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文物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流落海外的中国古文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郝振篤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中国古文物 流落海外 国宝追回 山西古文物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丰富,为世界收藏家所重视。山西于尧、舜、禹、夏、商时代,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后于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北京近在北邻,古文物极多。而今仍流浪于海外的中国古文物,亦有源自山西的。中国古文物流至海外,一是战争中被列强抢走的,如山西朔县崇福寺的千佛石塔,一九四〇年日军侵华占据朔县时,抢运东京,置皇家博物馆,一九四六年抗日战胜,归还我国,因国共内战,未及运回崇福寺,现收藏于台北市南海路历史博物馆,亦与其他古碑一并展览。此塔塔刹现仍在朔县崇福寺

  • 文章法門寺與法門塔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張逸志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法门寺 法门塔 古文物

    的小路上行约三里,石碑座北面南,矗立于路傍,石碑的宽度和厚度,各约为台南市赤崁楼前大石碑的一倍,其高度连龟座和碑帽,约有四公尺。石碑东南约一公里处有一个大村庄,便以「石碑」为村名。在记忆中,该碑两面之碑文,皆以隶书刻成,为洛阳张姓人士所撰书,碑背文字,每个约二寸见方。而石碑两面下方少数刻字,为割牧草的无知孩童用铁镰背敲打损坏,实为可惜!现今中共已知古文物之珍贵,此碑亦当在维护之列,为参观法门寺之学者,值得前往观摩之文物古蹟,故并附以述及。

  • 文章和氏璧新發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考古文物 和氏璧 中华文化

    和氏璧是國家之寶,數千年來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失之國家紛亂,得之則國家統一。相傳楚人卞和得璞玉於楚山中,獻之厲王,玉人相之,曰石也,王以爲誑,則和左足;武王卽位復獻之,玉人相之,又曰石也,又又以爲誑,則和右足;及文王卽位,和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繼之以血,王使人問之,和曰:「非悲刖也,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名節爲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人理其璞,果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此璧由楚入趙,由趙入秦,秦傳於漢,三國時爲孫堅所得,此後卽不知...

  • 文章走近秦始皇故里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4、65期  作者:晚報西部 唐光明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秦始皇故里 考古文物 历史资料 礼县

    ◎在甘肅禮縣曾發祥了統一中國創造世界奇蹟的秦始皇的族人◎在這個名叫禮縣的小城,不僅出土了精美的四輪車,而且還遺留與數千年前極其相似的雙轅車◎盡管諸多文物流失,但禮縣是古代秦國西垂陵園已不可否認;謎一般的秦國西垂宮也將因此而揭曉數千年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代封建帝王——秦始皇,叱咤風雲、統一中華,分天下為三十六縣,統一貨幣、文字,創造了世界奇蹟——長城,並留在世間種種傳說。說起秦皇始皇人人皆知,他的功過自有歷史評說。但是,少有人知秦始皇的祖先,「秦贏」這個姓...

  • 文章国立历史博物馆金门古文物特展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0  出版时间:1998-05-01
    关键字: 国立历史博物馆 金门古文物特展 闽台文化传承

    本刊讯】国立历史博物馆于民国八十七年三月一日至三月廿九日举行金门古文物特展。金门自古以来,以文物荟萃,诗礼之鄕著称,只因数十年来的战地身份,被蒙上神秘的面纱,因之,此次文物特展,意义特别重大,参观人士更为踊跃。历史博物馆于八十四年八月奉敎育部指示成立「闽台文物工作小组」,其宗旨为以台、澎、金、马的史蹟和传统文物为特定对象,借由田野调査或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发掘硏究,俾更彰明台闽文化传承的纵横脉络,作为目前及将来文化发展的凭借。翌年六月该馆人员首度出发

  • 文章山西古文物的新发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山西古文物 发掘情况 青铜马车 后唐晋王李克用墓

