妙风光。历史重回到一千多前的东晋时代。陶渊明(西元

  • 文章尋找陶淵明的足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楊海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陶渊明 《桃花源记》 溶洞风景区 龙宫洞 考察游览

    陶渊明辞彭泽县令,高风亮节,撰桃花源记,寄怀自然,人与文永垂千秋,桃花源在九江武凌源,近又发现乌龙山有巨大溶洞群,美不可言,经开发又成「人间仙境」,现名龙宫洞风景区,其策划并取得经营权是赵茂峰先生,大埔人也。—编者

  • 文章重遊秀峰紀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董晉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秀峰 旅游纪行 桃花源景区 历史文化渊源 游览赋诗

    境内的隘口鎭,早在迎候我们的是该县民政局的王君和鎭民政所的钱君,还有在星子工作的内侄孙钱诗坚。他们说未去秀峰之前,顺便先到桃花源景区看看。桃花源又名康王谷,因楚王子避秦乱逃遁于此而得名。后又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中描述的大槪是以康王谷为原型,故人们又命为桃花源。唐代茶圣陆羽命名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就是景区最高点。前不久,还有好几个国家的客商在此召开了一个国际品茶盛会。我们的车子开进桃花源不远,就有个收费站,票价每人收十五元,给了每人一张入山券。沿途入

  • 文章陶淵明的田園情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韓欣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陶渊明田园诗 桃花源诗并记 春秋多佳日 登高赋新诗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作于从弟敬远》)。春天的雷,夏天的风,秋天的草,冬天的雪。可惜,历史上还没有发现哪位画家依此诗意画出春夏秋冬四景图;若有的话,我相信一定会比「南渡四大家」之一的著名画刘松年「四景山水卷」韵味更足。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有一首极为重要的诗篇,画出了一幅十分可贵的理想画卷。这就是享誉中外的《桃花源诗并记》。诗人身处黑暗时代,饱经丧乱,非常盼望有一个美好的社会出现。于是,他根据长期住在农村在生

  • 文章北雲台山與陶淵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云台山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公祠 地方志

    隆安四年(四〇〇年)到过宿城,幷认为《桃花源记》是以宿城为背景写作的。陶澍亲自撰文,写了一篇《鎭军参军辩》,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陶渊明确实来过北云台山,这篇文章刻石镶嵌在陶公祠的廊壁上。陶澍还亲笔题写「羲皇上人」、「归去来兮」两块匾额悬于祠内,幷亲自撰写了一副楹联挂在陶公祠大门两边的石柱上,联曰:此处亦有南山,看云归欲夕,鸟倦知还,风光何殊栗里;在昔曾游东海,忆芳草缘溪,林花夹岸,烟村别出桃源。时任两淮盐运史的童濂写了一篇《陶公祠缮田记》,亦刻石镶嵌

  • 文章魏鷺西的駁陶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魏鹭西 《陶公祠诗》 《桃花源记》 中学执教 诗词作品

    孙恩兴起于海上,进攻郁州,连鎭守高公岛的将领高雅之都被捉去了。后来孙恩的部队被鎭军刘牢之所破。陶渊明恰巧便是在他的军中任参军,自然会一同前来;既然到了高公岛,必然会到近在咫尺的宿城,既然到了宿城,必然会受到那里世外桃源风光的感染,从而写出传世的佳作『桃花源记』。陶澍还举出苏东坡的和陶诗:我昔登朐山,出日观苍凉。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认为这是苏东坡羨慕陶渊明到过东海县而作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许多人都跟着说靖节先生确实来过宿城,这里的风光与『桃花源记』描述

  • 文章參加陶侃一七五〇周年誕辰紀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陶士君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陶姓家族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中国古代诗人第一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就没有可以宣泄的地方,只好转移了方向倾泄于山水、田园之间,再也不肯出仕伪朝,而且他以后所写诗文,都是用甲子记时,绝不用刘宋的年号,这也足以表示他眷念故国的苦心。他那篇有名的「桃花源记」就是这个时候写的,可见他是多么希望找到一个桃源仙境,让他能逃避现实,躲开那些他不愿意看见的人和他不喜欢听到的事,去过着他那幽美安静、诗一样的生活。陶渊明的心胸豁达,他的诗文都充满著淡雅隽逸的味道。从魏晋到南北朝,诗的方面是五言盛行的时代,文章方面是骈体文独霸的时期;无论诗和文,都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