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放风筝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佳節閒話——重陽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潘樹森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重阳节 插茱萸 登高 放风筝

    北方叫发糕,花糕、丰糕、糕面上有揷小彩旗的,有做两只小羊㸃缀的,符合重阳(羊)意义。揷菊花—重阳揷菊花寓意求吉祥,去邪恶,鎭妖毒,取康宁。杜牧诗「共知霜须满,重阳曾揷菊花无。」菊花会—重阳节菊花盛开,九月又名菊月,各地办菊花展览会,一片菊海。羊肉会—是北方风俗,因重阳节西北地方正羊肥,是吃羊肉时候,天气渐冷,羊肉补中益气,温阴扶阳,性甘大热吃羊肉后周身发热,尤以老人阳气衰弱,正合补养体力不足,涮羊肉最宜关外人御寒,创下羊肉会风俗。放风筝—淸明和重九气候都宜于

  • 文章清明風習譚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介凡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放风筝 踏青 拔河 清明节 习俗

    「划船漾,在邑西北十五里。里人以淸明日荡舟于此,扮农家翁媪,卜蚕禾之事,四方男女来游,飞桨如织,竞为水戏。」海昌,今浙江海宁。因为弓箭时代的过去,淸明射柳,现今已不时兴了。淸、董丰垣「识小编」:「永乐中,禁中有翦柳之戏,即射柳也,元人以鹑鸽贮葫芦中,悬之柳上,弯弓射之,矢中葫芦,鸽飞出,以飞之高下为胜负,往往会于淸明端阳。」射柳,即俗说走马射箭,本是军人武艺,而演变为民间岁时嬉戏。黄华节「中国古今民间百戏」「躤柳」篇考证颇详,玆不赘。放风筝,是天高气爽季节

  • 文章濲水民俗活動槪記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曹效之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濲水 民俗 过年 放风筝 清明

    有点令人垂涎三尺,这一餐吃过之后,新年已经过去,一切吃喝玩乐到此为止,士农工商各居一业,各返岗位去努力工作,叫做「泥鳅怀肚,各人寻路」。扎故事,放风筝紥故事也叫做抬故事,四五岁的幼童,穿戴戏装,扮成历史故事人物,缚在大木橱之字形的铁管上,四个壮汉抬着满街游行,吸引观众,这个民俗活动是庆祝观音大士诞辰,二月十九日起一连三天,不过上街头和下街头鬪起来的时候,也说不定抬个十天八天的。为头的人多为地方上饱学之士,熟谙历史及稗官野史典故,精通戏剧内容,紥出来的故事人物

  • 文章八十歲的兒時懷念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5期  作者:葉秀峯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放风筝 送饭 蜈蚣 纸球 金鱼

    二十五)风筝吃饭放风筝在现在已很平常的成为孩子们的活动,但我偶然想起幼年时对此所记起一件事,似乎在此尙未听到过那就是风筝要吃饭,放风筝的应该要送饭给他吃,不知诸位鄕长的子弟们中曾否有此一活动?为风筝送饭,主要是为放上天一个长时间很高的存在天空的风筝,孩子们如不收他下来,或天风不变,颇有在天上悬挂两三天的。因此放的孩子们会很关心他在天空很久了,如何不饿,他们放他上天这样高,不容易也不肯草草的收囘来让他吃饭。孩子们有时已囘家吃过两顿饭,而风筝仍高高在天空

  • 文章憶揚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4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68-08-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放风筝

    三十、放风筝时人写文章,若不从三皇五帝写起,似乎不够文采风雅。就是写鹅卵石吧,甚至都要从女娲氏炼石补天敍起。由于引经据典,于今为烈,因此笔者为谈当年放风筝的这件小事,也先得写段典故来应时。风筝就是纸鸢,又称「鹞子」。据独异志云:「候景围台城,梁武帝被困,简文作纸鸢,飞空吿急于外。」这是纸鸢之始。后来有人在纸鸢上端,缚有小竹筒,在高空因风作响,声似筝呜,故又谓之「风筝」。又据询刍录云:「五代李邺于营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戯,嗣于鸢首以竹为笛,使为筝鸣,故名

  • 文章故鄕憶舊之六(二)童年舊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5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1-11-20
    关键字: 跳高 压岁钱 放风筝 黄梅雨 射弓

