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教育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地方教育——故鄕办学甘苦谈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林念祖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地方教育 故乡办学 教学感悟

    王老師亦文先生曾有言曰:「凡做事皆爲自己,而非爲别人。」此一名言,永銘於心,啓示良深。後來 總統蔣公亦云:「無論遇到什麼事,不要害怕,都去學習,久之自會。」耳提面命,數十年後,仍猶在耳。此類金科玉律,亦曾轉知後生,但我雖爲人師,畢竟人微言輕,究有幾人能夠注意運用,不得而知。民國二十六年冬,我從海門乘汽車抵亨乾口站下車,與傅宅近在咫尺,由於携帶行李,分身乏術,未能將傅先生交帶之家信,卽時遞交,而携帶回家,於次日由北塘姊夫黃崇明轉送傅宅。而且我於烽火漫天中能...

  • 文章王十朋的吏治思想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4期  作者:張峰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王十朋 吏治思想 地方教育 慎刑恤狱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淸縣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王十朋是個才子,狀元。却不甚了解他還是南宋初期的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王十朋出身寒微,但從小懷有大志。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二五七)擢進士第一,卽狀元。此後,歷任校書郞、國子監司業、侍御史、地方郡守等職。他屢次上書,要求改革朝政,主張抗金救國。他推薦抗戰派張浚、劉錡主持恢復大計、彈劾秦檜餘黨史浩對金妥協投降的罪行。所有這些,都表現出他極大的愛國熱忱。但自張浚符離戰敗,主和派抬頭,他被迫...

  • 文章湘陰任公企虞及德配周太夫人南事略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任培道 出版时间:1986-07-15
    关键字: 人物传记 乡绅 湘阴 地方教育

    先君任公企虞原諱奏南字麗儲,後因參加革命元勳黃公克强(三嬸母之堂兄)籌組之秘密革命機關,更名企虞。前淸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七日,出生於曾祖父星洲公廣西太平府知府之任所。幼時,秉賦穎慧,稍長,祖父禹疇公延名儒課以經史百家,學業優異,曾中鄕試,爲族里所重,嗣因目擊淸政腐敗,國事日非,必須徹底改革,方足以救亡圖存,乃放棄進士考試,入嶽麓書院(湖南大學前身)之優級師範科,硏習敎育課程。並遙與留日之澍霖族伯及黃公克强等暗中聯繫,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僉認改造社會,必先自普...

  • 文章我的家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黎厚常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萍乡县 物产 劳动力 地方教育 气候 拳术

    萍鄕 黎厚常家居萍鄕縣栗江區,縣區環境幽美,土地肥沃,適宜於栽種各類農作物。稻穀年熟三次,大小麥都可播種,穫得豐收;大豆高梁,也可種植;茶樹同樣能長得茂盛,種子可搾油供人民食用。樹木有松杉樟,以及高貴品種的柏樹,樹質細密芳香堅靱,應用於建築房舍梁柱,與製作傢俱;竹林隨處都有,家庭用存放物品的筐籃,卽是用竹籤編織而成,輕巧利便,甚合應用需要。炊膳用煤炭燃燒煑炒。煤炭是無煙屑煤或塊煤,火力强烈,家庭爐灶使用,毫無煤煙臭味;全天候不熄滅爐火,隨時有火可以利用,...

  • 文章鄉賢孫詒讓先生的生平及其學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10期  作者:張玲蕙 出版时间:1970-12-20
    关键字: 孙诒让 地方教育 治学方法 学术成就 人物回忆

    淸代末葉,我浙有三大漢學家,卽德淸兪樾先生(字蔭甫),定海黃以周先生(字元同)與瑞安孫詒讓先生(字仲容)。兪、黃兩先生在學術上的成就,博大精深,各有其獨到的地方;但影響後來學術風氣之廣,却未若孫先生。孫先生於淸光緖三十四年(一九〇八)逝世,歿後至今,忽忽已六十二週年了。在這六十餘年之中,國內學人並沒有忘記先生在學術上啓導之功。對先生的學問與行誼,或加評論,或予表揚,非常熱烈。如章炳麟爲撰別傳,張謇爲撰墓表,朱芳圃纂年譜,張壽賢撰孫先生學術槪論,宋抱慈撰孫...

