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阜宁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化阜宁——中国散文之乡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薛立漢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文化阜宁 散文之乡 社会风貌 陈毅 淮剧

    在字里行间流淌……写下生活多彩的韵律,写下人生壮丽的华章。跳动时代的脉搏,散发泥土的芳香,俊彦令文坛星空生辉,美文让阜宁魅力无限。远方的客人,您可曾到过我的故乡。这里的人们多情好客,纯朴善良,这里的文化多姿迷人,令您神往,向您敬递一张名片:中国阜宁——散文之乡!要您品尝槐花蜜酿出的佳酿,陪您文化星河里放舟荡浆,春天有约,相会在文化阜宁——中国散文之乡!注:⒈中国散文之乡:2006年10月,中国散文学会授予江苏省阜宁县「中国散文之乡」荣誉称号牌匾,95岁高龄

  • 文章百姓乐享免费文化「大餐」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0期  作者:蔡衛國 周娣 施玉森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文化建设 阜宁

    部在天津组织的文艺汇演。十月十四日,小品《夜半情缘》又在中国第七届滨州小戏节获得优秀剧目奖和最佳演员奖。一年内连获三项国家大奖,这是前所未有的殊荣,可见苏北方言淮剧小品已成为文化阜宁的一大特色品牌,在江苏省有了名气,在全国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在阜宁,当地政府像关心支持专业文艺团体一样,扶持群众文艺团体的发展。为了快速推进乡村文化艺术团的建设,该县先后四次围绕乡村文化艺术团的组建和发展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落实人员、经费,并在全县范围内成立六个分团。每个分团下辖两支

  • 文章阜宁年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陳夢斯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阜宁年俗 马文化 贴对子

    首切合时令的拜年歌,至今不衰。阜宁南乡在春节新年里,流行拜年大串联,在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出门向左邻右舍拜年,被拜年的人家就有人参加这个拜年行列,再到别家去拜年,每家都有人参加拜年队伍,拜年人越聚越多,这个拜年人龙,人数多达三、四十人,有时被拜年的人家,屋小地窄,拜年人要分批进屋,拱手作揖拜年,有时在门外等候的人,在外喊叫:「某叔某伯,来向您拜年啦」,屋主人屋内回叫:「熟不拘礼,礼到就是了」。屋主人与拜年人两不见面,主客高声喊叫拜年,也算是拜年一景。同一村

  • 文章阜宁人在台所创的文化事业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阜宁人 创办学校 文化事业

    家住阜宁五汎港,离我家不到十里。他的长兄继周先生,与我初中同班同学,交称莫逆。我每到五汎港,必到他家,思农先生与我,迄今互不相识,此诚不可理解。继周先生年少英俊,才华超人,惜享年不久。其父年老丧子,心灰意冷,一切消极,不求进展,认为后继无人,竟将开张多年而生意正旺的仁泰永商店关闭。老人万想不到,他的耳聋残障的幼子思农先生,居然大有所为,远在千里之外人地生疏的台湾寳岛,创办一所启英聋哑小学。虽为小学,实乃一大文化事业!若死后有知,老人不知如何喜悦呢!我的个性

  • 文章祥龍獻瑞為迎接龍年而作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8期  作者:陳嘉明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龙年 文化 阜宁舞龙

    业已定型,变不出新花样,有人硬是想出点子来,说是帝王之龙,是正牌五爪金龙;皇亲国戚,变成四爪龙;至于一二品大臣,变成三趾龙,它已不能称龙,改称为蟒,所谓当朝一品,蟒袍玉带;至于平民百姓,只好称蛇了,今日我们应自称为蛇的传人。但蛇可以变成龙,如刘邦、朱元璋等人,蛇也可变蟒,如刘罗锅及施不全,龙蛇可以互变,这是中华民族的特性,今日社会,也是龙蛇杂处。龙在阜宁阜宁人对龙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很多人家在祖屋内,供奉一幅云龙图,浓云密布的天空中,云端裂开处,伸出一只龙头

  • 文章從北徙纪念地碑談到「武陵亭」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顧寶璧 顧寶頤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武陵亭 阜宁顾氏文化 家族史

    谈到阜宁顾氏文化,就要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的北徙始祖。朱洪武赶散时,世居在苏州阊门、金门一带的思义公、仁九公兄弟率侄丛一公及四世全文公,渡江北迁至庙湾场,天差乡,唐朝古刹马躲寺地区。明朝阜宁城的前身称庙湾场,到清朝雍正年间才建县称阜宁县,旧制的阜宁县包括今阜宁、射阳、滨海及响水县的一部分。现在的射阳河,旧称庙湾湖,明朝出阜宁城东门便是一片望不尽的海滩,爬上望海楼,就望到苍茫的大海,望海楼上挂有海口灯,傍晩看到点点鱼帆从远方归来。因黄河改道,注入淮河入海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