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肥皂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州之最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5期  作者:蘇虹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发明 电话 电影 肥皂 学校

    经费,他专程赴沪购回一部放映机,在东公廨「永嘉公园」亲自操机放映梅兰芳主演的《天女散花》等影片。这是最早放映的国产影片。温州最早的肥皂制造厂——广仁昌皂厂:我国肥皂工业始始于清光绪廿八年(一九〇二)天津的造胰公司。民国二年,温州出现了第一家制皂厂——「广仁昌皂厂」,创办人是广东籍商人杨庭史,他经常往返于广(州)温(州)之间,目睹温州物产丰富,环境优越,市场繁荣,加上他身怀制皂技能,遂在小南门东城下独资设厂经营,雇用了三个工人,以牛羊油为主要油脂原料,采用英国

  • 文章棬油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4期  作者:靑峯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棬油 榨油方法 肥皂原料 棬油产区

    至眼处成斜形,即所谓油路也。下更置一盛油器。榨时将油饼嵌入槽内,加置木块,用「撞」撞槽木之一端(「撞」系一圆大之木,头处套以铁箍),则油自槽中流出。盛油用篓,大小皆有,大者装三四百斤,小者装五六十斤。篓内用浸有牛血之粗纸敷贴,以免渗漏。棬油以其性质能去汚垢,故为制造肥皂之主要原料。昔日省内鄕民,常以作燃灯之用。民国初年,销售英、美各国,出口数量,年约千余担。以后各地洋咸厂成立,因之省外销量增多,而国外减少。民国十年以后,以川省洋咸厂亦次第兴起,于是省内

  • 文章棬油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7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3-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棬油 品质鉴别 榨油方法 肥皂原料

    至眼处成斜形,即所谓油路也。下更置一盛油器。榨时将油饼嵌入槽内,加置木块,用「撞」撞糟木之一端(「撞」系一圆大之木,头处套以铁箍),则油自槽中流出。盛油用篓,大小皆有,大者装三四百斤,小者装五六十斤。篓内用浸有牛血之粗纸敷贴,以免渗漏。棬油以其性质能去汚垢,故为制造肥皂之主要原料。昔日省内鄕民,常以作燃灯之用。民国初年,销售英、美各国,出口数量,年约千余担。以后各地洋咸厂成立,因之省外销量增多,而国外减少。民国十年以后,以川省洋咸厂亦次第兴起,于是省内

  • 文章肥皂坑的由来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9期  作者:吳崙陞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肥皂坑街 童年回忆 地名由来 故里新貌

    我是肥皀坑街人。童年時候,每天背著書包,經過肥皀坑北岸,穿過一條又窄又長的無名胡同,再路過太平街,到雲衢小學去上學。休假日,經常和幾位同學或同齡兒童在肥皀坑邊上玩耍、嬉戲、捉蜻蜓。肥皀坑對我的印象最深,我也對肥皀坑的感情甚篤。肥皀坑的南緣有一條小路,是從增福巷到南大街的便道。我上學時經常隔坑望到我們的同學,從增福巷過來。如:陳心潔、李保全、彭釜、李金榮、鄭時喜等。我們在胡同口互相等候,攜手並肩,結伴同行。夏季是肥皀坑裏的水最多的時候。水清澈見底,魚兒在坑...

  • 文章新浦大同皀廠的興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新浦 大同皂厂 肥皂品种 产品宣传 日军轰炸

    清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時有肥皀輸入我國。受其影響,光緖三十一年(公元一九〇五年)前後,天津的造胰公司,無錫的裕昌肥皀廠亦相繼生產肥皀。無論是舶來的「洋皀」,還是國貨,當時海屬民眾統稱之爲「洋胰子」或「洋碱」。由於當時交通不便,這些「洋貨」在海屬市場上難得見到。民眾洗衣物仍多用皀角、食碱之類。三十年代初,外地肥皀進入新浦市場量增大,用肥皀的人多起來,我的三舅父武祥鷺,抓住這個時機,毅然離開家鄕,來到新浦開辦肥皀廠,這就是新浦歷史上的大同皀廠。由於時間較久,...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