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江津共返回3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津兵变身历记

    来源期刊:《江津》 第8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1-08-01
    关键字: 江津县城 江津兵变 刘文辉 江津中学

    民国十九年十月,江津发生兵变,那天晚上我寄住敎育局,被驻军误会逮捕拘禁了三天。是年九月初,因为大妹淸玉与江仲端君在重庆结婚,我由成都到重庆主持。婚礼完成,淸玉仲端迳赴上海,我则返江津小住。到江津县城是九月下旬,驻军第二十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张志和,过去以友人田倬之兄的介绍,曾有相当交往。这次回到江津,便去看了他。承他约我吃饭,在座有该部军官两席。其时北平扩大会议已经瓦解,国内大局好转,他要我即席讲话,作一政治报吿,我亦照办了,这一天的聚会,可以说是很愉快

  • 文章江津儿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7期  作者:朱翔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江津 儿歌 斑鸠 婚姻 农村

    一「雁鵝雁、扯扁擔,扯到張家河壩吃早飯。娘吃鍋粑兒吃飯,老子囘來啃罐罐。啃不動,儘叫喚。」從這首兒歌,可見父母養兒之苦心。好菜好飯,全讓給兒女吃,母親只吃些鍋粑,父親啃罐罐,意思是說吃剩下的碎屑飯菜而已。天下爲人子者,能不思如何報答親恩嗎?二「羞!羞!羞!鷂兒打斑鳩。」小孩開褲襠,露出他的小斑鳩來,大人看到逗着他玩,小兒們也互相唱着笑謔。三「八歌八歌撿乾柴,一撿撿到石梯巖。遇着哥哥正囘來,哥哥撿到柴一擔,叫我挑囘家吃飯;嫂嫂不肯給我吃,還駡我是狗養的!我...

  • 文章江津杂忆

    来源期刊:《江津》 第5期  作者:冉鴻翮 出版时间:1970-02-15
    关键字: 江津县城 裴家祠 江津中学 求学回忆

    江津县城和笔者以往曾经到达过的几处鄕鎭,现时回想起来,不瞒大家说,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眞正贫乏得可怜,根本说不上有什么新奇可喜的内涵,値得在这里向各位报导,所以各位同鄕先生披阅此文,视之为较场口扯谎坝的十八扯可也。开头语交代以后,理应转入正题。先说县城的东门,是否即为通泰门?东西两门间,是否筑有平直路面连接?笔者不知也。次言南门,出门遥望为武城,育才学校在焉,但每年淸明节,人们相率出城踏靑扫墓,是否即在该处?再说城内各行百业,何者办理良好,气象光昌;尤其

  • 文章潺潺江水憶故鄉

    来源期刊:《江津》 第8期  作者:楊治國 出版时间:1971-08-01
    关键字: 扬子江 江津女中 求学回忆 江津公园

    窗外,一片翠竹摇晃,再过去便是潺潺的河水声了。星期天无事,我放下手中的惠特曼诗集,慢慢向永和堤走去,倾听那别有韵致的新店溪的水声。自从把家搬到永和以来,我又可以悠闲的在河边散步了,有雅兴听到潺潺泪泪的河水声音了,再加上修篁滴翠,眞是一种别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少女时代,我就喜欢听杨子江的水声。那时,我正在江津女中读书,星期假日,独自坐在公园围着朱红栏杆的亭子里,一面自修,一面倾听涛声,有时更凝视着大江滚滚东去的江水,往往忘记回家去吃饭。长大结婚以后,离开了家

  • 文章推展續修縣志運動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9期  作者:天健 出版时间:1981-04-01
    关键字: 江津 同乡会 县志 纂修

    台北市江津县同鄕会,采纳该会名誉理事长周开庆先生的建议:续修江津县志。经该会全体理监事决议,组织续修县志委员会,推钟容昭先生为主任委员,已于本年一月二十日发出通知,即日起开始作业。所有周先生建议文,及有关通知,均载「江津」半年刋第二十七期(二月五日出版)。二月十五日,该会假杭州南路一段二十三号中美餐厅擧行春节团拜,到会同鄕二百余人,由该会理事长赵显桢先生提出报吿,获得大会一致赞同。续修江津县志编成,当可为整理四川地方文献开展一新的方向。周先生「续修江津

