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族伦理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懷吳稚老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5期  作者:邵德潤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吴稚晖 哲学 文学 民族伦理 悼念

    追求理想的梦幻里,成为「失落的一代」。民族伦理是我们树立民族观念与爱国思想的基石。就国家民族的历史来说,过去的光荣是大家所分享的,未来的开拓也是大家所应共同担承的。在大家的心脏里流着同一祖先的血液;大家日常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所习尙的风俗、习惯,也都是承接着同一祖先的遗泽。唯有同一的哲学体系才能把大家的思想贯串发展起来,唯有同一的文学传统才能把大家的生活综合表现出来。诚如稚老所言,哲学文学是父母,各种科学祗是子女而已,不重视哲学与文学,其国家的文化就偏而不全。稚

  • 文章伦理的真正价値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三民主义 伦理主义 民族主义 起源

    民族主义就是伦理主义国父讲三民主义,由民族讲起:讲民族主义由个人讲到家族,由家族讲到宗族,再由宗族讲到民族国族。敎我们由宗族扩充到国族。又敎我们泯除汉满蒙回藏五族界限,而称一大中华民族。最后更讲到我们中国是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意思是敎我们把家族的亲情和团结力由小而大,由近而远,扩充到民族国族。以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换句话说,中华民国是一个中华民族所建立,一个中华民族是由家族的亲情和团结力扩充凝合而组成。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伦理的观点,伦理的作法。完全

  • 文章阐述中华民族伦理制度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8期  作者:姚澤民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伦理制度 思想国粹

    中华民族为世界具高度智慧之优秀民族,乃能创造绵延悠久之历史及灿烂之文化。早在黄帝轩辕氏时,便以其聪明睿智建立了国家的规模,并有甚多发明创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指南车等……开创并奠定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之始基。嗣后尧、舜、禹、汤、文、武,或以仁德治天下,或以武功平天下,或树立政治贤能之楷模,或启发顺天应人之革命,缔造出唐、虞、夏、商、周等朝代递嬗之史篇。惜最近数年因政风败坏,以致家庭、社会、国家、人伦等秩序乖离,师心自用者比比皆是。礼杂记

  • 文章中國人的特質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伦理道德 和平 民主 科学

    来发扬光大。」所以三民主义的实行,正与中国人的特质相符合,而能成为全民的共信,所以我说: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有其必然性。四、中国人重视伦理道德由上所述,可知中华民族立足亚洲,屡经丧乱,仍能保持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力量,实根源于民族精神及民族文化。不过民族精神及民族文化所以能发生如此强大的力量,实又以伦理道德为其骨干。所谓伦理道德,就是一般国民的父子之爱、兄弟之爱,推而至于邻里鄕土之情和民族国家之爱,这些爱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重视伦理道德,可以说已成为

  • 文章宏揚孝道,踐履孝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孝道 中华文化 伦理道德 民族传统

    吉安 胡荣祥我国固有文化有重孝道,所谓「父母至尊胜金银,饮水思源头」,百善孝为先,孝经上说:「天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乃一切道德之根。自古以来,孝道不仅是社会秩序的安定力量,更是延续了民族命脉,所以说,中国社会是以孝为基础的社会。「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乎孝。」足见人之百行之先莫大乎孝,故道德之基本的核心和原动力即以孝为其根本,而扩充发展而成。所以「孝为德之本说」。近数十年来,由于西风东渐,社会型态丕变,工商业突飞猛进,民生富裕。人民

  • 文章浅谈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民族精神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4期  作者:趙士驤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伦理道德 国际局势 学者论述

    要强调我们原有的伦理道德。其次,便是恢复我们固有的智识。他并曾很精确讲解中华传统中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些道德纲目。所以中华民族的精神,应即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个德目的精神。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明末文天祥的从容就义,抗日战争时期谢晋元团长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方先觉团长苦守衡阳,太行山区的游击战,各敌后地区我地下特工人员情报与破坏战,尤其是张总司令自忠将军在襄阳作战壮烈成仁,都是令人非常敬佩,可歌可泣,以上仁人志士确为忠义之典型。台湾有一个国内外声誉甚佳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