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90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出門時,將父母的孤獨一起帶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曹鳳鳴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成长 父爱 母爱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童年的春天是黄色的,幸福的黄色;而对于父亲则是思念伤感的黄色。那段日子过的的确有些辛酸,连平时吃的菜都和油菜分不开。油菜发叶时,父亲就用叶子烧菜,等长大些,就掐嫩油菜杆吃,无论怎么吃,都有一些油菜的清苦,于是每当我吃饭或挨父亲的揍时,都会很想很想母亲。所以我印象里的童年的底色却是苦涩的。但因为有厚重的父,以至于我现在想起来,苦涩之中却能平添几分温馨。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份父——严厉、粗暴、不会安慰人,却有一大堆的道理,他每次给我洗澡,都把

  • 文章诗五首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现代诗文 父爱 母爱

    ―)是什么是什么?是一股力量,让你获得成功。是什么?是一张照片,让你记忆以往的美好时光。是什么?是一本书,让你获得知识。是什么?是心灵中一本不朽的书!(二)父是一支笔,在我人生的画纸画了一个起点;父是一双有力的手,搀扶我蹒跚学步;父是一条被子,温暖了我的寒夜。父是一条船,载我畅游五湖四海;父是一本书,教我分辨是非曲直;父是一盏灯,带我走出黑暗的深渊;父是我生命中的阳光雨露。父是一根顶梁梁,撑起了一个家;父是一把伞

  • 图片五月五温青兩日遊老 天孔雀都賞臉

    出版时间:2012-06-01

  • 图片五月五温青兩日遊老 天孔雀都賞臉

    出版时间:2012-06-01

  • 文章难忘母恩永在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8-05-01
    关键字: 母爱 母亲

    普天之下,最伟大的是母,最圣洁的也是母。因此,每年的母亲节都掀起一阵欢愉和庆祝的狂潮,来歌颂母亲的伟大。每个人都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她那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使我们茁壮、成长。当我们薰沐在母亲慈晖里的时候,又是如何地幸运!为了珍惜母,为了发扬母亲的光辉,我们回忆一下,多少圣哲先贤与有志之士,无不是得力于伟大的母亲。孟母的三迁,终使孟子成为亚圣儒学的宗师;陶母明辨是非,陶侃终能以功名显达,成为历史上的伟人;徐母舍生取义,使徐庶终生不为曹操设计一

  • 文章生日晨起出門散步囘憶初離母親入學時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8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母亲 思亲 母爱

    又是晨鸡晓唱时,母亲慈系儿思。囘忆六十年前事,送儿远学初别离。告儿年才十二岁,送儿苦心知未知?儿父惨逝瞬半载,报仇雪恨当有为!为儿整理书与物,勉儿自立莫伤悲,叮咛再三无尽意,母泪忽已湿儿衣。四邻鸡声喔喔啼,天边又见月西移。当年音容今宛在,母恩浩荡永毋移。

  • 文章国怀乡谈奉贤

    来源期刊:《浦東》 第23期  作者:莊心在 出版时间:1981-01-15
    关键字: 思乡 奉贤县 爱乡 爱国

    一个富庶之区,全县有完全小学四所、中学二所,以其距上海只须一日程,水道是平湖班,陆道是长途汽车,故升读大学程度者甚众。我虽出生于「十鹿九面头」恋家园之地,惟独性喜远游,大学生活即舍沪就宁,毕业中大后即远适粤、蜀,喜骑击任侠,遨游远方,遍历东北东南亚各地,勤习各当地之语言文化,二度旅欧,兼及中东,一度赴非,泊创业贸迁,更多与国外人士交往,有一段时期几乎无年不出国,一年中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国外。因为经常出国关系,涉及一个小节,便是籍贯问题,如果报江苏省奉贤县

  • 文章满天威乡亲著向往的巨献义卖一二〇元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5期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向往的 稿酬捐赠 爱心义卖

    □晋江杂志特派员学济华报导□满天威鄕亲所著「向往的」一书,为纯文艺巨著,厚达五五四页,都四十万言,为四年前畅销书籍,现尙存有余书二、三百本,据张鄕亲(笔名「满天威」)表示,以晋江杂志维持困难,而这本为闽南鄕亲服务的鄕土杂志如果停摆,十分可惜,特将其所著之「向往的」提供晋江杂志社义卖,所收义卖款捐作晋江杂志之行政费用云。「向往的」一书,义卖价连同邮费每本新台币壹佰贰拾元,书款可就近交由邮局或邮政代办所邮政划拨「〇〇一一〇三七—二王和声帐户」,一周内

  • 文章曾国藩的才观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40期  作者:曾維政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爱才的原因 爱才的标准 爱才的方法 爱才观

    摘要:曾国藩的才观突出地表现在之缘、之标和之方三个方面。之所以才,缘于其对大清帝国的无限忠诚,对自己鸿鹄之志的不懈追求,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人胜于法、文武分标、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观可谓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其才的方法更是独树一帜:之聚之,进而识才、储才;之育之,采取褒磨结合、中西结合的办法培育人才;之容之,以博大胸襟容人之身、容忍之立。曾国藩惜人才的思想、标准和方法,有很多可取之处,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关键词:曾国藩;

  • 文章梁任公的筆端,何以常帶「感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飲茶室主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梁启超 文风 感情 爱家 爱徒 爱师 爱国

    ,只见一斑,而且未必有当,使能「三审确定」。那就有劳同好方家,「匡补厥遗」(学用 国父在三民主义序文中用语),或者为之「上诉救济」。一、富家之情任公家庭和睦,一门雍熙,对于儿女,很是慈惠。其妻李氏,是贵州省人,为当年派到广东任擧人主考官的李端棻之妹,李因欣赏任公的文才幷中擧人而将妹配之。笔者曾见任公晚年示儿家书,说到曾有一次和其妻发生龃龉,事后甚感难过,而向其儿女表示歉悔。夫妇一生只有一次拌嘴便感难过悔悟,也可算是「相敬如宾」,情弥笃了。如和蒲松龄所写

共903条记录 1/9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