    据报载消息山西古文物最近续有新的发掘,其重要者如下:㈠山西南部掘出西周古墓,墓中有罕见的靑铜马车。据「新华社」发自太原消息说,该省考古硏究所近来在山西南部西周古墓葬中,发掘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首次出土罕见的靑铜马车。消息说,这辆六轮马车高九点一公分,长十三公分,宽十一公分,造型奇特,工艺精湛,车的四周都装饰着镂空的壶,鸟、猴、熊罴等浮雕和花纹,车的顶端是四只鸟和一只猴,车盖可以掀开,车后端是刖刑奴隶。此外,这辆车的车轮、车门、车盖、门栓以及水鸟等均可

  • 文章山西古文物的新发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古文物 新发掘 壁画 木化石群 北魏浮雕石棺

    据报载资料,山西古文物继续有新的发掘,择其要者分述如下:(注:图一、山西侯马金幕舞台及演戏)(一)宋杂剧与金院本演戏拓片及舞台剧俑宋朝的杂剧与金朝的院本搬演,逐渐形成两种基本形像,一是「素面」,一是「花面」,与戏曲涂面化装有极大的关系。河南省偃师县酒流沟出土的宋杂剧砖刻画,及山西省侯马县牛村古城遗址出土的靑砖雕成的金院本砖俑,就反映了「素面」与「花脸」二种形式,宋杂剧砖刻画的是五个杂剧演员分别进行演出:第一、一位演员手持立轴,轴上露出一弯新月,其上身微俯

  • 文章百越札記(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5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2002-02-10
    关键字: 百越文化 札记 考古文物 铭文拓本 民族语言

    越這一族稱,在竹書紀年、春秋、史記、漢書等古籍中,分別寫作越或粤;而從歷年出土之越王矛及劍所刻鳥篆銘文,及長沙仰天湖楚墓遺册竹簡記述,再得戉、、等多種不同寫法,但皆與「戉」及其發音有關。句踐劍銘文拓本鳥篆銘文今釋「戉」之意義戉從戈 ()聲,形聲字。是初民用堅硬石材打製並磨出刃口,在日常生活中供砍劈之利器。虢季子白盤銘文「賜用戉,用征蠻方」,就成了兵器。青銅器時代改用銅製致寫成鉞。尙書牧誓:「(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旌以麾」,這時成了權杖。有些青銅器上...

  • 文章爲常州「春秋淹城」祝福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5期  作者:周振華  出版时间:2005-12-30
    关键字: 春秋淹城 常州 殷商文化 江南古文化 古文物

    (注:春秋淹城(周振华摄))古淹城在一九三五年即由考古学者进行实地考察,一九五八年当地群众发现独木舟和青铜器陶器等珍贵历史文物。数年前笔者组文化教育访问团返鄕,随高永祖、于世达、瞿时耕等鄕长到淹城参观。发挖的古文物,包括稀世珍宝独木舟等,置于一幢平房般博物馆内,内心感槪颇多,惟城池依旧,但宁静得可爱,眞是置身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使我非常喜爱,以后又多次独自前往探胜,观察此吾故鄕毗陵之圣地。公元二〇〇三年十月吾友国画家李奇茂大师赴常州特展,参观淹城时说:来到淹

  • 文章參觀古物市場有感於古物考察保存及歸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趙清福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访台联谊 台北市山西省同乡会 古物市场 古文物考察

    失窃的一具极具历史价值北魏时期的天王护法石质立像,亦在展场中出现,商请本会代向该古物商洽询价购,他们愿自费购买后,呈交山西当局以使该历史文物物归原处,经本会多次向该文物商洽商,终以多种因素,尚未获结果。山西古物未能完璧归回,但这几位朋友珍惜古物、爱国爱乡,其期望古物回归,已竭力而为,热情可佩,并感谢本会之协助。由于陪同贵宾参观了不少古文物而感到我国古文物的考察、保存及归还的必要。清末民初,长期战乱,以致社会失序,中国古物流落于欧美私人或大学及博物馆者颇多。如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