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华夏族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系為何僅在南方發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1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汉族 华夏 南方各族优势

    是经历过长期历史演变后,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群体。中华民是一个以汉民为主体、由五十六个大小民组成的共同体。这个既有共同特征,各民又有自己特点的中华民,显示了其根深枝茂,支系纵横的博大气派,体现了中华民多元一体的基本结构。在中华民大家庭中,汉以其人口占绝大多数与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文化,而居于五十六个民中的主体地位。汉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民。汉的前身是华夏族,它是夏、商、周、楚等部落为主体,融合了羌、狄、蛮、夷的一部分

  • 文章中國稱號之由來考略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中国 称号由来 华夏 中原之地 中于天地

    我们的祖国——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更有着几万万勤劳智慧的儿女。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她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巍然屹立于世界民之林。中国,我们伟大祖国的名字!我们每个人无不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自豪。但你可曾想过,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有关的说法眞是太多了。通常的说法是,中国乃是指华夏族(包括后来的汉)居住的地区,以及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史记》中的《天官书》、《匈奴列传》等篇,都把华夏或汉

  • 文章论汉民的历史过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2期  作者:李振宏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汉民族 华夏 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发展 史料研究

    在世界民史的比较中,汉民,以其人口众多,历史久远,典籍承续不断,文明业绩宏伟壮观,而堪称世界之最。汉民的历史、文化及业绩,是世界上一切华裔侨胞的骄傲。每一个炎黄子孙,不仅需要了解我们这个民的伟大与辉煌,而且需要知道我们这个民的历史过程。这样才能明了我们祖宗的根系,更增加我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本文提供的即是关于我们这个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概说。一、汉的前期阶段——华夏族(五帝及夏商周)「汉」之称因汉王朝而得,但其历史却并非始于汉代,而是形成于

  • 文章汀州客家與畬客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3期  作者:曹培基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先民闽越族人 古越族与华夏之别 畲族先居 闽西之蛮

    汀州在未建置以前曾居住过那些民、民系的人?在建置后未形成客家人地区之时居住着那些人?这在文献资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从1937至1987年50年间考古发现,汀州八县范围,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还没有人类繁殖生息其间。根据出土的石器、陶器的纹饰形状特点,属于以几何印纹硬陶为特征的古越文化范畴。所以可以推断最早在汀州地域居住的人类是古越的一支闽越人。据人类学家林惠祥《中国民史》等书考证:古越文化特征,和汉的前身华夏族不同:一是语言不同

  • 文章中國與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0期  作者:王國璠 出版时间:1979-10-25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历史渊源 中国历史 华夏 三皇五帝

    中国之得名,是由禹贡「中邦锡土姓」的中、邦二字演绎而出。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史记本此意,改「邦」字为「国」字。故中华风士志说:「中邦者,中国也」。毛传说:「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礼中庸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地志说:「中国之屹立于天地间,亘五千年」。中国又称「夏」,如尧典:「蛮夷猾夏」。亦称「华」,如左传「夷不乱华」。又称「中夏」、「华夏」、「诸夏」,因之四海之内,都以「夏」为宗主国。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 文章中国古代称号——华夏由来考略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华夏 中华民族 古代称号 《周书》

    本文献第廿九期,刊出拙作「中国称号之由来考略」,与本篇「中国古代称号——华夏由来考略」是为兄弟篇关系。乃缘于作者在前(民九十一)年九、十两月,曾有美国旧金山之行,于近两个月居留期间,阅览当地报刊「上下古今」栏目,载有「中国、华夏两称号由来」一约六百字短篇。鉴于此主题论说甚具意义,且有礼失求诸野之感,遂引起动机,将该文携返台北,以此题为标的,走访中央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文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图书馆等,以寻求可供采择、充实之相关资料,经借阅各馆藏之《史记

  • 文章华夏民族之来历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馬千里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华夏民族 “夏” 历史来历 尧舜禹 考古发掘

    的仰韶文化及其典型代表半坡文化,而且已查明的一千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密布于渭河、黄河流域,关中分布最为稠密。其文物之绚丽多彩与生产技术高超之程度,为我国其他地域的同期文化遗址所不及。故此寻找夏文化的遗址,在华山所在的关中也许要比在山西、河南更有价値与意义。华夏又为何改称中华?这与陕西大有关系。因为华夏族周边有许多其他部,按四方分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也可合称『四夷』或非华夏族华夏族本来是排斥四夷的,称为『夷夏之防』,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但由于各称原因,四夷

  • 文章一譜認祖根 姬氏源周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姬明富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姬氏 华夏文明 姓氏文化 《姬姓族谱》 姓氏起源

    近年来,举国上下在研究和传承华夏姓氏文化,掀起寻根认祖热潮中,方城县众多姓氏文化爱好者从一本《姬氏谱》中获得到三大可喜发现:一是姬姓起源于人文始祖黄帝,二是裕州姬氏系周公之后裔,三裕州姬氏由山东迁至此。其《姬氏谱》中详细记载是这样的:「蔚巍姬氏,系源远古流长广,《姬氏姓源》云:姬氏出自黄帝,黄帝,少典国君之子,国于有熊世祖凤池十一代拙孙 恒茂 敬书

  • 文章武進家譜文化硏究會成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7期  出版时间:2011-05-25
    关键字: 武进 家谱文化 研究会 华夏民族文化

    三月廿五日,常州市武进家谱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是武进唯一具有编修家谱资质的组织。盛世修谱,是中华民的一项传统,编修、研究家谱也是保护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历史上,常武地区的家谱文化一直十分兴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武进更是掀起了续修家谱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目前已续修新谱三〇〇多部。为传承弘扬民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横林鎭老年活动中心、洛阳鎭北片活动中心、洛阳鎭怡养院、礼嘉鎭老年活动中心、雪堰鎭老年活动中心等五家法人单位发起成立了武进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