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贞观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长安为中心之贞观法治史事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彭紹周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贞观法治 长安 历史

    政府年来在揆席蒋经国先生主持下以认实、信用与厚道政治风范、和艰忍自立厉精求治之民族特性,革新政风,加强建设,不仅在国际社会上予人一新耳目之感,也着实为我们的**大业,奠定了辉煌必胜的基础。尤其是日前他发表的一句「我们今天要以法治国,而不是以刑治国」谠论,更敎我们海内外与陷身铁幕里亿万同胞兴奋、敬佩无已。笔者有幸忝为自由祖国一分子,平日既以攻习国史为志业,乃就蒋先生一再强调的「贞观」精神,擧其法治史事撰写数则以飨读者之外,藉供政府各级领袖之参考;如有

  • 文章「國家之敗,由官邪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1期  作者:何世同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政治 李世民 贞观之治 官廉

    日昨,一向以敢言著称的前监察院长王作荣,又语出惊人的指出,「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复叹自己「只有虎头没有铡」,所以无法「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才落到今天坐视社会大乱,「壮志未酬身先退」的地步。如果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那麽「国家之兴」,也应由「官廉」起。唐太宗「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但在他即位之初,天下却是一片「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残破景象。他为使人民免于恐惧,安心生产,乃决定先做好「治安」,于是召集群臣讨论当时

  • 文章贞观·金缕曲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6期  作者:劉季子 出版时间:1978-12-10
    关键字: 贞观 诗词 康熙 纳兰

    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崇祯十年生。康熙丙午顺天擧人,擢秘书院典籍。戊申丁外艰归。丙辰复入京,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性德交契。甲子还里、构积书巖,读书终老。善塡词,与吴兆骞交尤笃。康熙五十三年卒。著有积书巖集,及弹指词等书。贞观在迦陵竹筏之外,自成大家。其词纯以情胜。一字一句,均流露出丰富感情。绝不矜骄作态,而自然动人。诸洛弹指词序曰「贞观常云,吾词独不落宋人圈■,可信必传。尝见谢康乐春草池塘梦中句曰,吾于词曾至此境。昔弥勒弹指,楼阁门开。善化

  • 文章長安滄桑史(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李則芬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长安 历史 贞观年 诗词

    四、万国衣冠拜冕旈时代唐代,特别是贞观中,声威远播,万国衣冠拜冕旒,闻名世界,那是长安最繁华荣耀的时代。贞观四年(六二九)大破突厥,其酋长纷纷来降。于是四夷首长相继来朝,请太宗为天可汗,羣臣及四夷首长皆呼万岁。既而俘颉利可汗至京,四月戊戌,上御顺天楼(顺天门楼),盛陈文物,引见颉利,先数其五罪,念自便桥之役(武德九年,太宗初即位时)以来,不复大为入寇,特免其死。颉利哭谢而退,诏馆于太仆,厚廪赐之。上皇闻擒颉利,叹曰:「汉高祖困于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

  • 文章贞观之治的一点省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8期  作者:樂和 出版时间:2001-01-10
    关键字: 乐和 省思贞观之治 反思台湾乱局原因

    唐太宗「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但在即位之初,天下却是一片「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残破景象。他为使人民免于恐惧,安心生产,乃决定先做好「治安」,于是召集群臣讨论。当时治安上最大的问题是「盗匪群起,出没无常」,因此大家主张应「制定重法」以「止盗」,但唐太宗不同意如此的作法,他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不为盗,安用重法耶?」于是他励行俭朴生活

  • 文章風格迥異垂後世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瑞甫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杜牧 蒋檀青 昆旦名伶 《檀青引》 顾贞观

    流散无依,焉能不兴感时之恸。杨云史为其一吐骨骾,虽属快急。终以恩诏迟至,而老佺竟含恨以终,其遭际之凄凉,亦令人有无限同情。三、顾贞观的金缕曲淸代无钖顾贞观、字华峰,康熙举人,官秘书院典籍,与吴江吴兆骞—字汉槎,以文章齐名当世,二人相友善,吴中顺天鄕试南元,会是科为言所纠,特旨通榜殿廷覆试,不幸吴竟因病曳白,除名,遣戍塞外,时顾贞观亦客京师,临别,执手泣曰:「汉槎往矣,子年方三十,幸而至五十不死,则此二十年中,吾必捐踵顶救吾汉槎也。」顾以工塡词,兴纳兰明珠

  • 文章唐太宗——李世民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4、75期  作者:高世祥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治国策略 历史评价

    李世民是从陇西成纪(在今甘肃静宁)走出的一位历史伟人。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开明皇帝。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指出:「太宗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欧阳修于《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说:「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蹟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称,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卓越人物,是最著名的善纳谏,善用人的明君,是空前成功的英明皇帝。李世民领导开创的「贞观之治」,使中国社会

  • 文章吳漢槎與清初之東北開拓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1-08-01
    关键字: 吴兆骞 东北开拓 顾贞观 东北流民

    順治丁酉年之科場獄案,遍及江南河北以及魯晋豫諸省,株連不下數十百家,包括江南名士吳兆騫,孫暘,陸慶曾等,均一律充軍東北寧古塔。獨因吳氏才華照耀,與吳梅村,顧梁汾之幾首詩詞,慷慨悲歌,引起朝中士大夫徐乾學,成容若等之同情,捐資營救,得賦生還,因而渲染成一段有聲有色之故事。案東北地區為吾國之寳藏,亦為吾國輕重工業之重要策源地,然而回溯到二三百年以前,乃絶塞荒原,人跡罕到之區域,加以交通工具不備,工商建設闕如,冰天雪地,奇寒澈骨,故關內同胞對於出關大事,莫不視...

  • 文章被奉為天可汗的唐太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唐太宗 魏征 长孙皇后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帝王,继西汉《文、景之治》,(文帝恒、景帝启;前一七九—一四一)创造了《贞观之治》;(六二七—六四九)乃隋朝时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太原留守,右绕卫将军李渊(唐高祖)之次子。炀帝大业十一年,(六一五)四月,炀帝巡幸太原,八月又巡北塞,突厥始毕可汗围炀帝于鴈门。诏天下募兵,守令竞来赴难。李渊之子世民年十六,应募隶屯卫将军云定兴;说定兴多赍旗鼓为疑兵曰:「始毕敢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则引旗鼓数十里不绝,使

  • 文章鄕誼簡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0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寿诞婚礼 祭奠 贞观书画观摩展

    六月十七日病逝荣民总医院,享寿七十五岁。其夫人周岳桂兰率孝子中华、孝媳柯美惠、孝女宪芳、孝孙家楷等随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嗣于七月十日假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怀源厅设奠家祭、公祭,随即大殓发引,安葬南港富德墓园。·其他·△本社社委李铁肩、王建奭两位鄕长,参加在台湾省立台中图书馆中兴画廊擧行的贞观书画观摩展。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