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律韵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近体诗集自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劉鑑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诗的声韵 诗与人的关系 回文诗 近体诗

    继有魏朝李登的声的产生。迨至西元四四一—五一三年期间,梁朝沈约之声(平上去入)的创作,而隋又有陆法言与刘臻、颜之推等撰切五卷。在这段时期,虽有声的专著,但尚未能构成诗的风行,而诗仍以古风行之。及至唐之沈铨期(六五六—七一四)、宋之问(六五六—七一二)的研究、律韵而成,诗的写作,这时才形成专门知识,不仅有了平仄目的分类、诗谱(绝句)也定型确定,同时在律诗的对仗方面,也有了明确的规画。更为考举进仕的张本,故诗风大盛。可是诗(谱)虽经确立,因

  • 文章系念湄江叠敬酬赐各吟长——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1期  出版时间:1987-02-08
    关键字: 七律 诗词 叠韵

    四首⒈鲲化鹏飞出类群,穿云瑶复连云,逍遥梦践游仙约,摇落心牵织锦文,炎海洄澜情缱绻,幽兰隐谷气清芬,伊人独乐冰霜性,词苑拈花一笑缊。⒉旷代谁为济世才,江南一赋古今哀,梯山航海天难问,挈妇将雏梦可囘,满地干戈余血泪,故家兰菊没蒿莱,频参剥复玄元理,末造文星掷砚台。⒊无边心緖忆沧溟,流水琴音越海听,笛弄梅花迁徙客,柳攀驿路去来亭,龙蛇起陆传烽火,鸡犬奔天识道经,惟向书编消日永,春山如黛扑帘青。⒋云璈檀板醉流霞,读罢欣然手自叉,我是乱离寻觉海,君缘缔造乐

  • 文章古詩欣賞入門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蕭繼宗  出版时间:1986-09-20
    关键字: 韵律 语言 表达技巧 含意

    一、前言诗,包括些什么呢?广义地说,它可以包括所有以韵律为其外型的作品。从「古歌谣」、「诗经」、「楚辞」、「乐府」、「五七言古近体诗」、「词」、「曲」、以及近代新兴的「语体诗」,无一而非「诗」。但在一般人心目中的诗——尤其所谓「古典诗」或「传统诗」,通常是特指「五七言古近体诗」而言。五七言古近体诗的数量,单拿唐代来说,据全唐诗所收,作家凡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凡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如果能把各朝各代的作品总计起来,不用说,其数字必然大得惊人。外国人说中国是一个诗

  • 文章诗的绝、句平仄基本排列组合分析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6期  作者:陳友儀  出版时间:2012-02-11
    关键字: 诗句 平仄排列 韵律

    的平仄不能改变。横行1至4是句数编码。第1、3句的第5字是不押的仄字位,若是平字,就将其第5、3字的平仄字位对调。第2、4的第5字是要押的平字位,若它是仄字,就将其第5、3字的平仄字位对调。二、五言句仄起模式(首句第二字)A1 仄仄平平仄仄1B1 平平仄仄平平2B2 平平仄仄平平3C1 仄仄平平仄仄4C2 仄仄平平仄仄5D1 仄仄平平仄仄6D2 仄仄平平仄仄7A2 仄仄平平仄仄8五言句平起模式(首句第二字)A1 平平仄仄平平1B1 平平仄仄平平2B2

  • 文章淺談詩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9期  作者:胡傑洲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古诗 平仄韵律 介绍

    这首诗名叫相思,也是杰出诗人王维所作。其次谈论诗之,所谓,就是诗之韵律,有一定的规格,绝不可错,错排了,便是走,平仄音排错了,叫做离音,如果一首诗发生离音走的现象,那眞是不堪卒读了。上述两首五言绝句诗之,却都是排在第二句第五个的扉字、枝字,和第四句的最后归字、思字。之排用,必须依照诗集成所编排的各声,譬如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眞、文、元、寒、删……等(参阅诗集成一书)。至于平仄声之认定,是根据四声而来的,平声为一单元

  • 文章近体诗与押之硏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近体诗 韵律 历史流变 历代名篇 押韵

    湖口 王鼎一、所谓近体诗近体诗乃「传统诗体」之一,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与「古体诗」为对待名词。具体言之,即有唐后之五七言绝也。其字数句数均有定格,(排律不限句数,故不讨论。)平仄亦有定式,律诗额颈两联犹须对仗,此外就是押,一般押平声,而且一到底。近体诗押,许多人有不同意见。反对者,认为「文多拘忌,伤其眞美。」赞成者,以为「口吻调利」、「音谐美」,且便于记忆。因此,实有进一步分析之必要。二、先论书流变师大教授林尹先生《新校正切宋本广

  • 文章漫談近體詩與平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近体诗 韵律 平仄 四声 五律 诗词理论

    湖口 王鼎讨论近体诗,此限于五七言绝而已,平仄是其特色之一。前于《近体诗与押之硏究》一文已言之,不赘。平仄㈠关于平仄,先须讨论「四声」。一、四声之名,初见于晋张谅《四声林》及刘善经《四声指归》。(见《隋书·经籍志》)二、明顾炎武说:「梁陈间四声之论乃定。」三、《梁书.庾肩吾传》:「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四、四声当指「平上去入」而言。⒈《南齐书·陆厥传》:「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⒉沈约《四声谱》:「上去入为

  • 文章书与古典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 诗文韵律 古典诗词 声调押韵

    在三十个平声目中,如何分布,兹以百分比说明于下:于此可知有宽窄矣。选宽作诗,押并不困难。古典诗中近体诗又有五七言绝之别。兹依序析其押之差异。(一)仄起:第一句不必押。1.五言律诗:取样一百二十四首,仄起一百零四首。唐人如此。除元好问外,历代诗人效之。因此五四联(八句)押四者为正格。2.七言律诗:取样一百一十七首,仄起二十二首,唐人居半,而老杜五首,然影响后世者甚微,元好问诗中为零。七四联(八句)押五者为正格。3.五言绝句:取样七十二

  • 文章桑榆詠懷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劉林華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诗韵合璧》 《桑榆咏怀》 诗歌韵律 传统文化

    每深明道兴德之想。圣贤志操固所祈向。英雄才略,几曾梦到?苟有裨于斯世,更何吝乎褚墨:为赋二(分用侵、支),以弁其首。其一诗合璧萃精微,桑榆咏怀抒寸心。明道兴德非泥古,匡时济世思及今。省识真知在力行,讵悔绠短欲汲深?百六赋罢意未已,浮生期勿愧影衾。其二前无词人创其始,后鲜来者继吾痴。未忍古道久寂寥,欲凭热肠历险夷。天清任经风雨过,地宁喜见山水奇。圣贤志事英雄梦,潜心求之有余师。桑榆咏怀之一作于一九九八年七月,计七绝十五首,其用依诗合璧卷一,上平声各

  • 文章給孫兒文生信之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旧体诗 诗词韵律 律诗 诗格

    百分之九十均是采用诗格一、四行,俯拾即是,故不举例说明。采用律诗诗格第三、四行的绝句用二个脚,如苏轼先生的冬景:⒈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第一行荷兴菊对,植物对植物且均为草本。尽与残对,形容词对形容词,一个完全没有了,一个残缺不全。无对有、雨对霜。第二行是说明当时的景致,没有对偶。所以合符律诗诗合的第四。而使用的诗枝、时、出自四支。总之七是两首七绝的结合,反之七绝是一首七的分开,但七绝可自由选择,随兴所吟,用一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