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近体诗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谈书法与近体诗在国画中的功能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09-04-30
    关键字: 书法 近体诗 国画 功能

    只会写一种字体,则所有不同内容的画作都用同一种字体去题辞,难免让内行人感到画面单调而无变化,书法与绘画的互补作用大大减少,欣赏角度无法扩展,画作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二)诗歌在国画中的功能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它能承先启后,吸收前代文化的特征,进而发展成有规格的「近体诗」。近体诗包括五言、七言的「律诗」(八句)和五言、七言的「绝句」(四句)。随着近体诗的兴起,画家在画作上题诗也蔚成风气。唐朝诗人喜欢作题画诗的不乏其人,如杜甫、王维等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影响

  • 文章近体诗与押韵之研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1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近体诗 押韵 史料研究

    一、所谓近体诗近体诗乃「传统诗体」之一,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与「古体诗」为对待名词。具体言之,即有唐后之五七言律绝也。其字数句数均有定格,(排律不限句数,故不讨论。)平仄亦有定式,律诗额颈两联犹须对仗,此外就是押韵,一般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近体诗押韵,许多人有不同意见。反对者,认为「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赞成者,以为「口吻调利」、「音韵谐美,」且便于记忆。因此,实有进一步分析之必要。二、韵书流变师大教授林尹先生《新校正切宋本广韵序》云:「昔陆

  • 文章記吾粤明末兩詩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陳特向  出版时间:1986-12-30
    关键字: 释成鹫 诗僧 古体诗 近体诗 释函是

    恭尹之没。成鹫为文祭之。称造物使之全节。以见先人于地下。若微示不满者。与屈大均梁佩兰皆有唱酬。独无一字及大汕。或深鄙之。其文尽情发泄。不拘守八家准绳。颇有似庄子处。南华问答。极赞逍遥。竟以三敎并称。诗亦快吐胸臆。不作禅语。无雕琢摹仿之习。仍是经生面目。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唯谓不知以何故为僧。沧桑之际。粤中士人多从彼敎游。所谓十家王谢九为僧是也。惜无有汇而传之者。释成鹫之近体诗白云洞后观瀑曾听樵僧说此奇。今游果尔弗吾欺。百千亿眼观不足。七十二峰来悔迟。喧寂解

  • 文章近体诗与押韵之硏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近体诗 韵律 历史流变 历代名篇 押韵

    湖口 王鼎一、所谓近体诗近体诗乃「传统诗体」之一,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与「古体诗」为对待名词。具体言之,即有唐后之五七言律绝也。其字数句数均有定格,(排律不限句数,故不讨论。)平仄亦有定式,律诗额颈两联犹须对仗,此外就是押韵,一般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近体诗押韵,许多人有不同意见。反对者,认为「文多拘忌,伤其眞美。」赞成者,以为「口吻调利」、「音韵谐美」,且便于记忆。因此,实有进一步分析之必要。二、先论韵书流变师大教授林尹先生《新校正切宋本广韵

  • 文章近体诗的规律与避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廖世覺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近体诗 限制规律 诗词体例 避忌慎戒

    本文為慎重起見經函請桂冠詩人郭湯盛先生核正,復函謂:所論詩之平仄,非常嚴謹,足見讀書有得,所云: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原是確論,但第五字非研究平仄不可。通韻原是革新之舉,未可厚非,大陸詩人反應良好。又函鄭州名詩人郭講慶先生核校,有多處提示,均將原文修正,關於第五字平仄,已在文中補充說明 ~編者~

  • 文章近体诗集自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劉鑑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诗的声韵 律韵 诗与人的关系 回文诗 近体诗

    甲、诗的沿革言诗,当以诗经为最早,但它多以四言而成,如四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一、二、四句末字鸠、洲、逑三字皆为今日国音字母拼音中最后「又」字韵内,而更巧合的,这三字又属近体诗韵尤韵脚内,第三句末字「女」字则为仄韵,此种作法或成为嗣后近体诗古风写作的模式;其余则不尽然,如其六句之四言「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其一、二、四、六句的末字「诸、出、卒、述」四字,依国音字母所拼最后字「ㄨ」音句所成,而三

  • 文章宋元明近體詩選自序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吳燦禎 出版时间:1986-04-15
    关键字: 近体诗 中国传统文化 散文诗联

    古來凡具有文化之民族,莫不有詩,我國之詩歌源流,更爲深遠。黃帝時,有斷竹之歌,唐堯時有擊壤之歌,虞舜時有卿雲之頌,夏有五子歌,商有嫁妹詞,周時流傳之詩達三千餘篇,孔子删定爲三百五篇,且風雅頌興比賦六義俱備,是爲我國詩學詩敎之典範。漢宣帝時,以詩爲五經之首,並立於學官,詩遂成爲我國傳統文化文學中最重要之一部份。經魏晉以後各代詩之發展,綿延不絕,迄至於唐,乃集其大成。同時近體詩興,律詩運用對偶,使詩之格律謹嚴,詞句工整,能於寥寥數十字中,描寫難狀之景物,發抒...

  • 文章新詩管窺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張忠語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新诗 古体诗 近体诗 文言 白话 文学

    對於詩,我非常外行。舊的學不會,新的看不懂。偶或接觸到了,喜歡的,多讀幾遍,不喜歡的,放過算啦。從不知道個好或壞。通常所謂的詩,應包括新舊兩種。舊的屬於文言的,其中又分爲古體和近體,古體是指古詩、歌、行之類;近體是指律詩和絕句,至於新的是屬於白話詩。或稱新詩,也就是現在所要窺探的。說起白話詩,並不是嶄新的誕生體,它和古代歌謠脫不了關係,因爲在內容上,同是生活、情感的發抒。在方法上,同是用通行的語言精煉而成的。我們不妨從文學史的著述中,找到佐證,先看沈約的...

  • 文章漫谈近体诗与平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近体诗 韵律 平仄 四声 五律 诗词理论

    湖口 王鼎讨论近体诗,此限于五七言律绝而已,平仄是其特色之一。前于《近体诗与押韵之硏究》一文已言之,不赘。平仄㈠关于平仄,先须讨论「四声」。一、四声之名,初见于晋张谅《四声韵林》及刘善经《四声指归》。(见《隋书·经籍志》)二、明顾炎武说:「梁陈间四声之论乃定。」三、《梁书.庾肩吾传》:「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四、四声当指「平上去入」而言。⒈《南齐书·陆厥传》:「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⒉沈约《四声谱》:「上去入为

  • 文章中國詩歌之美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艾華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诗歌 诗经 古体诗 乐府诗集 近体诗 七言律诗

    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簦,书箱也。)三、诗的分类一般而言,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隋以前可视为古体诗的园地,隋以后可视为近体诗的园地。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古体之中,又有古诗与乐府之别,自「乐府」的名目成立后,诗便与乐府分途。诗止供吟咏,乐府则被于絃管。以上列表如下: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七言古诗,有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前者要受平仄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