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隐居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平陽州官宣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5期  作者:徐祥地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宣岊 清廉 隐居生活

    因守将麻痺轻敌,州城陷落,宣岊不幸被俘。对他开始行刑的时候,温州市民纷纷拥到他的身边相护,请求释放州判,愿意代死,敌方受到感动,当场释放了他,宣岊离开温州回到老家,不多久元朝亡国了。明洪武初,诏令江南文学士人去南京授职,宣岊名列其中,但他托病不赴,只与兄彦高诗文酬唱度日。他们兄弟都善音乐,逢上风和日丽的日子,对坐海棠之下,取檀槽琵琶弹唱乐府新声,仰天而饮,不大醉不休。谈论古今治乱,评议人物优劣,无此顾忌,这种放荡不羁的隐居生活被一件意外事故粉碎了,有人诬告

  • 文章悼念史表叔劍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李書鳴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史孝礼 履历 隐居 性情 逸事

    畅游,怎么能说不认识呢?似乎不近情理,事后他曾对我说:「向高阶人员接近是耻辱」,颇有自己干不好羞见故人之意,似此近于愤世嫉俗的个性,业经定型,也就很难适应时代,所以不久他就自请退役不干了。退役后隐居后龙,住农舍瓦房一间半,过着自我封闭的生活,一份中央日报,两三份杂志,一部中国通史,两本圣经,就是他全部精神食粮。他不信敎,志在探讨中西文化,偶而也去敎堂,不是做礼拜,是找牧师神父请敎,问些有关耶稣神话的故事,常使对方难以回答,所以他说:「敎会迷信色彩过重,令人

  • 文章平居閑讀偶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诗歌 人生 感慨 隐居

  • 文章傲骨詩人陶淵明(鄉賢傳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黃夢册 出版时间:1968-05-02
    关键字: 陶渊明 壮志 游宦 隐居 傲骨诗人

    唸佛。他邀渊明入社,渊明笑着说:「你允许我喝酒,我才入社。」话虽如此说,但他同渊明的感情却很好,有一天,渊明去看他,走到寺外面,就见里面和尙打钟的声音,他马上囘转头来不进去了。还有一天,慧远送渊明和另外一个朋友出来,慧远的足迹,是从来不越过庐山的虎溪的。因为他是一个唸佛修静的人,害怕尘嚣。那一天,他们三个人谈道理,谈得有味,一时忘记,慧远不知不觉,越过虎溪了。于是那里的老虎,就大叫起来了,慧远才大笑而囘,这也是有名的故事。三、隐居渊明的住屋旁边,有五棵柳树

  • 文章林逋吟詩不奕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2期  作者:岱宗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林逋 诗酒琴棋 隐居西湖 种梅 养鹤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饮酒、吟诗,但不弈棋。又不满时世,多傲慢之词。

  • 文章淇水之濱隱奇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孟繁仁 李祥英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罗贯中 《水浒传》 许家沟村 隐居 拷证 许贯中

    罗贯中在明朝开国之后,无法落叶归根,回归自己的故乡,最后选择了「大名府浚县」许家沟作为晚年隐居、著述之地,受到世人「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思想影响,他更巧妙地塑造了「许贯忠」的艺术形象,成功地在自己精心构思创作的作品中,留下自己身世和面目的踪影……

  • 文章唐代名臣洛陽李渤在桂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孫順霖  出版时间:2000-04-01
    关键字: 桂林山水 历史遗迹 隐居生活

    六百余载。万民垂思,汗青生色。我谓“四贤”,我慕李渤。故爬梳史、记,谬以诠释,以抒其臆,以彰其功!(此段中引言均见鱼孟威《桂州重修灵渠记》)隐居不仕李渤,字濬之,号“白鹿先生“。河南洛阳人。据”新旧唐书“本传记,为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其祖父玄珪,官至卫尉寺主簿。父李均,曾任殿中侍御史,《旧唐书》记李均”以母丧不时举,流于施州。“而《新唐书》则记”以不能养母废于世“。何者为是,无从稽考,但均为大不孝。”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不从科举

  • 文章丁耀亢的政治態度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朱炳旭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丁耀亢 出身生平 反清思想 隐居云台山

    家族简介》文中说:「丁家为明朝仕族,明亡之际,丁氏子侄被害者二人,被伤者一人,家产荡尽。清初丁耀亢曾被捕,幸而放还。种种遭遇,更加激起了他对清王朝的不满,隐居于山村著书写诗,与友人放浪山水间,以发泄其不满,如在一幅《行乐图》画卷中自题,文曰:『咄!尔是何人?秃顶无巾,皓眉长髯,松石为邻,桃花夹岸,悠然神怡,横琴啜茗,悟彻天真,烟霞十亩,坐听山水涔涔。噫嘻!汝岂无怀氏之民,抑亦葛天氏之民。』(无怀氏与葛天氏为古代两个部落名称,该意为『你到底是哪个氏族的民人?』影射自己

  • 文章介矛推隐居地再考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員創生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介子推 历史故事 隐居 史料研究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终不见处所。』文公重耳,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龙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出走)。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史记·晋世家》。介子推隐居绵上(介山)事,多种史书、史料、地方志以至于文学作品,如《史记》、《后汉书》、《左传》、《楚辞》、《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拾史遗记》、《列仙传》、《古文释义

  • 文章介子推的隐居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宋世昌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介子推 隐居地考证 民间传说 风景名胜

    缘起——介子推在我们山西是家喩户晓的先贤,寒食节的由来,即是为纪念其焚身取义而得名。另一说法是,当时绵山是魏地,平周县(应在今灵石县静升鎭),魏武帝明示罚令禁止生火煮饭自冬至起百日,智者以冬至起经: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届满一〇五日,仅以清明为寒食节,吃一天冷饭。介休县原为「界休县」,因介子推被焚而将界改为介,年来先后从山西文献五十六期及五十七期拜读;卫聚贤先生遗作曁员创生先生所发表之,介子推隐地之硏究、与介子推隐居地再考辨。足证我们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