    一个竹片,穿了一个孔,将此绕竹筒的线头穿进孔内,将地皇皇直立放在地上,玩者将竹片靠紧竹筒,用力将绳拉,绳拉完时,地皇皇即在地上的溜溜的转,也能发出汪汪的声音。我们比赛时,看天皇皇谁能拉得最响,地皇皇谁能转得最久。跟着就是放风筝。我家斜对面,是一片荒芜的广场,此地是邻居尤家的产业,原来是一座大宅子,在太平天国之乱一场火将房屋烧光了,我们常在那里玩,还找得到烧焦了的米粒,其后此广场为缪斌所买去,盖了新房子,在盖房子的时候,挖到一口废井,井里面挖出了玉盌等古董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8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迎神赛会 春游祭祖 踏青郊游 赶会购物 放风筝

    音响赌具,一伙人等到了野外,选就湖边或山洼之适合场所,有者挖地设灶,有者倾听音乐或戏曲,有者开始游胡(借音字,游胡为玩纸牌之俗称)打麻将,年轻的情侣们,则借机游山玩水、挽手低谈,情话一番吧?吃、喝、玩、乐一天,到了傍晚时分,焚化纸钱之后,各自手持柳絮新枝,或野蔬嫩芽,边走边看,有说有笑,哼唱眷鄕村小调,快快桑桑的回家,已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的等待着睡觉吧?把握季节放风筝放风筝为普及性的玩乐方式,走遍世界各地,都有放风争的玩意儿,而家鄕的适合季节,仅只靑明节后

  • 文章八十歲的兒時懷念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7期  作者:葉秀峯 出版时间:1984-02-10
    关键字: 儿童 游戏 毽子 放风筝 农历新年 传统礼仪

    冬天踢出汗来,实是简单而适合的小运动。一到春天,则放风筝为大家爱好的。此外也有顽钱的,如「滚钱板」、「打钱堆」、「打墙蹦子」,这几种可能渉及钱的输赢,为家长们所不容许的。踢球也是一种古来已有的一种儿童游戏。古来是以线团做好,是成人顽的。等几十年前有了人造的橡皮球,打球或踢球就花样多了。儿童对其爱好超过了毽子,此外跳绳也是由来已久的儿童游戏,也有不少种的跳法,晚近在台的跳法变化已超过了以前。在年龄较大的孩子,顽的尙有「转地嗡子」,扯「天嗡子」,为北方盛行的陀螺

  • 文章雨花台的舊夢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8期  作者:呂青 出版时间:1978-02-10
    关键字: 清明扫墓 雨花台石子 爬山比赛 放风筝 雨花台积雪

    一步之差,我落得第二!李淸悚校长送我白色铜尺,练字时鎭纸用的。同学们相继爬到,几个学姊拥着我问长问短:「小不点怎么爬得恁快?」那时我读初中,瘦瘦小小,大家戏呼我「小绿豆」。怎么爬的恁快,旺盛的荣誉感,鼓我克服重重难关;坚强的意志力,支持我不达目标决不终止!就这样,我爬上山顶,就这样我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下山,经过方孝孺墓,他是明末遗臣,誓不事淸,卒以詈骂降将,遭割舌处死。忠肝义胆,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俯首膜拜,仰慕不已。秋高气爽,雨花台宜放风筝。堂兄弟糊扎的大

  • 文章故鄕之春

    来源期刊:《浦東》 第5期  作者:戴天 出版时间:1976-06-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春节习俗 接财神 接灶君 扛三姑娘 放风筝

    「春」是誘人的,大地都期待它的來臨。浦東之春,應從團年開始,到了除夕,一家男女老幼,必須團聚在家裏吃年夜飯,出遠門的人也要想法及時趕囘,這是老祖宗遺下的慣例,在頭幾天,老太太摺元寳,指揮着小媳婦弄吃的,弄穿的,弄供的,忙得不亦樂乎,節目開始是謝年,時間是除夕中午,三牲、菜肴,擺滿了供桌,一家長幼有序,按次叩首如儀,歷時三柱香,放炮送年;下午在客堂中掛出歷代祖先的畫像或照片,老一輩的一一介紹給兒孫,不厭其煩的道出列祖列宗的事跡,使小輩們深切認識,然後端出供...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