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玉门关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闲话玉门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孫紹曾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敦煌 玉门关 边塞诗

    玉门关在甘肃省敦煌县西,自古以来即为通往西域的门户。过了玉门关,但见黄沙万里,渺无人烟,无处不是一片荒漠景象。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大家都耳熟能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另一诗人王维送别他的朋友元二使安西,写了一首,后来乐府曾以此诗入谱,成为当时流行歌曲,有之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南,故名阳关,也是古代通往

  • 文章塞外雄关玉门关之谜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6、67期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玉门关 历史资料 玉门关遗址 丝绸之路

    提到玉门关,人们便会联想起大漠孤烟、缭绕烽火和离愁哀怨的画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唐代诗人王之涣那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其实一千多年前,玉门关是一个繁华的边关。那里万里晴空鸿雁高飞,茫茫旷野驼铃急促,商队络绎不绝,旅客川流不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把美丽的丝绸、精致的瓷器,特产的茶叶、独到的中草药,率先发明的火药、造纸和印刷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地。同时中国又从「丝绸之路」上输入了不少有用的东西,例如菠菜、葡萄、石榴、胡麻

  • 文章専載 沿着古代中國長城發見的東西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1期  作者:英·斯坦因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考古 遗址 文物 玉门关 长城

    军事行动的长交通线的安全,自然为当务之急,罗马人的长城线原来就是帝国向边陲军用道路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中国用作向西发展工具的汉武帝的长城,正同古代罗马帝国的长城制度相像。Limes一字用为从行动根据地推向前方的罗马军路的专门名辞,这里我们正好用以称呼古代中国的长城。我们从汉书上知道西元前一〇八年(汉武帝元封二年,)自肃州远至玉门一带,建立了连续不断的一长线驿站同小堡。那时的玉门关还是在敦煌稍东的地方。到了西元前一〇二年至一〇一年(太初三年至四年),汉武帝第二次

  • 文章古典文学名作析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9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82-07-02
    关键字: 名作析赏 玉门关 四块玉 古典文学

    的写法。试看那能言善辩的陆贾、运筹帷幄的姜子牙,豪情纵放的张华,他们「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功名富贵,随着时光的消逝,湮没在历史的长流中,留给后人的,不过是一夕渔樵佳话罢了。雁儿落带得胜令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晓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休干,误煞英雄汉。看看,星星两鬓斑。「析赏」:作者邓玉宾、元朝人。生平事迹不详。「玉门关」在甘肃敦煌县西,是古时通西域的要道。「钓鱼滩」,在浙江桐庐县。是严子陵垂钓的地方

  • 文章世界屋脊之壯麗風光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4期  作者:易叔寒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世界屋脊 帕米尔高原 香妃墓 穆斯塔格峰 玉门关

    由敦煌出玉门关,经吐鲁番、焉耆、库车等地,度天山冰岭,至中亚、经浩罕、撒马尔罕、阿富汗国,而至印度,是为西道,唐代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的路线。当玄奘法师度葱岭时,他曾记云:「其山险峭,峻极于天。自开辟以来,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凝沍汁漫,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睹其际,其凌峯摧落,横路侧者,或高百尺,或广数丈,由是蹊径崎岖,登陟艰阻。加以风雪杂飞,虽复履重裘,不免寒战。将欲眠食,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之后,方始出山。」从这一段文字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