  • 文章四川的甘藷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3期  作者:平川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四川 甘薯 江津 土产 《全国粮食概况》

    四川主要粮食产品产量,以甘薯一项而论,就抗战前自民国二十年至二十六年之平均数,计为五一,六五四千市担。若就民国三十六年之产量言,据是年行政院新闻局编印之「全国粮食概况」调查,则四川已增至六三、六四二千市担,同年西康省产量则为三、二〇七千市担。甘薯在四川民食上之重要性,可以概见。甘薯亦名番薯,一曰红苕或番苕。我国以往习俗,凡自国外传入物产,大多加以番字。据蒋梦麟先生之记载:甘薯于明朝末年始自马来西亚移植福建。而在四川,则似先传入江津,然后繁殖全川,以及邻近

  • 文章江津县志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28期  作者:蜀俠 出版时间:1964-12-01
    关键字:江津县志》 编纂过程 文献内容 编排体例

    江津县志,于淸代先后四修,民国十年新志总纂程德音曾敍其经过:「乾隆三十三年,知县曾受一,搜求前辈杨几川龚笋湄二家抄本,补正其残缺讹误,都为二十一卷,序而刊之,津志乃有刻本。后阅四十年而续修,董其事者,巴人杨彦靑,知县徐鼎,时嘉庆九年也。十七年,通州李寳曾权邑事,增所未备。自后则有光緖元年之役,时知县王煌,邑人吴方城主之,其间盖相距六十年。」上述乾隆年刊本,及光緖元年刊本,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图书室现有存书。民国新修江津县志,始于民国九年,由县人程德音(字农

  • 文章江津文风塔的沧桑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作者:懷襄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江津 文风塔 地位 日寇侵略 创痕

    白屋诗人吴芳吉先生有「几水歌五首」,其中第一首是:「几水眞眞好,津城处处娇,云山四面起,井屋一湾遥。岭塔端于弦上箭,风帆密似鸟归巢。淸趣无尘嚣,来往杂渔樵。」诗中「岭塔端于弦上箭」,是指的江津县城北岸的文风塔。就风水家言:文风塔关系一县的文风,科擧时代,功名出自考试,各地方尤多以山川形胜,论文风之盛衰。山川若有缺陷,则建文风塔以相补益。全国各县,类有或大或小之文风塔,原因在此。江津文风塔(简称文塔)有三,一踞鼎山,其形较小,中实,俗名小塔。一峙武城后

  • 文章傷逝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5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73-11-01
    关键字: 胡清贤 江津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 国民日报 逝世

    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余妻胡淸贤女士不幸逝世。淸贤是我的堂表妹。我外祖父兄弟六人,外祖父行四,淸贤的祖父行五。我的母亲和淸贤的母亲,以堂姑嫂关系,来往密切。淸贤出生于民国纪元前七年农历十二月初二日,小余不及一月。以自幼赋性温婉,为我母所钟爱。我年时到外祖父家,亦常和淸贤相见。当我读书江津中学时,她则住中白沙新本女子中学。我因父亲早逝,我是长子,母亲希望我早点成婚,帮助料理家务。我和淸贤遂于民国十一年冬,由我四舅母作媒,正式订婚。民国十四年春,我应该在

  • 文章参加江津县运动会记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7期  作者:鍾容昭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江津 运动会 读书时代 江北公园

    幼年时代,因家住江津县三才鎭,所以常跟父亲到邻场——崇兴场,贾嗣场去赶集。每年正月拜新年时,又必到宗祠所在的五福场,舅家所在地的黄泥场,小河垻等地去为长辈们拜年,游踪所至,总不会离开这五个场的。民国十七年才到杜市场上高级小学,十八年五月,正逢着江津县开第一届全县运动会,我们学校也要报名参加。同学们知道这消息,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县运会是第一次召开,非常新鲜,又要到县城大地方去见识见识,眞的太好了,于是大家开始加紧练习各种运动项目。但我学校确实可怜

共38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