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七十三年二月七日(農曆正月初六)是革命元勳廣東先賢鄒魯(海濱)先生百齡冥誕。中央黨史委員會特於二月十日擧辦鄒魯先生百齡誕辰口述歷史座談會,由秦主任委員孝儀主持;應邀參加者有陳立夫、鄭彥棻、余俊賢、黃季陸、陶希聖、谷鳳翔、張炎元、崔載陽、胡木蘭、董世芳、羅克典、潘衍興、李雲漢、許朗軒、林徵祁、諸先生和我十餘人。本文係我的發言稿,錄供廣東文獻參考。——希哲附記
-
「故鄕」——究竟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讓我們稱爲故鄕呢?是出生地嗎?是從小生長的地方嗎?還是祖父母的故鄕亦可稱爲故鄕?這問題對於出生在香港、受敎育於台灣、而籍貫卻是浙江寧波的我而言一直困擾不已,尤其在兩岸對立的今天,我究竟是香港人、台灣人或是寧波人呢?說來眞是悲哀呀!歷史造成了今日的悲劇,台灣的孩子們對於「國家認同」一直相當模糊亦相當矛盾,從敎育的觀點來論,近來的敎育已有本土化的趨勢,舉凡鄕土敎育、母語敎學均是希望台灣的孩子應該愛台灣、瞭解台灣,而不是只知道...
-
政策、留学政策到用人政策上,制作出一套远程计画来。为了要达到远程计画的实现,自应加强硏究所敎育,使敎育水准提高,才能彻底执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齐头并进。目前我国硏究生与大学生的比率,和其他先进国家比较,显然偏低。今后我们必须将大学的结构予以调整,而硏究所与硏究生的素质与数量,亦应同时予以提高。第九、充分发挥大学敎育的功能:大学敎育的功能有三:1.传授知识,2.是追求知识,3.是应用知识。简言之为敎学、硏究和服务。国父说:「敎育之目的,于读书、识字、学问
-
國立中正大學旅台校友爲慶祝 總統八秩晉四華誕曁紀念卅週年校慶,十一月一日上午假台北市實踐堂舉行慶祝大會,該校在台校友詹純鑑、楊亮功、周邦道、林一民、吳仕漢等二百五十餘人均已登記參加,該校創辦人熊式輝氏亦將應邀專程自台中前來主持並爲 總統祝壽。按國立中正大學係於抗戰期中於民國廿九年 總統華誕之日,創立於江西戰時省會,由當時江西省主席熊式輝氏全力籌辦,熊氏並親自撰寫該校奠基文曰:「本大學敬奉我民族領袖之名而名之,開創於戰時,建立於戰地,斷垣破瓦中留此轟炸不爛之...
-
【本刊訊】一項由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台灣傳播研究協會、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兩岸傳播菁英交流——理論與實務的對話:「二〇〇六首屆大陸傳播研究生論文發表會」以及「大陸傳播研究生來台學習論文發表會」,分別於五月十三日和六月十三日(週六)假銘傳大學台北士林校區大會議室舉行,銘大傳播學院由院長楊志弘博士及行政院陸委會文教處長陳會英博士共同主持開幕式。會中大陸各新聞暨傳播學院博、碩士研究生與出席者討論熱烈。本次應邀來台出席兩岸傳播交流的大陸各大學傳播系所...
-
鄕先生楊冠政博士,現任敎育部高敎司司長,於七十年六月四日視導逢甲大學,應邀對全體師生演講,內容精闢。特予轉載。·編者·
-
四十二、退役後回實中復學員林實驗中學是由母校等八所聯(臨)中組織成立的學校,絕大部分爲原來的老師與部分尙未畢業的同學,彼此再度同甘共苦,舊夢重溫,心中充滿無限的感受與期許。高中的課程,在台南成功補習班雖已作過重點式的補習,但畢竟與正規敎育所講授者不同,能有機會再就全部課程有系統的重新經過講授曁按照進度演練與溫習,其領悟程度自會有所不同,況是一個讀書環境,全部時間可以投入所有課本上。四十三、四十六年參加大專聯考考取成大四十六年大專院校聯合招生委員會自七月一...
-
最近談敎育問題,特別引起社會人士的關切,然而這些問題並非關係敎育大計或敎育前途,而是一連串似是而非的槪念,形成煽惑性的口號,使敎靑年人感覺新奇、熱鬧,好像爲他們代言。其實誠如吳大猷先生所說:膚淺薄弱。其背後更隱藏著陰險心機,値得吾人正視其動向。先談敎授治校,應是敎授多參與學校的事務。事實上很多大學早已如此做。敎育部李部長答復立法院質詢時表示,在大學法明白規定尊重敎授的情形下,大學敎授早有充分的機會參與學校的學術硏究或行政管理,規定校長、院長、敎務、訓導、...
-
㈠前言此次中華民國靑年「友好訪問團」前往大韓民國做十天(十月廿六日——十一月四日)的友好訪問,本項活動是依據今年中韓兩國敎育部長所簽定的「中韓文化交流計劃」下,第一個由大韓民國官方邀請的中華民國靑年學生代表團體,韓國方面主辦的單位爲韓國文敎部及韓國**聯盟。中華民國代表團的組成爲全國各大學學生代表,本團共有團員廿八人,其中男學生十八人、女學生十人。㈡活動内容有關在韓國的活動,大致分爲三方面:①參觀訪問韓國各大學:計有漢城、慶熙、成均舘、釜山、外國語、延世、...
-
如是,承大姊之保育,兄长之垂爱,完成大学教育,兄姊栽培之恩,永志铭心,没齿难忘,祗图琼报于来生,第当 先父母谢世,刘氏表兄嫂,在精神及物质,多予支援,表嫂又时而嘘寒问暧,倍加照顾,而今匪伪作乱,地隔东西,难予图报,赤诚之心,耿耿于怀。二、少年时期—襄助兄长,半工半读余在就读大学时期,原考入上海持志大学法律系,地处江湾,在上海郊区,路途遥远,晨六时出门,晚七时回家,除步行外,转车三次,方能抵校,民国廿三年,兄长宏基,执行律师职务,为期襄理计,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