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县治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县治从茶阳迁至湖寮的由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劉旺彬 劉嘉倫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埔县治 茶阳 湖寮 县治 历史缘由

    大埔县城一九六一年四月从茶阳迁至湖寮,到现在整整四十周年了。然而,茶阳是古老的县治,从明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重置大埔县设县治起,经明、清和民国,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一年四月迁至湖寮鎭止,历经了四三五年,一直没有改变,何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要迁徙?新县治为何又要选择在湖寮?许多人都不太了解。値此迁县治四十周年之际,我们翻阅了迁县治前后的一些文史档案,采访了一些当事人,共同回顾当年的一些史实,对于了解大埔的历史沿革,发扬当年迁县治时那种艰苦奋斗、勤俭踏实办

  • 文章賀保康設治五百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6期  作者:周光斗  出版时间:1998-01-10
    关键字: 湖北保康 历史沿革 县治成就

    先后在马桥、城关土门、明代在寺坪,都曾设过县治,大槪是土轻吧!设了又废,废了又设,直到弘治十一年,设现治于重阳,才没有再变,以迄于今。不仅当年有馆驿,甚至到抗战期间,都是河南、两湖及江西前往四川的通衢大道。引述这些史实,旨在说明,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保康虽是山地,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値,保康人更保留了传统的朴实、诚厚的民风,这是値得我们骄傲的。不幸的是,保康的县治,断断续续未能一贯的经营,再加上过去交通闭塞,兵荒马乱的流民,逃到这里来避乱;乱世

  • 文章五华历代县治沿革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江達材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五华县 县治沿革 县情概况

    注:五华县府)五华旧称长乐县,秦汉时地属南海郡龙川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195年),陆贾奉诏封龙川县令赵佗为赵王,传其时,他正狩猎五华山,遂筑台于五华山下,名曰:「长乐台」,又回朝「汉台」,以其地置长乐镇。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分龙川地置兴宁县,长乐镇。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以人口繁衍,经济发展,始设县治于长乐镇,因名长乐县。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元),曾迁治于九龙岗,即今之大埧七都围,直至元代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县治

  • 文章河南省各縣縣名古今異同一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7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2-07-25
    关键字: 地名一览 县治更迭 今昔对比

    说明」:所列「古名」,率多为古「郡」「国」「县」旧名。所谓「旧称」者,则指有淸「府」「州」治称而言。如无古名,或有而不显现者,则漏而不列。特先加说明。兹表列于后:河南省共计一百一十一县,本表列入者为一百零一县,下余十县,或因古今名称相同,或为新置故从略。本表资料,系参考商务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源,及中华版辞海等书,调制而成。另有有关县治分合年月附列于后,以资参考。一、州府厅改县,均系民国二年二月同时改制。二、永寗县改名洛宁,系民国三年六月改称。三

  • 文章陶渊明与古彭泽县治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董建民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古彭泽县 陶渊明 县治 历史说法 历史关联

    归田后,以农事为乐,诗酒为伴。其间曾先后被征为著作郞和著作佐郞,均不应征命。晚年的陶渊明,贫病交加,最后于刘宋元嘉四年(四二七),死于痁疾(疟疾),终年六十三岁,葬故里楚城鄕面阳山北麓。陶渊明为彭泽县令时,县治就在今湖口县江桥鄕柳德昭村梅埠,附近有小凰山。因此,湖口县与古彭泽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彭泽县范围,包括现在之彭泽县、湖口县、都昌县之一部分,县治原设在麻藤山(今湖口张青鄕附近),后迁小凰山下,到唐武德五年(六二二),迁往彭泽浩山,前后历经八百多年

  • 文章浙江省行政区域及县治之变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9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78-09-06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县治变革 档案记载

    之苦,深为我浙同鄕钦敬。笔者为浙江省省民之一,生于浙江,长于浙江,为了求学与公务偶尔涉足他省或国外外,未尝一离浙省,来台之时,尙系方逾不惑之壮岁,在浙江省境奔波数十年,鄕音依旧,鄕情尙深印于脑海。光阴荏苒,寄生于台,倏逾三十寒暑,退休而后,园林自娱,并常赴图书馆阅读有关浙江省之文献,来日苦短,兹愿就在鄕在台所学所务所知所见所经,陆续拉杂书述,以向我浙同鄕报导,以就正于我浙长者贤达鸿儒硕彦。至本文所述者,为淸代以至民国以来之我浙行政区域及县治之变革。二、逊清

  • 文章浙江省曁各县治之面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78-12-06
    关键字: 方志档案 县治面积 资料统计

    浙江省之位置,約居於北緯二七·二度至三一·二度,東經一一八·一度至一二二·九度,東連東海,北接江蘇,西鄰安徽、江西,南與福建接壤,最東為定海縣之中衞山列島,最南為平陽縣之南關山,最西為開化縣之白沙關,最北為長興縣之啄木嶺。全省面積考之史籍,記載不一,計算單位亦紛歧不同,或以方里,或以方哩,或以方公里。民國紀元以前,清政府于一九〇二年測定為三六、六七〇方哩;民國紀元以後,內政部之估計為三一〇、六二二四方里;申報年鑑載為一〇一、〇六一方公里或三〇四、六〇六方里;...

  • 文章龙游县治的沿革及其古蹟名胜(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4期  作者:黃立懋 出版时间:1971-04-30
    关键字: 龙游 县治 名胜古迹 寺庵 城池

    一、县治的沿革吾浙龙游的县治,位置浙东,系钱塘江的最上游——南源縠水旁。(以水纹类似罗瀫)龙游的县治,虽不算大,但却也算得是个古老的城池。太平寰宇记有云:「龙游县,春秋姑蔑之地。越伐吴王,孙弥庸观之,见姑蔑之旗。杜注云:今东阳太末县,秦汉为太末县地,晋立龙邱县。按舆地志云:今龙邱乃春秋东阳太末县也。一云:东有龙邱,(即龙邱山)因以为名。隋废,唐武德四年置縠州及白石、太末二县,八年废縠州及白石、太末二县入信安县。贞观八年分金华、信安二县,置龙邱县。本属婺州

  • 文章清代懋功五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周詢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清代 懋功屯 五屯 屯垦之人 县治

    均由屯员办理。迨至淸季年,虽仍名屯员,实则与边地各县治无异矣。

  • 文章龙游县治的沿革及其古蹟名胜(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5期  作者:黃立懋 出版时间:1971-05-30
    关键字: 龙游 县治 沿革 名胜古迹 元真宫 龙邱山

    强有力者,不得夺。特赐金额号:时闰纯静守贞。端静法师提点宫事,寿昌尉胡天祥为予言:且征记焉。」(见龙游县志)又悉元眞宫,即在近代县城西门内江西会馆之旁。因笔者尝往游其地,宫屋已窳旧不堪!仅有道婆居焉。集善宫 在龙游县治东华山下,梁大同四年建,元至正间县尹张答刺、孙迁创于此。(见弘治衢州府志)三、山川名胜龙邱山 在县东四十里。东阳记:太末龙邱山,有九石,特秀林表,色丹白,远望尽如莲花。龙邱苌隐居于此。因以为名。其峯际复有巖穴,外如窗牖,中有石牀。(见后汉书郡国志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