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火葬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離魂三小時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1期  作者:陳孝堤 出版时间:1976-02-01
    关键字: 健康 体检 火葬 急救

    化验解剖,如若有知,即是还魂了。所以我现下嘱子孙们,如阳寿终了,用火葬最佳,一不占地,二不必做佛事功德,况港地坟地,乃寸金地,较之住人之住宅为贵。盖功德佛事,均为子孙辈恐先人在冥间有困难,求心所安,所以出此。但昔日唐朝贤相姚崇,也是达者,他遗令薄葬,且拒绝僧道作佛事等,所谓在天之灵在那里,祇不过子孙们努力从善,努力为人羣造福,不损害先人在世名誉而已。所以我极力提倡俭葬,通达同胞们,以为对否!(却酬)

  • 文章康廬文存(九)談歷代服制及葬喪禮俗(下)——對土葬法的改良建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6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传统习俗 土葬 火葬

    或草葬正反映他们的生活环境。说文中的葬字,是「死尸在草中」,会意。这可能是游牧时代所造的字。蒙古人不用土葬,据说土葬会触怒龙王,不利于马、羊等畜类。正反映出游牧民族的观念。至于农业社会以泥土为生活的凭借,居住有定所,「死徙无出鄕」,田园庐墓,多半相连在一处,当然以土葬为宜。至于航行海上的海员或乘客,若在航行中不幸因伤病而死,这时要找地方来野葬或土葬,(甚至火葬)俱不可能,于是船长只有替死者擧行水葬算了。火葬虽不合孝道,但多半受宗敎信仰或经济因素地理环境

  • 文章遙對故園懷祖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2期  作者:黃念祖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公墓 火葬 棺材 坟墓 遗骨

    拜读「宁波同鄕」九十一期「陈孝堤」前辈「离魂三小时」宏文,最后一句为「我极力提倡俭葬」。文内并提议用火葬,实在衷心赞同,本人服务医院十余年,而且经办的业务之一即是处理病故者善后,深觉俭葬观念之正确。由多年服务经验,依照故者生前的遗嘱,大多以「土葬」或者「衣着穿得好些」,或者「棺木买得好些」以及「坟墓做得好些」为死后意愿。本人服务的医院是一拥有千张病床的荣民医院,这批昔年驰骋疆场功在国家的老兵,都来自全标国各地的农村中,虽然受过现代革命敎育的薰陶,但对

  • 文章火葬史话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3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火葬 习俗 火化 历史考究

    火葬,又叫『火化』,就是用火葬化尸体。这种处理死人遗体的方法,简便、易行、节约、卫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标志。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已有火葬了。一九四五年,在甘肃省临洮县寺洼山史前遗址中,出土了灰色的大陶罐,这是最古老的储存骨灰的容器。先秦古籍中已有了火葬的记载。《墨子·节葬下》:『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取柴薪而焚之。燻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可见,春秋战国时,甘肃省庆阳一带民间火葬已经盛行。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的传入,我国的僧侣普遍实行火葬,后来

  • 文章武進靈骨塔落成觀禮記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8期  作者:吳季賢  出版时间:1983-12-15
    关键字: 武进灵骨塔 落成典礼 火葬

    开光。塔顶为蓝色琉璃瓦,每层围以白石栏杆,形势颇为壮观,园中花木扶疏,风景亦甚幽美。夷考我国火葬,南史扶南国传:「死者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印度盛行火葬。烬余骨灰,则筑龛或建塔埋之。宋代民间多遵用火葬,宋太祖建隆三年曾诏禁之;明淸两代亦禁火葬,今则东西洋各国皆行火葬,国人之思想亦因而转变,主张火葬者日多。盖既可不占土地,又可积省费用也。

  • 文章武進同鄉會靈骨塔落成觀禮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7期  作者:吳季賢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武进同乡会灵骨塔 落成典礼 火葬

    开光。塔顶为蓝色琉璃瓦,每层围以白石栏杆,形势颇为壮观,园中花木扶疏,风景亦甚幽美。夷考我国火葬,南史扶南国传:「死者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印度盛行火葬,烬余骨灰,则筑龛或建塔埋之。宋代民间多遵用火葬,宋太祖建隆三年曾诏禁之;明淸两代亦禁火葬,今则东西洋各国皆行火葬,国人之思想亦因而转变,主张火葬者日多。盖既可不占土地,又可积省费用也。下图为武进同鄕会灵骨塔摄影。

  • 文章何錫玄鄕長壽終同鄕爲他治喪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2期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何锡玄 同乡会 治丧 公祭 火葬

    何锡玄鄕长于一月十八日寿终广慈博爱院,享寿八十五岁,由同鄕组织治丧会,由万怀情先生担任主任委员、蒋超俊、蒋淦生担任副主任委员,宋伯元担任总干事、钱靑担任副总干事,于一月廿八日在市立殡仪馆大觉厅设奠公祭,到同鄕等数百人,大殓后随即火葬。何鄕长子孝庆陷大陆、孙一波暂居香港,都不能来台奔丧。

  • 文章火葬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5期  作者:趙永耀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火葬 墨子节葬篇 佛教 厚葬 漏泽园

    生老病死是人们必然的经历,死是最后一站,儒家思想对死后主张厚葬,这种习俗重人伦,无可厚非。但是自从政府迁台以来,台湾人口增加四、五倍,土地利用日广,相形之下墓地严重缺乏,才使本来在我国不流行的火葬方式也就流行起来。一般人认为火葬习俗渊源于印度,而传入中国。梵语「荼毗」就是火葬的意思。但在先秦时代,中国西北地区已流行火葬。据「吕氏春秋」义赏篇有谓:「氐羌之民,其虑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而「墨子」节葬篇又谓:「秦之西有义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

  • 文章漫談後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8期  作者:行舟 出版时间:1980-01-01
    关键字: 处理后事 土葬 火葬 出殡流程 台湾风俗 大陆风俗

    台北市(还包括北县和近郊市鎭)死人何止此数,其中还要除去「重丧」「大凶」等恶日不办丧事,故市立殡仪舘中「存货」——死人——堆积,越储越多,实在是生意兴隆,应接不暇。听说市府已在辛亥路三段火葬场建造第二殡仪舘,将近完成开放阶段。以目前情形来看,再有一家也是不够用的。假如能开放民营,像上海、香港那样,让有志于此者自由经营,而由政府监督管理,也许会更好一点。至于治丧仪式,一般分家祭、公祭、大殓、出殡四个阶段进行。民权东路市立殡仪舘附近开有几十家葬仪社,专门承办

  • 文章天不假年同聲扼腕 同鄉五人先後病歿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期  出版时间:1972-05-20
    关键字: 同乡 因病去世 殡仪馆 火葬 公祭仪式 同乡会

    周炳良鄕长,于四月二日因肝病逝于台中医院,享年六十二岁,九日在台中市立殡仪舘大殓后火葬,临终前遗嘱俟无锡公墓建成后再为迁葬,庄孟照鄕长代表本会前往协助料理后事。朱养志鄕长于四月十四日以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卅日在台北市立殡仪舘大殓后安葬极乐公墓,陈理事长为治丧会副主任委员,并主持本会之公祭。陈学玄鄕长于四月二十四日因肝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四十八岁,于五月二日在台北市立殡仪舘大殓后葬于阳明山第一公墓,陈理事长偕同旅台同鄕举行公祭。本会常务理事冯维勤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