  • 文章一位畢生獻身教育的經濟學家任凱南先生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吳伯卿 出版时间:1986-07-15
    关键字: 人物传记 地方教育 经济学家 教育家

    名經濟學家任凱南先生,於民國三十八年七月,卒於長沙,迄今已三十七年之久。任氏畢生致力教育事業,治學謹嚴,且素性澹泊名利,從不涉跡宦途,加之才不外露,祇知在教育崗位上默默耕耘,因而生平嘉言懿行、湮沒不彰。筆者曾列門牆,親炙教誨,今年適逢先生一百零二歲誕辰,特撰此文,以發此一代學人的潛德幽光,或亦可作治經濟史與教育史者的參考資料。

  • 文章白鶴寺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也可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梅溪书院 白鹤寺 地方教育 故乡风貌

    樂清,爲漢永甯地,晉分永甯地置樂成縣,五代梁改爲樂淸縣,宋屬溫州府,明清因之。東南至海十里,西南至舘頭五十里,爲永嘉縣界,東北至盤山嶺一百二十里爲黃巖縣界,西北至柟溪桐嶺六十里爲永嘉。孟浩然除夕夜樂成逢張少府(松陽人張子容)詩云:「雲海泛甌閩,風潮泊島濱,何知歲除夕,得見故鄉親。余是乘槎客,君爲失路人,平生復能幾,一別十餘春。」又歲除夜會樂成張少府宅詩云:「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 文章旅台鄉親籌創之“愛泰順育才基金會”始末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6期  作者:夏珠明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爱泰顺育才基金会 筹建始末 奖学金 地方教育

    讀 貴會刊第三期十二卷二〇頁之「愛泰順育才基金會」之內有關「成立於一九九一年四月,是由在外鄉、外國和台灣的泰順同鄉發起」句中與際情形頗有出入,故筆者就手邊之相關資料及偶而亦參加該基金會之討論所瞭解的提出說明,既可讓家鄉受獎師生藉以紀念,也可讓在台實際捐輸的鄉親明白。本基金會正式成立於一九九〇年十一月,在台北市泰安街之溫州同鄉會,會後發函在台能夠連絡之泰順鄉親,至一九九五年二月截止,計募得新台幣貳佰零捌萬柒仟元,這其中應無所謂之外鄉或外國之鄉親參與發起,完...

  • 文章南昌近代幾所名牌中學今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襲屏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名牌中学 历史传承 师资力量 地方教育 校园文化

    江西省會所在地,近代教育事業頗爲發達,主要是中等學校的興旺,辦學認眞,師資雄厚,樂育兢進,人才輩出,二十世紀以來有四座中學譽稱名牌,即省立南昌一中,省立南昌二中,民辦心遠中學,民辦豫章中學,校風優良,設備齊全,升學率高,入學考試嚴格,公正無私,是故考生大批湧入,以名牌學生爲榮。省立南昌第一中學,始建于清末民初,原名爲江西大學堂,歷任校長有宋育德、吳士才、歐陽祖經,吳自強,陳際春等,原址在永和門(今疊山路)學生約七百餘人,收費低微,幷有助學金,該校貧苦子弟...

  • 文章「我記憶中的夏希賢先生」讀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張達人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夏希贤 地方教育 人物回忆 人物事略

    讀了李忠慜先生的「我記憶中的夏希賢先生」,觸起我兩種囘憶,一是李忠慜先生,一是夏先生。民國三十七年初秋,我的族兄張珪華,出席寳郡聯立中學董事會,我也在聯中住了近半個月,當董事會結束後,我兩就去訪問辦在邵城東南的縣立中學,那時的校長正是李忠慜先生,李先生係前田國立師範學院畢業,因此擔任敎員的,很多就是出身師範學院,其中的趙惕吾、謝惠二位先生,經過了三十多年,我還是記得很淸楚。趙、邵陽南鄕人,父早喪,全由母氏培育而成,人內向,頗爲瘦高,擔任英文講授。他的伯父...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